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019-06-27靳锋

中国学校体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实心球体育游戏

靳锋

一、主体与背景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和方法往往创新性不足,内容单调重复,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出现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笔者在教学中尝试用不同的练习方法和游戏结合课堂内容实施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为体育中考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辅助作用,积极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效果。在实心球复习练习的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巩固提高正确的动作方法及用力顺序,达成学生的学会目标,满足动作顺序学习的好奇心,从而达成课堂目标。素质练习采用游戏形式,让学生体验集体的乐趣与力量。在评价学生学习实心球练习时,做到及时、有效、语言简洁,采用诊断性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投掷技术的方法,提高自我锻炼能力,体验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分组有序、自主、合作练习,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做到每人参与、配合、学习成功的乐趣,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评价游戏时,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方式,充分肯定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自主性与合作性、引用竞争机制的目的性。

二、情境描述

上课铃声还没响,初二(2)班的学生就陆续集中到我所站的场地附近,学生看到地上摆满了整齐的实心球,便前来询问。

“老师,我们又要练实心球?”有几个女生略带失望地问。

“是啊!怎么不想练?”我回答。

学生继续问道:“老师,那你把实心球摆放得那么整齐干什么?”

“我们做游戏啊!”学生的表情一下变得好奇、兴奋起来。

通过对该年级学生的观察发现,在接触实心球近2年的时间里,学生已经对这些又脏又重的东西兴趣全无了。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准备运用实心球的搬运比赛游戏导入教学。

首先,准备活动中,我带领学生成一路纵队围绕摆放好的实心球做蛇形跑练习,在跑的过程中穿插行进间的高抬腿和后踢腿练习。虽然很简单,但我觉得这与以往的传统式教学下的绕田径场地慢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热身跑后,我说道,“同学们,我们下面做个游戏”,还没等我把话说完,学生们就异口同声地大喊“好”,刚才气喘吁吁的情景也消失了。

学生们欢呼雀跃地问道:“老师,我们做什么游戏?”我对学生说:“我们做头上、胯下传接球游戏。”学生们听后,纷纷跃跃欲试。由于以前课上就做过这样的游戏,当时学生还没尽兴,但因为时间的关系就没再进行,在激烈的竞争和“加油”声中,学生们兴趣盎然,开心地完成了游戏,充分活动了腰腹。

“刚才同学们都按要求完成了这个游戏,下面我们再玩一个游戏。”同学们着急地问道:“老师,我们还玩什么游戏?”我趁热打铁说道:“我们刚才把实心球搬运到了规定区域,现在我们再把实心球搬运到原来的位置,做到人手一球,怎么样?”学生们已经迫不及待了:“好的,老师我们赶快开始吧!”随着一声哨响,学生们一个接一个像离弦的箭似的冲了出去,学生们为队友大声地呐喊着:“快跑、快跑,加油!”激烈的竞争下不失活跃的气氛。游戏结束,听着学生的喘息声,但他们的脸上却洋溢着愉悦的表情。这时,有学生大喊道:“老师,我们还玩什么游戏?”我笑着说:“游戏先告一段落,该玩这个了。”我指着地上的实心球。同学们失落地回答道:“这个有什么好玩的,又脏又重。”我预先想到学生就会有这样的反应,因此我让学生们持球散点站立和我一起做起了持球的热身练习——绕腰、绕单腿、绕双腿、胯下绕8字、活动腰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就在他们余趣未尽之时,我调整队形,开始组织学生们进行实心球投掷技术的练习。

在指定组长哨声的指挥下,学生们有序地进行练习,掷球、捡球……一个个实心球从学生手中升起落下。我在观察指导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并加以示范,还不时地请优秀学生进行动作示范,这样能够使学生脑海中形成稳定的动作影像,力求达到正确投掷动作定型。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我在学生脸上看到了无奈、乏味的表情,我觉得又到了该让学生们再次活跃的时候了。随着我的一声哨响,学生们的目光齐刷刷地扫向我,这时我说:“拿好自己的实心球来我这集合,大家还记得我们校运会上的集体项目换物接力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当然记得。”“好,我们今天就来进行换物接力比赛”。全体听我指挥:6个小组长随我一起布置比赛场地,其余同学把实心球呈金字塔形摆放。”随着我的一声令下,学生们哗啦啦地就开始行动了。不一会儿,比赛场地器材全部就位,学生们成6路纵队集合完毕。“比赛要求是在方法不变的前提下每队每人依次换物时在指定区域内写一个字,小组组成一句有意义的句子。”

