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废弃物减量化博弈分析及策略研究

2019-06-28王毅林

中州建设 2019年6期
关键词:废弃物施工单位收益

王毅林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郑州 450064)

1 引言

随着环境日益恶化、资源逐渐减少,建筑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已迫在眉睫。早期关于建筑废弃物处理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其再生利用可行性的探讨。李聪(2014)在分析国外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施工企业在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过程中的重要性,并指出施工企业有责任和义务肩负起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的社会责任。Marta Gangolells(2014)[1]也指出施工企业实行合理的现场管理,积极履行其社会责任,可更为有效的实现减量化目标。此外,相关学者在各利益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研究。杨立华(2013)[2]从多元协作性治理角度出发,探讨了在解决建筑废弃物管理困境时可有效实施的治理机制,并强调不同行动者通过协作来解决集体困境是走出建筑废弃物管理困境的必由之路。

以上研究对揭示政府、企业及相关主体间的动态关系以及对政府如何进行建筑废弃物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也存在一定缺陷,当前多数研究从定性分析着手,导致所得的结论缺乏一定的解释力,另外,关于各相关主体之间的协同发展以及有限成本下的资源最大化问题也鲜有研究。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建立政府与施工企业的履责活动博弈,深入探讨政府监督与企业履责在决策过程中的博弈结果,以打破产业链运行瓶颈,最终为提高企业履责意识,提升政府监督效率,实现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链的顺畅运行,提供可借鉴建议。

2 建筑废弃物减量化博弈分析

2.1 博弈背景

建筑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具有很强的外部性,施工企业作为减量化的实施主体,其社会责任的履行存在经济效益外溢,为其它相关主体创造了“搭便车”的条件[3],因此,施工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现象较为普遍。施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通常因履责意识淡薄,简化施工程序导致大量非必要的建筑废弃物产生,而在废弃物产生后也并未进行合理分类与运输处理,从而导致建筑废弃物的源头产生与处理存在重要问题。虽然我国政府已明确指出要将产生的建筑废弃物运输至规定地点,但施工企业通常为节约运输成本,进行随意倾倒或就地处理。施工企业的责任缺失直接加重了政府治理成本和后续治理难度,政府也因此加大了对施工企业的监督与引导力度,但是,责任履行成本与所获社会收益使得施工企业与政府在进行行为决策时存在激烈博弈。

基于以上分析,虽然政府越来越重视在建筑废弃物的产生、处理过程中施工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与履行,但由于施工企业通常从自身利益出发,导致其社会责任缺失成为建筑废弃物减量化与资源化的主要障碍[4]。因此,有必要建立相关模型来推演此博弈过程,分析在何种决策条件下实施政府监督可有效促进施工企业进行履责,及时发现影响博弈走向的相关因素,为提高政府监督效率、促进施工企业履责提供借鉴。

2.2 博弈模型假设

在建立政府与施工企业的支付矩阵时,为方便计算,假定支付值的大小是一个相对值(变化量),政府的监督根据实际情况分为有效监督和无效监督两种情况。在建立模型之前,我们做出如下假设:

假设1:政府监督的概率为θ,监督有效的概率为γ,监督成本为C;

假设2:施工单位履责的概率为α,履责成本为C1(C1=c(使用再生建材的额外成本)+a(原始成本);

假设3:施工单位因企业形象提升所获得的履责收益为R1,其中C1>R1,给政府带来的额外收益如长期的社会收益为R2;

假设4:施工单位不履责受到惩罚为D,施工单位因不履责所受到的形象损失为P,政府后续治理成本为A;

假设5:当施工单位履责,政府并未进行监督时,政府及施工单位的收益分别为R2、- C1+R1;当施工单位履责,政府进行监督时,政府及施工单位的收益分别为- C+R2、- C1+R1;

假设6:当施工单位不履责,政府进行监督且监督有效时,政府及施工单位的收益分别为- C- A+D+R2、C1- D- P;当施工单位不履责,政府进行监督但监督无效时,政府及施工单位的收益分别为- C- A+R2、C1。

2.3 博弈模型求解

表1 政府和施工企业支付矩阵

情况一:施工单位履责的最优概率

在施工企业履责活动概率为α 的前提下,设政府进行监督与否所获得的期望收益分别为π1、π2,其中

则政府的期望收益为:

情况二:政府监督的最优概率

在给定政府进行监督概率为θ 的情况下,设施工企业是否履责的期望收益分别为π3、π4,其中

则施工单位的期望收益为:

分别计算政府与施工企业最大期望收益时α 与θ 的最优值:

2.4 博弈模型均衡解分析

(1)在博弈模型的纳什均衡条件下,施工企业选择履责的最优概率为此时α 的大小取决于C、D、γ 三个变量,即政府监督成本、施工企业所受惩罚、政府有效监督的概率。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一方面,设法改善目前政府多头管理的现状,明确监督主体,简化监督程序,降低政府的监督成本,从而促进施工企业履责;另一方面,加大对施工企业不履责的处罚力度,改进监督质量以提高有效监督的概率,才能够有效督促施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选择履行其社会责任,降低其不履责的概率。

