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时候,我们都蹲在路边看连环画

2019-06-28文图叶祖达

人类居住 2019年1期
关键词:城市规划花生漫画

文图|叶祖达

栏目主笔 / 香港规划师学会原会长, 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研究员,城怡商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初创公司(南科创新)联席创始人

谁是财叔?

城市街区中长大的我,童年时期有一段日子很喜欢去理发。这可能有点不可思议,父母不是觉得要小孩安静坐下来理发是极难的吗?

我童年家住在香港一个叫深水埗的城区,在60到70年代,这里是内地来的移民聚居的地方,一般家庭生活水平都比较低,社区环境和配套设施极为贫乏,我们家的处境也不例外。由于父母每天都要工作,我的日常生活起居很多都要独自面对。当时我们街区没有理发店,只有一个从上海来的理发师傅(我们都叫他许伯伯),他在离我家不远处的路边开了一个独立经营的理发店,说是店可能有点夸大,其实只是一块挂在墙上的镜子,加一张他手工打造的高木凳而已。每一次母亲说我的头发太长,要去他的理发店剪头发,是我童年最开心的体验!

不是因为上海师傅的理发技术好(实际上每一次我理发后回到家,母亲都说他剪得不够短,很快又要花钱再去!),而是这个路边理发店是我第一次接触漫画的地方。许伯伯在抗日战争时期来到香港,他极有可能曾经是东江纵队¹抗日游击队员,每次理发,他都给小孩们看他手指上因为射击而留下的老茧,会很骄傲地说自己在抗日战争中的经历。而我们这些六七岁的小孩关注的却是理发店旁放的木箱,里面全是一套套叫《财叔》的连环画。

1. 童年的理发店

2. 新派漫画:《财叔》

3. 利物浦大学与西安大学老师向小学生介绍城市规划 图|www.xjtlu.edu.cn

4. 巴西萨尔瓦多的儿童参与城市规划工作坊 图|www.100resilientcities.org.png

《财叔》是香港早期极稀有的漫画丛书,作者名叫许冠文,漫画为32开本,每本当时港币一角(0.1港元),黑白印刷,写的是一位游击老英雄的抗日事迹,非常畅销。《财叔》漫画系列吸引人之处在于其富有动作感,当时属新派漫画作风;同时由于在战后的香港,民众对日本侵华记忆犹新,财叔对抗日本军的形象受到了欢迎。

漫画使小孩在轮候理发时都一反平常的胡闹,很安静地排坐在许伯伯准备的小木板凳上;沉溺在连环画的故事里,一坐就是半天,直到许伯伯收摊为止。《财叔》的故事相对简单,文字浅易,我们都看得懂。漫画书熏陶了战后新一代孩童的心灵,为那个年代的孩子们带来了一点欢乐和幻想,包括我们这一批蹲在路旁理发的儿童。

每个人的童年总会和漫画书邂逅,那是童年中重要的体验。漫画书虽然只售一到两角,但于我而言,已经是我每天可以使用的全部零用钱了。我们这一代儿童大部分都负担不起买漫画书的费用,唯有依赖公共图书馆。但当时香港提供给儿童的公共设施十分不足,全香港只有两个公立图书馆。到最近的公共图书馆,我需要搭乘半小时的公交车,母亲更不会放心我一个人乘坐公交。理发师许伯伯最先想出这个有创意的招客之术:在小档地上,放满漫画书,让轮候理发的小孩可以免费阅读。因此,许伯伯的路边理发店与免费读物就是最接近我的“图书馆”,也是我认识漫画的第一个启蒙场所。每个月头发还未太长,我便嚷着母亲给钱去理发,醉翁之意当然是可以免费看半天漫画书,我更告诉许伯伯不要剪得太短,因为太短,下次来看书的时间就要相隔长久一些了。

那个年代的香港,绝大部分居民的生活水平一般,我们这些小孩更没有任何诉求,坐在路边看连环画就是我们的欢乐时光,从没有想过这个城市有没有照顾到我们成长环境的需要,更不会觉得我们对这个城市的发展应该有话语的权利。

¹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省东江地区创建和领导的一支人民抗日军队,是开辟华南敌后战场,坚持华南抗战的主力部队之一。

2《花生漫画》是一部美国报纸连环漫画,作者是查尔斯·舒尔茨(Charles M. Schulz)。漫画以小狗史努比(Snoopy)和查理·布朗(Charlie Brown)、莎莉(Sally Brown)、莱纳斯(Linus Van Pelt)、露西(Lucy Van Pelt)、谢勒德(Schroeder)等几位小学生为主要角色,以小孩生活为题材,观察这个简单又复杂的世界。《花生漫画》是漫画发展史上首部多角色系列漫画,从1950年10月2日开始发行,到2000年2月13日作者病逝之时为止。在《花生漫画》停售之前,每天有超过三亿的读者通过75个国家的2600种报纸以21种不同语言阅读。

