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莲花餐巾折叠技法在扎染工艺中的创新应用

2019-06-28杜思逸单筱秋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餐巾染液扎染

杜思逸,单筱秋,张 毅



莲花餐巾折叠技法在扎染工艺中的创新应用

杜思逸,单筱秋,张 毅*

(江南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通过对绽放莲花餐巾折叠原理与扎染防染染色工艺进行探析,总结出餐巾花型的实现过程与扎染防染工艺中折叠扎染法操作流程的相似性。以绽放莲花餐巾折叠法为例展开餐巾折叠技法在传统扎染防染工艺中的应用,其目的是找到如何将餐巾折叠原理运用到扎染防染染色工艺中的方法,并进行实验验证。实验表明餐巾折叠法在扎染防染工艺中的应用是可行的,拓展了扎染防染工艺操作方法,创作出更多丰富多彩的纹样,并探析餐巾折叠原理运用到扎染防染染色工艺中会产生的艺术效果。

扎染;餐巾折叠技法;艺术效果

《周礼天宫幂人》中,可以端详到古老的餐巾文化,书中记载“掌其中幂”,是用毛巾覆盖食物之意。随着时代文化的变迁,餐巾已逐渐的成为具有审美价值的工艺品。从清宫贵族使用的“怀裆”(纺织品)可以找到作证。“怀裆”呈现明黄色调、绸缎绣制、花纹别致、做工精细、喻意福寿吉祥。现代社会中,饮食服务人员通过艺术创造,使之成为餐桌上的造型艺术。将餐巾折成各种花型,使其具有实用性,同时兼具审美价值[1]。

餐巾的种类繁多,常见的大约有二百多种。餐巾折花是将餐巾折叠成类似植物、动物或其他实物形状的一种折叠技法。餐巾折花技法,大体可以分为正方形折叠、长方形折叠、长方交错折叠、条形折叠、三角折叠、锯齿折叠等多种基础折叠方法。在基础折叠方法之上可以演化出大约二百种折花造型[2]。

餐巾折花过程中使用针缝、线捆等辅助工具,通过折、叠、拉、拽、翻、穿、捏等操作操作手段,将小小的餐巾折叠成型。随着对餐巾折花艺术的深入了解,发现餐巾花型的实现过程与扎染工艺中的折叠扎染法异曲同工。扎染防染操作往往借助外物对织物进行扎、缚、缀、夹、包等操作流程,餐巾折叠扎染法反其道而行之,改变扎染传统防染工艺染色方法,通过餐巾折叠原理利用面料本身造型基础进行防染。于是就引发了笔者对于传统扎染防染工艺的思考,如何将餐巾折花原理运用到扎染防染染色工艺中?餐巾折花的折叠手段运用到扎染防染染色工艺中会产生怎样的艺术效果?故以绽放莲花餐巾折叠法为例,通过实验操作,验证餐巾折叠技法在扎染艺术中的创新应用。

图1 绽放莲花折叠法

一、绽放莲花折叠法

(一)绽放莲花折叠原理[3]

绽放莲花折叠法可以根据折叠手段归纳为翻、折角折叠。把餐巾的四个角通过翻折造型或折裥后进行翻折、组合的一种折法。具体操作流程将餐巾四角向餐巾布的中点进行翻折,翻至背面,把新形成的四个巾角折到中心,回到正面,再次重复以上折叠,就可使这些角像睡莲花瓣样骄傲地绽放在正方形的中央(图1)。

(二)绽放莲花折叠法在扎染防染染色工艺中的应用方法

将绽放莲花型作为餐巾造型基础,在绽放莲花折叠技法为基础上通过对绽放莲花型的横向、斜向对折,变换巾角的翻折方法、次数和位置变化后的三种折叠方法。控制防染工具大小、形状、位置,通过大量实验创作出最佳的扎染艺术效果。

二、绽放莲花折叠法在扎染工艺中的应用试验

(一)扎染工艺概述

夹板扎染法[4~5],织物经过折叠、聚拢后,利用大小、形状各异的几何板进行捆扎,经染色后可形成防染花纹。捆扎法有圈纹扎、螺旋扎、鹿纹扎、波纹扎、波纹扎、手蜘蛛绞等。圈纹扎的面积不能太小,扎制时只需任意提取织物的一角,用绳线对提取的织物顺时针缠绕3-5圈打线结。扎染工艺的操作流程概括为:面料-折叠花型-扎花-浸泡-染色-冲洗-拆解-干燥完成。

(二)材料和工具

直接染料、煮锅、棉合股线、熨斗、剪刀、电磁炉、棉合股线、三块20cmx20cm塑料纸、矩形木板10cmx5cm、长柄木勺或不锈钢汤勺500ml量杯、脱浆处理后50cmx50cm纯棉面料。