(2)对于政府而言,选择最优的概率进行监督取决于施工企业的价值取向及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倾向。如果施工企业把自身利益放在第一位,则政府则以最优概率进行监督,如果政府以θ>θ* 的概率实施监督,那么施工企业的最优选择为履责;如果政府选择以θ<θ* 的概率进行监督,那么施工企业会存在侥幸心理,选择不履责;如果政府选择以θ=θ* 的概率进行监督,那么施工企业则随机选择是否进行履责。由于此时施工企业的形象损失P 与有效监督的概率γ 由建筑市场环境与政府监督与否所决定,所以我们可以将其视为固定值,此时θ 值的大小取决于C1、R1、D、三个变量,我们可以发现,通过激励措施或提高施工技术等方式设法降低施工企业使用再生建材的额外成本c,提高其履责收益R1,同时增强对不履责企业的惩罚D,才能使政府既降低了监督概率,也能促进施工企业责任的履行。

2.5 模型启示

研究结果表明,施工企业在不履责后所受到的惩罚、政府的监督成本、政府有效监督的概率是影响施工企业是否进行履责的关键因素。施工企业在进行决策时会对其履责与否的最终收益进行权衡,当履行社会责任后的最终收益大于其所需付出的成本时,施工企业才会选择履责,反之,则选择不履责。显然,只有通过引入一系列的外部约束机制,才能使履责成为施工企业决策的主流。因此,在对施工企业不履责的管理方面,加大政府对其的处罚力度;在政府部门决策方面,设法明确主要的政府监管部门,避免多头管理,实现降低政府监督成本,构建信息化平台,提高政府有效监督的概率。与此同时,政府对不履责企业的惩罚、施工企业履责收益、施工企业的履责成本是影响政府监督与否的重要因素;加大惩罚力度,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进行表彰,树立优秀施工企业的品牌效应,以提高施工企业履责收益;通过财政补贴、激励措施等方式降低施工企业履责成本,可以推动政府在社会责任行为博弈中走向均衡状态,最终达到降低监督概率的作用。我们还可以发现,政府对不履责施工企业的惩罚不但关系到施工企业是否履责,而且关系到政府监督概率的大小,因此,加大对不履责施工企业的处罚力度能够更为高效达到博弈的均衡,更为有效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社会责任缺失问题。

3 对策建议

政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在本质上就是各利益相关主体进行博弈的过程,一项政策在制定后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取决于在博弈中的利益结构。据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期在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过程中促进各主体社会责任的履行。

3.1 明确政府监督主体,降低政府监督成本

目前我国建筑废弃物管理涉及的部门众多,导致在实施建筑废弃物管理职能时多头管理现象常有发生,不但增加了政府的监督成本,而且降低了行政效率,不利于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工作的有效开展。责任主体不明确是监管成本较高的根本因素。因此,有必要明确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的主管部门职责,通过精简机构,简化监管流程,提高监管效率,为降低政府监管成本提供基本的运行条件[5]。对于政府人员自身而言,应提高监管人员的执行能力及整体素质,以最大化的实现有效监管的目标。此外,也可通过细化公众参与监管的层次、程序和手段来积极开展双重监管举措,为政府监督提供有力补充。

3.2 加强政府监管,增强对未履责企业处罚力度

政府与施工企业履责博弈结果表明,加大对施工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处罚力度对建筑废弃物减量化的实现影响是极其重大的。由此可见,必要的处罚是实现建筑废弃物减量化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这一举措不但可以督促施工企业履责,也可有效降低政府监管概率。通常情况下,施工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企业在进行行为决策时一定会尽可能的躲避社会责任,所以政府应加强监管,对未履责企业进行处罚。处罚力度大小直接影响施工企业是否会以侥幸心理逃避社会责任。因此,应加大对建筑废弃物处理未履责企业的惩罚力度,从源头杜绝该侥幸行为。

3.3 实施适当激励政策,提高企业履责收益

施工企业逃避社会责任的履行主要是为了降低其生产成本,防止因其成本增加而导致企业最终收益的降低,从而削弱其自身竞争力。由此为问题出发点,在建筑废弃物的源头减量化的过程中,若政府能够实施优惠政策如低息贷款、政策性补贴等方式来弥补施工企业因此增加的履责成本,那么作为理性经济人的施工企业便能够利用此“先动优势”在保持自身的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实现履责,此时,在以后的生产过程中即使不需要政府的监管,施工企业也会选择主动的履责行动[6]。反之,若企业参与履责,但履责成本并未得到有效的补给,企业将会在实施建筑废弃物减量化方面缺乏积极性。因此,政府通过实施相关激励政策为企业履责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必要且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废弃物施工单位收益
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废弃物的产业
施工单位工程签证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螃蟹爬上“网” 收益落进兜
电子废弃物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管理的思考
施工单位成本管理存在问题探析
怎么设定你的年化收益目标
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关于工程索赔博弈分析
其他综合收益的几个重要逻辑关系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