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魔力的文字
2019-06-28陈帅
陈帅
我小的时候有一些怪癖。
比如说,和父母去朋友家做客,一进门,匆匆忙忙叫了“叔叔好,阿姨好”之后,我就会不管不顧地打开人家的书柜,拿出一本书,找个地方坐下来开始看,随后便全然不知道周围发生什么事了。我那时看的书很杂,有小人书,就像现在的袖珍书那么大,里面图文并茂;也有杂志,但名字我都不记得了。总之,只要是有文字的,我都会如饥似渴地看下去。
那时,我还不喜欢洗碗。一到洗碗的时候,我就让弟弟代劳,而我呢,就站在他的旁边绘声绘色地编故事讲给他听。我编的那些故事,大多是在书上看过的,再经过自己随心所欲加工而成。
等我上初中的时候,班上流行起了“传书”。一本书或者一套书,谁觉得好看了,就开始在班上传着看。排队,等书,看书,再传给下一个人,整个流程是很安静地进行的。这个时期,我们爱看的书的种类也多了起来,而且倾向性比较明显。大部分女生喜欢看言情小说,比如琼瑶、岑凯伦的,大多是港台作家的作品。而我更喜欢看武侠小说,金庸、梁羽生、古龙,他们的一部部作品我大多是那个时候看完的。看过的漫画书,我记得有《侠探寒羽良》和《猫眼三姐妹》。那会儿我们想要看小说,老师和家长都要管的,所以很多时候都像是在搞“地下活动”。我还记得,一个同学的书被家长没收了,他急得不得了。书不能继续传下去是小事,不能还给书的主人才是大事。从此大家传书看就更小心谨慎了。
上高中的时候,流行起了三毛的随笔。我们常去书摊,等着三毛的下一本书出来。碰到有新书出来,心情好得连作业都觉得是可爱的,无比满足。三毛的文字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我们倚在窗前,着迷地甚至是痴迷地沉浸在那些文字所描述的世界里。我常常想,我对于自由的喜爱,对于世界的好奇,大约都是从那些文字里来的。
后来,上了大学,似乎便没有太多时间读“杂书”了,可我还是会去看看《丁丁历险记》之类的图画书。我很喜欢瑞士作家约翰·娜施比里的《海蒂》,大学毕业论文就选了这本书做研究。去年年底回母亲家,整理柜子的时候发现了那篇论文。泛黄的纸、手写的不太好看的方块字,仿佛让我心里那块很柔软的地方突然被轻轻地触动了。
很多时候,我甚至不记得自己看过了什么书,都有哪些内容,也不记得书的作者是谁,可是那些作家倾尽心力变幻出的文字就像是无数的魔法咒语,在我的人生当中,幻化成不同时刻突然到来的惊喜,影响着我的成长,指引着我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