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脑”开启智慧生活
2019-06-27叶晓楠段钇男田春雨
叶晓楠 段钇男 田春雨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杭州下城区武林商圈嘉里中心停车场成为杭州首个“先离场后缴费”的试点。数据显示,与清明小长假相比,嘉里中心停车场空位利用率平均提高了9.7%,车辆平均每天增加7.8%,按每辆车平均1.5个人计算,嘉里中心每天增加人流量412.8人次。
這一便民利民的变化得益于城市大脑下城平台的实际应用。除了智慧停车,推动百姓就医的先看病后付费、急救车辆一键护航、一只手机游览景区、不动产证60分钟办结等等,政府和城市数字化转型下的惠民措施,不仅提升了城市资源利用率,节约每年达百亿元的基础设施投入,也为市民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费用成本。
目前,城市大脑已经在杭州、衢州、苏州、北京等城市先后落地,支持当地交通治理、环境保护、城市精细化管理等创新实践。城市大脑会成为未来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
可感知工地扬尘、道路遗撒
北京通州是将城市大脑应用于生态环保领域的较好案例。工地扬尘、裸露地面苫盖、渣土运输车管理……过去,这些环境污染问题主要依靠人工筛查,而如今在北京通州,这些问题都能通过城市大脑自动感知。在该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平台试运行的近一个月里,通过流程再造,已实现了跨业务、跨部门的协同办公和“一网通办”的提升。
作为生态环保领域城市大脑平台,通州城市大脑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走在了创新前列。2018年,通州区结合北京市“大数据行动计划”总体部署,瞄准城市副中心在建设、治理中工地扬尘、道路遗撒和渣土车缺乏统筹管理的痛点需求,率先提出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构建区级生态环保领域的城市大脑,通过全面感知、智能识别、流程创新,来推动全区在数字生态城市建设方面的突破和创新。
北京市通州区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平台主要有全面接入、智能感知和一口通办三个特点。
全面接入,是对于155平方千米的通州核心区域完成了环境监测的智能化改造,打通了区城市管理委、住建委、生态环境局等多部门的信息平台,接入1 437路视频、1 100个大气预警传感器;每10分钟就可以完成一次全区域视频扫描。
智能感知,项目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技术,在视频探头覆盖的区域内,针对工地未苫盖、渣土车未苫盖、道路遗撒等问题,基于视频智能算法,实现全天候自动识别和发现。
一口通办,对于识别的各类环境问题,在不增加政府人力的情况下,通过流程再造的方式,通过网格办一口受理、统一分派来解决。此外,还梳理出一套“从AI感知,到智能生成事件,到网格办统一受理,到各职能部门处理,到最后办结反馈”的创新流程,实现了数据流与业务流的完美融合。
“该平台还可以基于数据分析进行智能决策,通过数据的沉淀与分析,逐步掌握各类问题的规律,为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优化业务和服务流程,进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供了数据和智能支撑。”通州区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说。
可调度城市交通、操控无人机
2016年,阿里云与杭州市合作发布首个城市大脑,打造城市智能中枢。城市大脑在杭州市萧山区开启试点,如今已经覆盖全杭州420平方千米,相当于65个西湖。
阿里云公司介绍,在引入城市大脑后,2018年,杭州从全国排名第5拥堵的城市,降到了第57名。城市大脑通过先进的视频识别技术和数据智能算法,对1 300多个路口进行调控,拥堵指数下降了3.5%。
灯会、演唱会、体育赛事等大型活动举办期间,交管、消防等公共服务部门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保障公众安全和交通顺畅。
2019年元宵节灯光秀期间,浙江省衢州市的“阿里云ET城市大脑”首次担任了交通调度员。通过高精识别、视频融合、趋势预测、公交优先等技术,实现对灯会区域路网自主调控。
