APP下载

艾兰:具有中国情怀的美国学者

2019-06-28王烨田耀

北方文学 2019年15期
关键词:竹简汉学青铜器

王烨 田耀

摘要:作为当代西方汉学界的著名学者,艾兰长期潜心于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研究,在先秦的文献、考古、思想和文化等领域均有涉猎。艾兰不仅对于甲骨文、青铜器、竹简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在先秦诸子哲学和古史传说的研究上也取得了颇丰的成就。作为一名师者,艾兰在汉学文化的海外传播和推广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促进中西学术交流,艾兰曾积极组织多场驰名中外的中国学术国际研讨会,为世界汉学界与中国学界的沟通合作起到了桥梁作用。不仅如此,艾兰时刻关注世界汉学界及中国本土学界研究的前沿,促进中西学术交流,在研究方法等方面给予中国学者借鉴。这些研究工作对于当代西方汉学界的学术发展也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同时对中国的历史学、文献学、考古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艾兰;汉学;甲骨文;青铜器;竹简

一、艾兰简介

艾兰(Sarah Allan,1945-),西方汉学界的著名学者。1945年,艾兰在美国出生。曾先后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和柏克莱分校研究汉学。1974年,艾兰凭借《世袭与禅让古代中国的王朝更替传说》一文,荣获博士学位。1974年至1975年之间,艾兰就职于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教授先秦哲学、文学以及中国古代文化史等多门课程。1995年至2016年之间,艾兰就职于美国达慕思大学,并任特聘教授,从事中国文化的教学与研究。艾兰的代表作品为由商务印书馆策划出版的《艾兰文集》,其中包括《龟之谜》、《水之道与德之端》、《早期中国历史、思想与文化》、《湮没的思想》等中译本,在国内学术界均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反响。

艾兰的父亲是一位研究劳资关系的美国教授,幼时的艾兰时常陪同父亲远赴欧洲工作。但其家庭与中国毫无联系,对于中国的了解自然微乎其微。高中时期,艾兰曾阅读有关日本禅的相关书籍,书中所提及的道家思想,便是艾兰对于中国文化仅有的认识。大学伊始,一门有关世界艺术的课程,其中涉及了中国古代的山水画,随即唤起了艾兰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但当时的美国,只有办学规模较大的学校才会开设中文学科课程。于是,艾兰毅然决然转学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不久之后,又转入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1963年,艾兰初次正式接触和学习中文。进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艾兰,曾随同理查德·鲁道夫(Richard Rudolph)学习中国考古知识。对古汉语的浓厚兴趣,为艾兰开启了了解古代中国的一扇门。

本科毕业后,艾兰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艾兰重点学习古典文献和文字学,师从卜弼德、艾博华等人。并于1969年,艾兰取得硕士学位。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艾兰则受邀于伦敦大学任教,并结识了一批汉学名家,其中包括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教授。从1977年开始,艾兰便开始多次以学术顾问的身份,陪同參访团来到中国。1984年,艾兰初次以访问学者的身份来到中国。自此之后,艾兰同中国学术界开始了长久和广泛的交流,访问中国的次数也随之增多。

二、艾兰的学术成就

艾兰长期潜心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在先秦的文献、考古、思想和文化等领域均有涉猎。不仅对于甲骨文、青铜器、竹简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在先秦诸子哲学和古史传说的研究上也取得了颇丰的成就。

(一)甲骨文

1981年,艾兰与当时在剑桥大学卡莱尔学堂访学的中国学者李学勤一同调查英国所藏甲骨。1982年以来,艾兰便与李学勤、齐文心等多名中国学者开始了密切的合作。他们不断考察和挖取英国所藏甲骨,并对英国11家公私机构所保存的3000片甲骨进行收集和变伪。

最终舍弃全伪和字迹不清的个别残片,收入2674片甲骨于《英国所藏甲骨集》一著作。此外,除了摹本中已发表过的1649片外,又增加了1025片未曾被发表过的新材料[1]。《英国所藏甲骨集》的出版,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为甲骨学和商史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材料。在甲骨研究上,艾兰的另一突出贡献是在编集过程中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甲骨文鉴定方法和技术手段。在此之前,人们都是通过肉眼来对照片和拓本等进行观察,进而研究甲骨文字的字体结构等。而艾兰则采用将摄影机置于显微镜上拍摄单字或单字局部的方法,对于推进甲骨文研究的来说,既有新意又效果显著[2]。

(二)青铜器

除了在甲骨学方面的造诣,艾兰在中国青铜器的研究领域也有涉猎。《欧洲所藏中国青铜器遗珠》一书是在艾兰和李学勤两位学者的合作的前提下问世的。该书的附论部分中,艾兰对西方汉学界关于中国青铜器的研究情况给出了十分详尽的叙述。基于对西方汉学及艺术史的研究和理解,艾兰充分利用其理论知识,摒弃陈旧观念,不仅从方法论角度总结西方研究的优劣,并从学术观点的角度度其长短,提出诸多令人信服且强劲有力的观点。艾兰对西方汉学界青铜器研究的评述,同时拓展了国内学者的研究视野。

(三)竹简

1998年,郭店简释文由荆门市博物馆整理后以《郭店楚墓竹简》出版。对竹简有着很高研究热情的艾兰,随即在达慕思大学组织了一场关于郭店《老子》的国际学术会议。学者们分别对《老子》甲乙丙以及《太一生水》等多个篇章,以及郭店楚简的性质和内容,展开了深入探讨,并在一时间内吸引了众多媒体前来报道。此次会议将郭店所出的这批竹简比喻为“中国的死海遗书”。郭店简不仅进一步激发了艾兰对于竹简的兴趣,而且在《太一生水》这篇哲学佚文的启发下,艾兰于1997年完成英文专著《水之道德之端》的撰写。通过解读郭店楚墓出土的四本竹简,以及结合新出竹简,艾兰的新著《湮没的思想:出土竹简中的禅让传说与理想政制》于2016年10月出版。于艾兰而言,对于竹简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史。