还没等我话音落定,学生们就开始商量要写的字和句子了。比赛开始后,同学们忘我地投入,此起彼伏的加油声一浪高过一浪,随着句子的逐步成形我们感受到了竞争、合作的意义所在——“我爱我们班集体”“我们组是最强的”,学生的欢呼声回荡在操场上。

三、反思与研究

本案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实心球的投掷技术练习,巩固提高学生对实心球正确投掷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主要让学生在完善投掷技术动作和发展投掷能力的同时,以多种新颖的游戏、比赛为载体,让学生在枯燥乏味的投擲练习中体验自主学习、团结协作,获取成功的喜悦心情,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四、问题与讨论

1.教学过程趣味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兴趣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原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质量的提高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投掷教学往往比较枯燥、乏味,具有危险性,该案例在投掷技术教学中穿插了多种竞赛游戏教学,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课标中目标统领教材的主流,拓展了教学内容选择的空间。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只关注的教学重点,即从单纯、乏味的技术教学拓展到情境体验、意识培养等方面,这是一种好的尝试。

2.营造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重视体现师主导、生主体的新课标理念

该案例中,运用了多种以竞赛游戏为主题的教学方式。主题教学是一种目的,更是一种教学手段,目的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活跃课堂教学氛围。针对现在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把趣味性、竞争性的游戏围绕在枯燥、乏味的投掷练习周围,使整个课堂教学自始至终都充满着活力。在学习、生活中师生间的平等交流和沟通无疑为课堂教学营造了民主的氛围;课上教师风趣的话语和准确的动作示范,都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和参与,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均得到了体现。

3.加强教学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玩”中学

教学环节的设计要环环相扣,要有滋有味。一句“我们玩游戏”要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一个“玩”字淡化了投掷技术的教学倾向,一个“玩”字道出了体育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愉快学习的过程。但玩并不是本课的最终目标所在,而是使学生在玩的氛围中体验知识、技能的获取和掌握。因此,教学环节的设计要从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出发,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前经常见到这样的情景,体育课前学生兴奋活跃,热情高涨,体育课后颓废沮丧,无精打采。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太注重知识技能的获取和掌握,忽视了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得到满足。因此,体育教师要善于把教学环节的设计引向学生的兴趣,再把学生的兴趣引向学生的行动,体现“玩”的真正价值。

附:參评体会

自己参加第三届全国学校体育优秀教育教学案例评比,收获颇丰,一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参评案例荣幸获奖,二是通过案例撰写,更加提升了教育教学理念素养。

1.作为体育教师一定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从追求体育成绩的固有模式里走出来,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健康体育观的意识,通过有效的手段带领和引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培养终身体育的健康意识。

2.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有强烈的欲望,有积极的情绪,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迸发思想火花,产生奇思妙想。学生如何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达成学习目标呢?作为体育教师,我们首先必须开阔心胸去理解学生,去关爱学生,这是进行体育教育教学的首要条件。给学生一份理解和关爱,他就会对你产生信任。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该敞开胸怀爱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召他们,学生就会逐步接纳教师,更加尊重教师。

长期以来,每周有限的体育课,往往不能满足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在体育教育教学中应着眼于怎样通过一些教学方法、手段来激发与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逐步地培养他们爱好和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他们在运动中体验到其中的乐趣,品尝到成功的滋味,找到真正的自我,并让体育运动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伴随他们的一生。

猜你喜欢

实心球体育游戏
《原地正面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教案
实心球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应用
四元素登上元素周期表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我们的“体育梦”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