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新三板”市场企业融资效率研究

2019-06-28简兵曾素英

科技经济市场 2019年4期

简兵 曾素英

摘 要:新三板市场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渠道。本文从融资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研究了2012年—2017年间新三板市场企业的融资效率。研究发现,随着新三板市场流动性的不断增长,挂牌企业的融资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同时新三板上市企业自身营运能力、成长性等指标却并没有很好地改善。为进一步促进新三板市场的发展,需进一步健全新三板市场机制,提高企业信息披露透明度;优化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提高资金运用效率。

关键词:新三板;中小企业;融资效率

0 引言

为高新技术产业融资的“新三板”系统于2006年成立以来,于2014年8月25日,“新三板”引入做市商制度,对新三板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根据新三板官网的数据,截至2014年12月底时,新三板挂牌公司已有1572家,相对于同年7月底的891家,短短五个月间增幅达76.4%。同时,新三板2014年的股票成交数量达228212.4万股,是2013年股票总成交数量的11.27倍。

王重润、王赞(2016)认为,企业的融资效率包含了融资成本与资金利用效率两个方面。廖艳等(2017)则将企业进行资金融通的投入和产出的效益比作为企业的融资效率进行研究。张海茹(2015)则利用回归分析评价法对新三板企业挂牌前后的融资效率进行研究后发现,在新三板市场中挂牌的行为对中小企业后续的自身成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主要通过对新三板市场中2012年(含2012年)以前挂牌企业2012年~2017年间的融资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的分析,对新三板市场中企业的融资效率进行分析。

1 新三板市场前后融资效率的对比分析

1.1 样本选取

本文将分析新三板中的挂牌企业在2012年—2017年间的企业融资效率变化。因此,为确保样本企业的选取对新三板企业的前后融资效率分析具有代表性,故本文选取新三板市场中2012年(含2012年)以前挂牌的营业利润均为正数的50家企业进行2012年至2017年间的融资效率分析。

选取2012年(含2012年)以前挂牌且在2012年~2017年持续存在并营业利润为正数的企业作为样本企业,可以更好地从每年的角度进行分析企业融资效率的变化,更加确切地分析2014年的做市商制度对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性,避免了所选取的企业存续时间不长,不能全面地反映新三板市场发展中企业融资效率所经历的变化。

1.2 样本企业前后融资效率的对比分析

为避免样本企业中存在个别企业的财务数据异常而导致均值的不正常偏高或偏低,本文采用分析样本企业财务数据中位数的方法来测算样本企业前后融资效率的变化情况。

1.2.1 2012年~2017年样本企业利息支出对比分析

由于新三板市场中的中小企业多采用债务融资的方式,故融资成本主要来源于利息成本。本文采用利息支出作为企业的融资成本指标。利息支出越高,说明企业的融资过程中面对的阻力越大,融资成本越高,企业的融资效率越弱。数据显示,样本企业在2012年和2013年的数值较小,中位数均小于16.57万元,2014年企业的利息支出猛然增加到47.16万元,至2017年中位数一直维持在45万元上下。这说明2014年做市商制度的实行极大地促进了企业对外融资的信心,融资规模扩大。且2017年样本企业利息支出的最小值首次出现负数(-2.28万元),说明企业非但没有对外借款,反而首次对外投资获取了利息,这是企业融资能力提高的重要体现。

1.2.2 2012年—2017年样本企业速动比率对比分析

速动比率即去掉存货后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率。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企业在面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融资时更容易筹集到资金,融资效率越高。分析样本企业2012年~2017年的速动比率可知,样本企业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速动比率中位数分别为2.31、1.98、2.08、1.88、2.43、2.32,去除2012年由于企业为挂牌而可能采取的对其财务数据进行修饰的情况,2016年和2017年的速动比率相对于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均有了提高,从2.0左右增加到接近2.5左右。

速动比率的提高说明在2012年—2017年的发展过程中,新三板中的挂牌企业随着市场的发展其偿债能力也在慢慢提高,在面向銀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融资时,更加容易取得金融机构的信任,更加容易获得贷款来推动企业的发展。

1.2.3 2012年~2017年样本企业总资产周转率对比分析

测评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为总资产周转率,即企业一段时间内的销售收入与资产总额之间的比率,反映企业对资产的管理能力和使用效率。该指标越高,则说明企业的资产从投入到产出所用的时间越短,该资产进入下一个生产循环越快,企业的资产管理能力越强,营运效率越高。

分析样本企业2012年~2017年的总资产周转率可知,2012年和2013年的总资产周转率中位数分别为0.81和0.74,2014年~2017年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中位数分别为0.66、0.67、0.59、0.61,即均维持在0.6左右。同时,2012年~2017年企业的标准差分别是0.48、0.42、0.40、0.43、0.35、0.33。随着2012年~2017年新三板市场的发展,挂牌企业的增加以及交易数量的增加,新三板挂牌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并没有太大的进步,说明新三板挂牌对企业自身的营运能力并没有太大的影响。新三板市场对企业的外部监督作用尚待加强。

1.2.4 2012年~2017年样本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对比分析

本文采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衡量企业发展能力,即企业当期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额与上期主营业务收入总额之间的比率。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性越强,成长性越好,发展前景越好。

分析样本企业2012年~2017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可知,2012年~2017年间新三板挂牌企业的主营业务增长率中位数分别为19.21%、14.50%、12.61%、11.93%、9.27%、14.83%,标准差分别为0.39、0.70、0.54、0.74、0.37、0.35。

由数据可知,从2012年~2016年,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在逐年下降,2017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有较大的反弹,达到和2013年相同的水平。这说明随着新三板市场的迅速发展,大量新兴企业通过新三板市场获得了较多融资的同时,市场的竞争压力加剧。

2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新三板市场成立以来样本企业2012年—2017年的融资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进行分析,可以发现:

2.1 企业通过新三板市场融资效率显著增强

其主要体现在于,上市企业利息支出大幅下降和速动比率快速提高。新三板市场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现象。

2.2 新三板市场对企业的外部监督作用上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集中体现在上市企业的营运能力和成长性并没有得到快速提高。新三板市场尚需进一步提高上市企业的信息披露透明度,完善市场对上市企业的监督机制。

2.3 完善新三板市场上市制度,是提高新三板市场融资效率的必经之路

大规模的挂牌上市的背后是一些不具备实际挂牌能力的中小企业的投机取巧。经过2014年新三板市场中挂牌企业的爆发式增长,一些并没有实际成长能力的企业进入到市场中,2017年新三板市场中的挂牌企业数量首次出现负增长,2018年的第一个季度中有两个月度的新增企业数量为负数。这说明2014年做市商制度的推行促使大规模中小企业进行上市的同时也有一些实力不强、成长能力不足的企业通过对企业财务数据的粉饰达到挂牌的目的,凸显了新三板市场挂牌机制的漏洞。一是要严格执行退市制度,对于经营不善或者有其他违法行为的企业坚决执行退市;二是对优质企业完善转板机制。通过奖优罚劣对市场形成示范效应,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王重潤,王赞.“新三板”挂牌企业融资效率分析[J].上海金融,2016,(11).

[2]侯富强,黄惠意.我国新三板市场发展现状与中小企业融资分析[J].特区经济,2014,(06).

[3]杨国佐,张峰,陈紫怡.新三板挂牌公司融资效率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7,(03).

[4]方先明,吴越洋.中小企业在新三板市场融资效率研究[J].经济管理,2015,(10).

[5]廖艳,沈亚娟,杨选思.新三板中小企业融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投融资,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