3四格漫画是以4个画面分格来完成一个故事的漫画表现形式,短短几格就涵盖了一个事件的发生、情节转折及幽默的结局。它的画面不需很复杂,角色也不要太多,对白精简,让读者在几秒钟内就可以轻松阅读和接受。

第二次漫画启蒙经历:《花生漫画》

如果《财叔》是浅易的漫画,可以使我们坐在理发店木凳上,一边允许许伯伯的剪刀在我们的头上游走,一边让抗日游击队的故事在我们心中激荡的话,后来我接触的《花生漫画》2(Peanuts) ,带给我的却是困惑。

《花生漫画》在中学时期才进入我的认知,一是由于当时《花生漫画》只有英文版,我到中学才有基本的英语能力能看得懂;另外,《花生漫画》是在报纸上每周刊登一次,每次四格3,而我只有在中学校内的图书馆才有机会阅读英文报纸;《花生漫画》开始成为我每周期待的文化食粮。

《花生漫画》的内容围绕一群小孩和小动物的日常琐碎小事展开,但却能够扣动从儿童到成年读者的心,因为作者舒尔茨把真实的社会生活和个人体验赋予每个角色,字里行间蕴含着人生哲理、人性缺点、个人内心对美好生活方式的追求等。在50年的时间里,《花生漫画》一共出现过90来个角色,但最核心且被人们记住的只有11个,分别是查理·布朗、露茜、史洛德、莱纳斯、莎莉·布朗、薄荷·帕蒂、玛茜、乒乓、富兰克林、小狗史努比和小鸟糊涂塌客。

虽然原本《花生漫画》只是为了填充报纸空白版面供读者消遣阅读的补充内容,但舒尔茨借助于其笔下的角色反映当时社会不同的人性百态,进而表达自己的思考。漫画里每个小孩都性格鲜明,是活生生的一个社群,也各有自己面对的很多无法逾越的事物,也正因为角色刻画的精准性,直到现在我们都会觉得这些角色似乎就是我们身边的人或者我们自己:查理·布朗是一个屡战屡败、老是吃亏的小人物,他带着一种无奈的心境去诉说自己的遭遇——棒球队战无不“输”、风筝永远都飞不上天(我们一生中从学校到工作都有无数次的这个经历!);莱纳斯脱离不了自己的毯子(我们每人都需要有安全感吧?),史努比勇往直前,有各种人类才有的梦想,但它却是一只小狗 (我们曾几何时都有过梦想,但这些梦想多是虚无的想象而已?);露西则像是盛气凌人的老板娘,处处要主导处境(我们的上司或朋友圈中总不缺乏这类性格的人!)。

5.《花生漫画》-真实社会的缩影

6. 日本儿童在汇报他们的城市规划方案 图|www.cladglobal.com

对于身为初中学生的我来说,这每周四格的漫画和它描述的这一群儿童和小狗给我的体验是震撼的:儿童们的感受竟然有人如此深入的了解,又可以把它们活生生的表达出来,使报纸的所有读者都能分享到。这也同时带给我一个困惑:如果《花生漫画》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儿童也有他们的诉求、意见、感受与理想,也显示了儿童群体中的多样性,那么面对各种窘境,为什么我们在儿童成长阶段从没有成年人问过我们,对这个城市的期待和需要?我们要一个怎样的街区环境?我们需要什么公共设施(如图书馆)?我们想看哪些书籍(如《财叔》或《花生漫画》)?

儿童对城市规划建设应该有话语权吗?

城市规划设计师、建筑师和园林设计师都会说:我们在编制规划设计方案时,不是把儿童需要的设施如公园、学校、社区中心的用地,按规范在详细规划中预留了吗?图书馆不是在不同社区都已经有相应的规划建设用地了吗?我们的工作不是已经照顾了儿童的需要吗?甚至更有设计师告诉我,他们设计的公园与儿童设施拿到了国内外奖项和获得领导嘉许,他们都懂得儿童要什么样的空间!

我会说:对不起,我们需要知道儿童们想什么、要什么,给予他们在会影响他们生活的事物上足够的话语权(和让他们知道自己有话语权),而不是把我们的专业傲慢与主观想法从上而下的给他们。

儿童对城市开发建设、环境保护,甚至世界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有话语权吗?

7. 儿童对城市发建设问题应该有话语权

儿童享有的各项权利着重强调对未成年人的特别保护及关爱。1989年联合国签署的《儿童权利公约》中将“儿童”一词定义为“所有年龄未满18岁的人”,并明确地规定儿童应该享有的公民、政治、经济、社会、健康和文化权利4。公约内有两条条文是作为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工作者(甚至是决策者)需要思考的:第12条:“缔约国应确保有主见能力的儿童有权对影响到其本人的一切事项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儿童的意见应按照其年龄和成熟程度给以适当的看待”;第13条:“儿童应有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此项权利应包括通过口头、书面或印刷、艺术形成或儿童所选择的任何其他媒介,寻求、接受和传递各种信心和思想的自由,而不论国界”。

当我蹲在路边理发店看连环画时,甚至在中学时迷上《花生漫画》时,《儿童权利公约》都还没有出现,我们这一代人当然无从了解儿童原来可以拥有对社区环境、城市建设、设施配套等影响到我们生活的事项有基本话语权。然而到今天,我们的城市规划设计工作者中又有多少人会有意识地关注到我们下一代的权利?我们在编制规划设计方案过程中,曾经主动地聆听了来自儿童的想法与意见吗?