据衢州市交警支队指挥中心介绍:元宵灯会当晚,现场共进行了12场灯光秀演出,人流量达到7.8万人次;演出进行的同时,城市大脑在无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主完成了全程交通调度。当晚景区整体交通流稳定,与往年相比,今年景区整体通行效率提升了40%左右。
衢州市的城市大脑还将车道级北斗定位技术与阿里巴巴达摩院视频识别技术结合,应用到公交系统,为公交车实现全天实时专属绿波带优先通行。在试运行的公交线上,公交车的在途延误时间降低了10%,全程至少节省6分钟。
“在交通领域,城市大脑早期重点解决的是道路通畅问题,如今正尝试扩展到交通安全方面,探索如何降低交通事故率。”阿里云城市大脑首席架构师郝亮说。
城市大脑不仅缓解了交通问题,还尝试参与到城市监管、城市规划等之中。
5分钟出勤,日飞行里程达到100千米以上,不仅能在潮汐将至时发出警报督促游客离开,而且能识别人员、物品滞留,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报警……在上海浦东临港地区,这些工作不是人工完成的,而是由城市大脑操控无人机实施。
通过与中科院、阿里云合作,临港主城区于2018年国庆期间,使用城市大脑调度无人机自动巡查管理城市,有效节省了人力成本。
在北京市海淀区,城市大脑在城市管理领域也已经形成了一套全新、可落地的规划。2019年4月10日,海淀区召开城市大脑发布会称,通过城市大脑的应用,海淀区建设了300余台监测基站,形成全区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同时,不断探索新技术新产品在河湖水质监测中的应用,运用领先的光谱传感芯片技术,从空间和时间上追溯排污点位,判断排污程度和排污时段,实现远程在线监控。
此外,海淀區正在推进城管事件的智能发现和自动化处置,对全区452处城市管理问题高发点位进行自动研判分析,以期实现对店外经营、无照游商、堆物堆料、沿街晾晒、暴露垃圾、积存渣土等违法行为的自动识别、自动立案、自动派转、自动核实、自动考核。海淀区还实现了渣土车无资质、闯红灯、未苫盖、污号牌、挡号牌等行为的自动识别。自2018年10月试运行以来,共抓拍渣土车违法1 000余笔。
专家指出,下一步,城市大脑可向医疗、城管、环境、旅游、平安、民生等整个城市领域继续拓展,推动智慧城市不断进步。
可服务独居老人、预约停车位
城市大脑在城市精细化管理进程中不断完善,如今已走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闻”得到烟雾、“尝”得出水质、“看”得到危险,还能感知人眼无法察觉的重要信息……在上海市普陀区,上海首个区级城市大脑在普陀区全区域、全时段采集数据,燃气泄漏报警、电梯运行监测、垃圾处置监测、河道水质监测等45类“智联”应用场景。
为了独居老人的生活方便,普陀区为独居老人提供“四件套”智能化服务设施:门磁统计门的开合情况,红外识别探测老人的活动状态,无线烟感监测可能发生的火情,无线可燃气体监测检查燃气泄露。
“2019年,我们将重点推进智能安防系统建设,把住宅小区出入口的门禁、探头等系统建设好,进一步解决好安全问题。”上海市普陀区委书记曹立强说。
城市大脑也正尝试为车主提供更好的停车缴费体验。截至2019年3月底,中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3亿辆,其中汽车达2.46亿辆,驾驶人达4.1亿,机动车、驾驶人总量及增量均居世界第一。在此背景下,停车缴费问题引发关注。
如果能有一个手机App,让车主出发前先在手机App上预约好停车位和停车时间,到达目的地后直接停车到已预约的车位上;离开时,手机App能对接车主的线上支付程序,自动结算停车费用。如此一来,停车体验就能得到显著提升。
如今,这一设想已经在杭州市变成现实。杭州739个道路停车点和110个对外开放停车场的停车泊位,可以支持用支付宝的相关功能“先离场后缴费”;在云栖小镇的精细停车服务试点,员工能够提前预约车位,并享受空位导航、车场寻车等服务。
据杭州市城管部门和交警部门统计,包括道路泊位、公共停车场库泊位、各商场和写字楼对外开放的泊位以及小区内的泊位在内,杭州市泊位总数大约是74万个。
“目前,已有近50万个车位接入了城市大脑停车系统,基本实现‘应接尽接,可接尽接。杭州城市大脑停车系统正在加速建设中,2019年下半年,会有一款新的停车类App上线。”杭州市城管委相关人士说。
在谈到城市大脑未来应用前景时,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表示:“城市大脑是一个新兴行业、增量应用,必须先做一些样板工程、标杆案例,然后要复制、大规模推广,这需要大家一起来干。”
阿里云正在积极推动城市大脑开放平台,合作伙伴可以基于城市大脑成熟的平台和产品,快速复制经验与技术,共同推动智能城市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