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与非洲梦的交织:东方工业园的发展之路

2019-06-28文图丨陈骁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人类居住 2019年1期
关键词:埃塞工业园埃塞俄比亚

文图丨陈骁(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1. 园区内的三圣生物医药制造厂

在距离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30公里的地方,一片工业化的新区正在冉冉升起,东方工业园坐落在距离其首都机场不远的地方,门口的道路连接着由亚的斯亚贝巴到阿达玛市的AA高速公路,并连接通往埃塞俄比亚与吉布提两国首都的亚吉铁路。机翼形状的大门承载着埃塞俄比亚及园区经济腾飞的愿景,也连接了中国与埃塞俄比亚两国经济、文化、产业的互通。在工作日,这里经常有大量中国和埃塞俄比亚的人出入往来,他们中有园区工厂的工人、管理者,有前来考察调研的企业家、研究者,也有两国的园区管理与服务人员。

东方工业园由江苏永元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开发和建设,并负责其内部运营管理工作。最初,这家注册于江苏省张家港市的企业只是在这里投资建设了一家水泥厂,如今工厂已经发展成为占地2.33平方公里,具有居住、商贸、工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业园区。东方工业园既是中国在埃塞俄比亚唯一的国家级经贸合作区,也是埃塞政府“可持续发展及脱贫计划(SDPRP)”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区两侧有两个拥有60万人口的重要城镇——德布雷赞提市(Debre Zeyit)和杜卡姆镇(Dukem),园区务工的当地人大多来自这两个城镇及周边的村落。到目前为止,东方工业园已经为当地解决了1.4万余人员的就业,累计上缴税收8000万美元。在埃塞俄比亚,园区的发展受到政府高度重视,由总理牵头成立的工业园筹划委员会和技术指导委员会,每3个月都会召开一次会议,以解决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 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内部道路与绿化

3. 华坚国际鞋城内勤劳工作的两国工人

从水泥厂到国家级经贸合作区:时代浪潮卷起的工业园

十年前,埃塞俄比亚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国家的进口需求远大于出口量,生产能力不足,国家外汇短缺。当时的埃塞政府提出通过进口装备免税、生产设备免税、原材料保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入外资对当地制造业、工业进行投资。当地丰富的劳动资源、便宜的电力资源、丰富的农副产品,对外资充满了吸引力。在人口方面,当地18-45岁的青壮劳动力大概有4500万,其中近50%的青壮年没有就业;在电力方面,埃塞俄比亚被称为“东非水塔”,是尼罗河的发源地,其水力资源丰富,是全世界工业用电最便宜的国家;在农副产品方面,埃塞俄比亚拥有世界前十、非洲第一的牛羊数量,也是咖啡、芝麻等众多农产品的生产大国。

与许多远赴非洲的中国投资者一样, 2006年,东方工业园的投资者们来到埃塞,原本想做自来水管生产的他们,了解到埃塞薄弱的工业基础,决定建设利润更高、更符合当地需求的水泥厂。在埃塞俄比亚对制造加工业、出口产品及进口替代产品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下,恰逢商务部对境外经贸合作园区招标,江苏永元投资有限公司决定在原定建设水泥厂的设想上,建设发展东方工业园。在国家的支持与企业的投入下,东方工业园的开发者们通过滚动开发的模式,一步步建立起如今的园区——从独资创建的中舜水泥厂到招商引入的华坚国际鞋城、扬帆汽车制造厂、三圣生物医药制造厂,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入驻东方工业园。园区的发展为当地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和产业的发展。

从招商引资到择商选资:东方工业园的产业升级之路

4. 风景秀丽的德布雷赞提市

5. 赶集路上的德布雷赞提市市民

经过十余年发展,东方工业园一期用地已租售完成,投产建设工作在园区各厂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勤劳致富的标语高挂在各个厂房,厂内随处可见两国工人忙碌的身影,东方工业园形成了面向埃塞国内市场与面向欧美出口市场结合的纺织、皮革、建材、医药、机电五大主导产业。