“以儿童为本”的城市规划设计

“以儿童为本”的理念早已在萌芽。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于2018年5月出版《以儿童为本的城市化: 儿童的城市规划手册》介绍了把儿童纳入城市规划决策流程的理念和策略,强调通过关注儿童的参与,创造公平的环境,孩子们可以生活在健康、安全、包容、绿色和繁荣的社区。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基于规划设计标准或规范,在设计图纸上画线、涂色,为儿童提供空间与设施,而是要建立“以儿童为本”的规划设计决策方式,在第一天就把儿童们纳入决策参与过程中,让他们说他们心中的话,给予他们对城市建设的发言权。

澳大利亚于1990年确立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承诺为儿童和青年人制定一个权利框架,这对促进和维护他们的利益和福祉至关重要。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 (Tasmania)地方政府于2000年委任了一个新的职位“儿童与青年专员”(Commissioner for Children and Youth),专员的责任是确保政府、企业、机构在制定影响儿童和青年生活的决策过程中,会主动寻求、听取和考虑儿童和年轻人的意见和观点。儿童与青年专员发布了《推动儿童参与政府决策指南》,内容包括如何按部就班地引导儿童参与不同机构、公司和单位的决策,如何建立真诚的参与机制、参与的范围与内涵、参与的工具与方式等。

爱尔兰儿童与青年事务部于2015年公布的《国家儿童与青年参与政策制定报告(2015-2020)》中,对爱尔兰推动儿童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五年发展战略有详细说明。其中提出的第一个目标是要让儿童在社区建设方面有发言权,也指出同时有必要培训专业人士,包括城市规划师对引导儿童参与规划等决策的能力提升和在政策、立法和研究方面将儿童和青少年的参与纳入主流工作。加拿大城市规划学会编制的《如何让儿童参与建设社区指南》,从简单的在社区内游览到引导表达意见的工具,甚至游戏和歌曲、问题讨论大纲等,供城市规划师灵活使用,目标就是让规划师与城市建设工作者表达出对儿童和青年的尊重,通过不同手法促进儿童和青年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加拿大北温哥华市编制的《我们的城市是如何管理的?》小册子与《儿童地图》,把市政府的管治体制、不同部门的功能、城市规划与建设项目、公共设施的规划等资料以轻松、简单的漫画等形式加以表达,让儿童对城市建设决策体制有形象的认识,从而增强他们参与的兴趣。

规划设计师们:请你们放下身段

要推动实践“以儿童为本”的城市规划建设,首要的工作是从下而上以谦虚的思维和包容的态度,去重新制定城市规划设计的决策流程。通过主动引导儿童参与城市规划决策,使城市空间能够真正包容和关怀我们的下一代;更长远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儿童知道他们是这个城市的未来主人,他们应该有意识的参与推动可持续的城市发展,从孩童到成长的过程中都了解公民的社会责任。

笔者建议建立从下而上的儿童参与城市规划设计决策,要考虑的重点工作包括3方面:1.首先,在规划编制阶段,放下以往从上而下的设计思维,专注儿童是我们要真诚聆听的群体。2.独立对儿童的需要与其在城市环境中遇到的问题作详细的调研,了解他们的处境,建立一套儿童参与规划设计决策的方式与工具,整个设计过程开放给他们,让儿童参与进来。3.收集基础数据作为驱动“以儿童为本”城市规划设计的决策考虑。4.通过从下而上的理念,在不同空间尺度上为儿童的需要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服务,使每一个儿童,无论家境富贫,不论所在的生活街区,都可以有同样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当我们追求的再不是专业规划设计奖项和编制规划方案,不只是看着规范标准要求时,我们就可以放下身段,蹲下来与儿童们互动,就像阅读《花生漫画》的感觉一样,了解儿童的内心感受、体验、缺点、生活方式的要求。

后语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我国需要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体现以人为核心,提高柔性化治理、精细化服务水平,让城市更加宜居,更具包容和人文关怀”。一个包容和充满关怀的城市,必须要聆听不同群体的诉求,而儿童是城市未来的主人,他们对城市的规划建设都应享有话语权。

4 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第44届联合国大会第25号决议通过《儿童权利公约》,是第一部有关保障儿童权利且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性约定,于1990年9月2日在世界生效。1991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3次会议批准了《儿童权利公约》,从此《儿童权利公约》成为我国广泛认可的国际公约。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花生漫画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浅谈基于低碳、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区内中小型遗址保护的策略分析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多少堆花生
到底埋在哪棵树下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花生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