(四)先秦哲学及古史传说

艾兰对于中国古代思想具有很浓厚的研究兴趣,她的学术成就的另一重要方面体现,便是从语言本身出发来研究哲学概念。艾兰的其中一部著作《水之道与德之端》,则是以西方隐喻理论为研究切入点,提出中国早期哲学概念和思想的本喻则为水和植物的意象,该著作被认为是从哲学角度进行水象研究的首部力作[3]。对先秦哲学文献的熟悉和精通是这本书成功的关键,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出艾兰先秦哲学文献的深厚功底。艾兰认为,在人类的头脑之中,神话则是以符号形式出现的,它是人们进行思维的一种方式,并直接影响了当时的文化[4]。《龟之谜》一书对神话思想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是一部关于古代神话研究的力作。张海燕教授曾高度评价艾兰:“透过商代神话与思想的诡橘杂乱的表层形态而揭示出具有规律性的深层结构,并为后代思想的演变发展提供了具有说服力的原生意义的说明。[5]”

三、艾兰对于中国的贡献

(一)开展海外汉学研究,勇担文化传播使者

艾兰作为一名师者,在汉学的海外传播和推广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20世纪70至90年代,艾兰就职于英国伦敦大学,于亚非学院教授先秦哲学、文学以及中国古代文化史等多门课程。其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独到的研究理念,为英国学者了解汉学打开了知识的大门。20世纪90年代末期,艾兰受邀回到祖国,在美国达慕思大学任特聘教授,进一步开展汉学的相关教学活动。艾兰作为海外研究者,跨越民族、语言、文化的差异,致力于传统汉学的教学和研究,为汉学在西方国家的传播和推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促进中西学术交流,搭建沟通合作桥梁

在英国伦敦大学任教期间,艾兰曾主持“古代中国讲席”,并广邀群贤进行专题演讲,为各国著名汉学学者提供了共同探讨和相互促进的平台。回到美国后,为了促进西方国家对于中国学术研究成果的了解,艾兰曾尽心筹划策办研究课题,并为之努力争取财团资助,多次创办在国际上极具影响力的中国学术国际研讨会。艾兰多次访问中国,同中国学者往来密切,共同开展学术交流,并完成多项国际合作课题。艾兰继1982年与我国著名学者李学勤教授首次合作完成英国所藏甲骨的调查研究之后,1986年与李学勤教授开始了第二次合作,目标由甲骨文变为青铜器,范围由英国拓至整个欧洲。除了出版《欧洲所藏中国青铜器遗珠》一书之外,艾兰还出版了《瑞典斯德哥尔摩远东古物博物馆藏甲骨文字》等多部著作。对于艾兰的学术修养,中国学者李学勤多次给予肯定和赞赏。艾兰在潜心研究个人学术课题的同时,始终关注世界汉学界及中国本土学界研究的前沿,促进中西学术交流,在世界汉学界与中国学界合作沟通的过程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三)创新研究方法论,给予国内学者以借鉴

重视研究方法的选用,是艾兰研究中国思想史的一个重要特点。艾兰在研究方法的运用上勇于创新,比如通过西方哲学的隐喻认知理论视角来解读和探析中国早期的哲学经典。艾兰尝试从语言的隐喻性入手探析先秦诸子哲学思想的本喻,揭示哲学著作中的隐喻性表述、哲学概念的建构以及概念所反映的哲学思想三者之间所存在的重要关系[6]。对于国内学者来说,艾兰在研究方法上的创新,具有借鉴的价值。基于正确领会原典“本义”的前提,若对西方的相关研究方法和理论知识能够恰当地选用,则有助于我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历史文本,并赋予古典思想以时代的新义。

四、结语

艾兰曾在文集的“自序”中写道,“当我或者其他任何一位西方人凝视一块古玉或一尊青铜器的时候,或者吟诵《诗经》中的一首风谣或《庄子》中的一段散文的时候,我们都会被它们的美所感动。”艾兰,这位拥有着中国情怀的西方学者,致力于中国传统汉学文化的教学和研究,对汉学文化在西方国家的传播和推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促进中西学术交流,艾兰曾积极组织多场驰名中外的中国学术国际研讨会,为世界汉学界与中国学界的沟通合作起到了桥梁作用。不仅如此,艾兰勇于提出研究新理念,为中国学者更好地研究中国思想史提供了新思路,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这些研究工作对于当代西方汉学界的学术发展也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同时对中国的历史学、文献学、考古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海燕.艾兰的汉学研究及其方法论研究特色[A].李学勤.国际汉学漫步(上卷)[C].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271-314,274.

[2](美)艾兰.早期中国历史思想与文化[C].杨民譯.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169.

[3]王云飞.首部从哲学角度研究水象的力作[J].博览群书,2011(11):84-86.

[4]张欲晓.论艾兰的先秦诸子哲学和古史传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5]张海燕.艾兰博士的汉学研究[J].世界汉学,1998(01):177-82.

[6]张欲晓.论艾兰的先秦诸子哲学和古史传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猜你喜欢

竹简汉学青铜器
竹简和毛笔
读曾侯乙墓竹简、望山楚墓竹简杂记
杨联陞《汉学书评》出版
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
《国际汉学》增刊征稿启事
竹简倒水
当“汉学”被缀以“主义”:汉学主义笔谈
认识“晋式青铜器”
我是怎样走上青铜器研究之路的
梁带村里发现的微型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