(三)试验应用

1. 实验一

(1)采用直接染料,染色织物在染色之前先浸入水或热水中进行浸润,然后在浸润的状态下进行染色,如若采用原染料进行染色时,务须浸润可直接将干布浸入染液中。

(2)在染色前,在不加任何东西的热水中,将扎结完成的织物浸入水中煮5min,然后捞起,在热水中加入染料、食盐,充分溶解后,把捞起的织物加压夹板,挤去水分,投入染色。

(3)用直接染料染色,染料按常规,液量减半,但不加纯碱,只加染料三倍量的食盐,因为用纯碱,会使染液渗入过多。

(4)将折叠好的绽放莲花型的扎染织物,在直角三角形的短边三分之一处使用矩形木板,用U形夹固定好。放入染液中进行第一次染色,浸渍在染液中的时间大约15min。

(5)从染液中取出之后,用两手强压夹板,挤去多余染液,去除扎结板(此时不用将织物展开)。

(6)对直角三角形的另一短边使用矩形木板,并用U形夹进行加压固定,放入染液中进行第二次染色,浸渍在染液中的时间大约10min(图2)。(为了区别第一次的染色明度,丰富扎染物的色彩层次)

图2 绽放莲花扎染法

2. 实验二

图3 绽放莲花扎染法

(1)用棉合股线沿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角始端开始进行缠绕5-6圈,在等边1/3处截止,用力均匀并扎结固定。

(2)在煮锅中加入3L清水放入直接染料,放入扎结好的半成品煮15min-30min,(在此过程中用棍棒进行翻搅,使织物受色均匀)

(3)从锅中取出织物,用清水进行缓慢冲洗,当冲洗织物上的浮色逐渐变为清水时,用力挤压捆绑着的织物,去除多余水分,然后解除扎结线,将织物铺平。

(4)待织物完全干燥后,用熨斗在其背面将织物烫平(图3)。

图4 绽放莲花扎染法

3.实验三

(1)将等腰三角形其中一个的45°角进行对折。

(2)取一块塑料纸将折叠后的角进行包裹,用棉合股线对包裹塑料纸的部位进行缠绕,缠绕至等边的四分之三处,再进行扎结。扎结的力度不能过于用力,也不能过于松懈,以确保有少量的染液可以渗入到被塑料纸包裹的织物边沿,如果此时用力过大,就会造成防染处的织物与染液隔绝,很难形成防染出特殊的色晕效果。

(3)将扎结好的织物浸入预备好的染液中,浸泡15min-30min并用木棍进行搅动。

(4)取出经染液浸泡后的织物,拆下棉合股线慢慢打开织物,选择打开之前先干燥,还是打开之后干燥,直接影响织物最后呈现的晕染效果。

(5)对完全没有干透的织物进行烘干。烘干工具可以选择电熨斗或吹风机进行操作,若想要保留织物防染过程中留下的肌理效果,可以选择用吹风机对面料进行烘干(图4)。

(四)实验结果分析与总结

经过大量实验操作,最后发现在绽放莲花折叠技法为基础上通过对绽放莲花型的横向、斜向对折[6],如图5中a和b方案,变换巾角的翻折方法、次数和位置变化后的三种折叠方法图在扎染工艺中的创新应用效果最佳(图5)。

图5 绽放莲花演变形式

(五)实验后整理及注意事项

采用夹板扎结、捆扎法时,捆扎线长短粗细可任意,捆扎要紧但不要太密,否则就少了扎染的色晕味,绕线可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呈现向心环状纹样或宝塔形,纹样效果简洁明快并负有节奏感。扎染纹样的效果会根据夹板固定的位置不同,会形成不同的花纹。进行夹板扎染法时织物可以不用保持湿润,这样会有极少数的染液从板间渗入,会出现连续的晕染效果。扎染物染色后,往往会希望尽快看到染色后的色晕效果。小白点及大白点,如果干后不解开扎结,不仅会影响扎染的质量,而且还会出现面料损坏的现象。扎染织物的显色效果会随着湿度的降低而不断减弱,直至干燥后,发现色泽会比预期的色泽较浅,这个时期可以进行二次染色进行颜色修复。

有些扎染物必须等到充分干燥后才可以解开扎结。像柳条扎染、整幅平缝收拢扎染、褶缝扎染法,应当充分干燥后解开扎结。织锦薄纱、绉绸一类织物的小白点花,则织物会像绳索一样扭紧,不能拉平,布幅缩窄,在整理困难时,可在气蒸锅上以热气熏蒸,冷却后,将织物挤干,搁置,任其干燥。待布干后,并稍稍拉幅展开,在反面喷湿,用熨斗烫平。此时,如不能展平的小白点花、卷扎部分,可任其按原状放置。所以薄纱、绉绸一类的织物应在半干燥的状态下解开扎结,展平布幅。薄丝绸及其它需要上浆的织物,在解开之前应该进行蒸化,在蒸化的过程中,一定的温度、湿度、压强会对印有染料和浆料的混合织物进行处理加工,发生各种化学键的结合,从而将染料固定在织物上。