十年间,华坚国际轻工业城、哈瓦萨(Hawassa)工业园、博勒莱米(Bole Lemi)工业园等十多个工业园区陆陆续续在这片东非高原上建起,作为埃塞俄比亚最红火的工业园之一,最早踏上这片土地的东方工业园不得不面临对未来发展道路的选择。

东方工业园在发展初期虽然有园区总体规划的指引,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于快速招商及成本回收的考虑,对企业的产出效益、生态安全及产业间的关联并未严格要求。到如今,东方工业园已有条件、也有实力从“招商引资”发展为“招商选资”,并计划在未来进入“择商选资”的阶段。借鉴国内工业园的发展经验,东方工业园拟对园区内的企业进行梳理,将效益及产出率较低的企业腾退,引进收益更高的企业;同时,通过园区管委会与政府的政策谈判,为园区内的企业提供更优惠的政策,以及更优质的生产和生活服务。此外,产业链的形成也是东方工业园对产业升级的另一策略。一期进入园区的80多家企业中,真正形成产业链的企业并不多,仅有部分企业自发形成了服装生产与面料生产的产业链。园区管委会提出未来的发展由管委会组织联系,引入牛仔裤生产产业链,形成从种植、纺纱、织布、印染到服装加工的整条产业链,对园区的产业功能进行优化升级。

从以产带城到以城促产:东方工业园与周边城镇的融合发展

在由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向南行驶的道路上,沿AA高速公路的两旁零星分布着一些居民点。驶近东方工业园时,道路两旁开始逐渐出现成片的小型工厂、商铺与摊贩,并一直延伸到园区门口。在东方工业园发展的过程中,其与周边的杜卡姆镇、德布雷赞提市形成了产业、空间、社会的多重联系,根据东方工业园二期的规划设想,园区将为当地创造近5万个就业岗位。不少园内企业也对员工进行了集中技术培训,挑选部分优秀员工前往中国进行深造,促进了当地劳工素质的提升,并通过对青壮年劳动力就业问题的解决,推动了当地家庭的脱贫。同时,工业化带来的可见成效,带动了当地的工、商氛围,为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减贫做出了贡献。

工业园一侧的杜卡姆镇是一个人口集聚过万的热闹小镇,另一侧的德布雷赞提市则是一个规模更大、更发达的城市,拥有多个风景秀丽的湖区及旅游景区。工作日的时候,镇子和周边乡村的居民有不少会前往东方工业园就业;周末的时候,周边村庄的人们和来自亚的斯市的其他家庭一起在德布雷赞提市休闲娱乐,豪华的湖景酒店住着来自各国的投资者与游客。

在这样良性互动的基础上,东方工业园提出了打造工业新城的产城融合发展方向。在园区二期规划中,提出建造5平方公里的工业新城,连接周边的杜卡姆镇和德布雷赞提市,规划具有商业、金融、居住、教育、医疗卫生、娱乐等生活服务设施的新城,面向园区及周边居民,一方面联动产城,另一方面利用区位优势,营造首都亚的斯的卫星城。

随着工业园对周边居民生活的改变和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当地政府对新城建设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在更加开放的政策体制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与创业者来到埃塞俄比亚建厂、建园,一座座新的园区在东非高原上拔地而起。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交建与埃塞政府合作建设了哈瓦萨(Hawassa)工业园、阿达玛(Adama)工业园、中交埃塞俄比亚Arerti建材家居工业园等国际合作园区,由东方工业园走出去的华坚国际鞋城埃塞俄比亚有限公司也在新的城市开拓发展了自己的工业园,这个来自东方,在埃塞实践“园区梦”的东方工业园将在这片东非高原上继续闪耀。

猜你喜欢

埃塞工业园埃塞俄比亚
熊猫背包,行走海外
地下工业园
地下工业园
环球图说
“融入”的拍摄
埃塞人911庆祝新年
埃塞俄比亚:纺织企业投资的重要选择
德奥新在安庆建表面处理工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