三、绽放莲花折叠扎染法的艺术形式

(一)平衡

平衡是指要素引起心理量在空间上下或左右等方面的相称。物体空间上下左右的要素并非完全同质同形,却给人的视觉观感传达出“平静感”,“静”源自体量的相当和呼应,在感官上达到平衡。完全用直线构成图案,免不了过于单调,不能够产生完美的快感,但扎染防染染色之后产生晕染效果差别化,使图形静中透露出动感,规律中显得活泼,平衡了骨架带来的重复感,在同一的骨骼结构中,也存在着明度上强弱对比,色彩上的区分让视觉上的层次感更加丰富,为整体效果增添了更多的变化[7-8]。

(二)韵律

在造型艺术上,“节奏”是通过描述视觉上有规律、有秩序的反复和变化。通过绽放莲花餐巾折叠法与夹板扎染技法的结合,对实验结果进行纹样提取。整体纹样采用矩形几何图形作为基础纹样,花型呈现四角花花纹为一个循环单位,上下、左右进行连续,形成四方连续组织纹样。这种排列的特点形与形之间自然就出现了衔接纹样,表现出有规律的节奏感。使直线,斜线,曲线达到适当平衡和对照。形成了四方连续纹样,营造扎染花型和谐美。通过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面积、形状、位置等方面的变化和反复,也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秩序性和方向性的韵律感(图4)。

(三)调和

图中的色彩是由蓝色做为整幅画面的主要色调[9],白色为次调,形成强烈的主次对比,由于在染色的过程中色彩的明度由浓到淡的渐变,形成有规律的晕化效果,产生了相应的等差色彩,使两色之间的强烈对比具有统一的节奏和秩序。色彩与色彩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包含,画面呈现出统一色调。典雅别致,淡而有神(图2、图3)。

四、总结

通过对绽放莲花餐巾折叠原理与扎染防染染色工艺研究,将绽放莲花型作为餐巾造型基础,在绽放莲花折叠技法为基础上通过对绽放莲花型的横向、斜向对折,变换巾角的翻折方法、次数和位置变化后的三种折叠方法。控制防染工具大小、形状、位置,通过大量实验验证。得出了餐巾折叠技法应用到扎染防染染色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实现了扎染防染染色工艺的变化革新,从而得到具有现代审美的扎染纹样。同时也对绽放莲花扎染法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归纳。餐巾折叠技法结合扎染染色工艺不但在手法上实现了对传统扎染防染技法多样性的探索,同时也实现了在扎染纹样创新的思维拓展。以扎染与餐巾折叠艺术的融合为切入点,利用扎染元素与餐巾折叠技法的融合寻找转型与革新的可能性,顺应“笔墨当随时代变化”的开放性特点。以创新为着眼点赋予扎染技艺新的生命力。去反映当代文化生活理念与形态。从而借助现代设计工具和理念在花型图案设计上有所突破。做到传承历史精髓的同时,在本质上体现当代的文化气息的特点。

[1] 吴青珍.餐巾折花[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2004.34-68

[2] 高山,袁金龙.扎染艺术在纺织品设计中的创新与发展[J].丝绸,2016,53(1):48-51.

[3] 霍斯德•哈尼诗.餐巾折花艺术造型[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5-56.

[4] 鲍小龙,刘月蕊.扎染艺术名称定义及其工艺种类的探析[J].丝绸,2009,46(03):46-48.

[5] 张毅,王旭娟.手工染艺技法[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9.108-123.

[6] 姚宇.新编餐巾折花技法与应用[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2-14.

[7] 姜丽娜.现代中日扎染纹样风格的比较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1.35-42.

[8] 王志军.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造型要素研究——色彩之美[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8.126.

[9] 杨陈.染工艺及其艺术性研究[J].染整技术,2016,38(11):6-8.

Lotus Napkins Folding Technology be Innovated in Tie Dyeing Process

DU Si-yi, SHAN Xiao-qiu, ZHANG Yi

(College of Textile and Clothing,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Jiangsu 214122, China)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art of the napkin and studies the folding principle and dyeing process of the blooming lotus napkin,the realization process of the napkin pattern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folding and tie-dye process.Taking the unfolding of the folding method of the lotus napkin as an example, the folding technique of the napkin is applied in the traditional tie-dye and anti-dyeing process. How to apply the folding principle of the napkin to the tie-dye and anti-dyeing process.The paper expounds the artistic effect of the napkin folding principle applied to the tie-dye dyeing process.

tie-dye;napkin folding technology;artistic effect

通讯作者:张毅(1967-),男,教授,研究方向:家纺服饰面料设计与文化.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15AG004);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项目(文非遗〔2017〕2号);江苏省社科项目(16YSB007).

TS193.8

A

2095-414X(2019)03-0037-05

猜你喜欢

餐巾染液扎染
邂逅扎染 布里生花——从古法扎染师到新阶层守艺人
基于机器视觉的单组分染液浓度快速检测方法
一种皮革染色后染液回收干燥设备
白族扎染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扎染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最后的晚餐
反春色彩 方巾扎染DIY
缤纷草木染
餐巾里的大学问
一种节能环保型染色机的开发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