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39年的古装剧退潮后
2019-06-27
寄望在2022年播出的大型古装剧至少还有十部,它们的制作完成时间在2012年到2015年之间。这些在古装剧热潮中诞生的大制作,如今因为收紧的播出指标而积压。
南方周末记者 刘悠翔 发自北京
南方周末实习生 陈亚杰 陈晓君
“千万不要碰古装。”2019年6月,上海电视节期间,几个做电视剧发行的圈内人一致忠告金媛媛。金媛媛是《择天记》《芸汐传》《金玉良缘》等多部古装剧的编剧,入行十一年。
那几天,金媛媛所在的编剧群里,有人转发了最新的全国电视剧备案公示。2019年5月备案的65部电视剧,只有一部古代题材,占比1.54%,刷新了电视剧备案公示以来(注:始于2006年5月)的历史最低纪录。
此前的最低纪录是2011年12月创造的——两部古代题材,占比2.41%。但之后,《甄嬛传》《琅琊榜》《花千骨》等现象级古装剧播出,古装剧热潮持续多年。2016年5月备案公示的古代题材电视剧多达29部,占比27.1%,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古装热”达到顶点。
两年前,金媛媛身边的同行大部分还在写古装剧,尤其是改编男频网络小说IP。当时,大多数从业者还没意识到热潮开始消退。
2018年1月3日,两位“秦粉”(注:秦朝历史爱好者)向广电总局举报古装剧《巴清传》,质疑该剧给中国秦朝历史人物穿上日本平安时代的和服、剧情主线背离历史人物的基本史实。原定2018年1月12日播出的《巴清传》撤播。
撤播前,剧方宣称《巴清传》制作成本高达5.8亿,是亚洲电视剧制作历史上的单体最大投资。如今,该剧在豆瓣条目的预计播出时间推迟到2022年。
寄望在2022年播出的大型古装剧至少还有十部,它们的制作完成时间在2012年到2015年之间,比《巴清传》等得更久。
业内把这种现象称为“压剧”,这些在古装剧热潮中诞生的大制作,如今因为收紧的播出指标而积压。
作为中国最大的古装剧拍摄基地,横店影视城是行业的重要风向标。按照故宫1∶1比例仿建的横店明清宫苑,曾是《步步惊心》《甄嬛传》《延禧攻略》等热播清宫剧的取景地。2019年3月,明清宫苑的“文华殿”和“武英殿”已赫然变身,从红墙黄瓦的皇家建筑群改建成灰墙黑瓦的近代建筑街区,租给《鬓边不是海棠红》等剧组拍摄1930年代的民国戏。
2019年6月下旬,明清宫苑里又拍起了民国时期的上海故事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北平故事。
基层演员月荣曾在横店参演过十几部古装剧。如今,他已经两年没接过古装剧。月荣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两年里,他的几个演员朋友拍戏拿不到钱——剧组资金断供,拍到一半停工了。据月荣估算,2019年6月以来,他身边百分之八九十的同行都处于停工状态。
“2017年3月北京有2000个剧组开机,2019年第一季度总共才60个剧组开机。”常在北京“趴活”的基层演员李锦豪向南方周末记者诉苦,没戏可拍,他已经开始做些小生意。
“现在是古装剧开始质量大PK的决斗时期了。”金媛媛期待古装剧整体退潮后重现生机,“好的古装剧会留下来,那些不好的就要被淘汰了。”
是“限”,不是“禁”
刘毅做编剧二十多年,只写过《少年包青天Ⅱ》一部原创古装剧。“大概是市场决定的吧,做原创的古装戏,市场的风险相对比较大。”刘毅回忆《少年包青天Ⅱ》会出现,是因为当时的制片人对这种类型很有兴趣。
2011年以后,刘毅很少写古装剧。他对热播的宫斗剧或IP改编剧并无兴趣,至今没改过网络IP剧。“因为我的编剧费对他们来说太贵了,他们的钱都拿去买IP了,不愿意给编剧。”因此,刘毅转向电影,与吴京联合编剧了《战狼》系列。
金媛媛至今也只写过一部原创古装剧。在宫斗剧热潮下,金媛媛开始写古装剧,但她写的并非热门的宫斗戏,自嘲一写坏人智商就不够用。“别人打了‘我一拳,‘我不还手,让皇上看到了怜惜‘我——这种人我受不了。”
2014年以来,找到金媛媛的基本都是网络小说IP改编剧,每部几百万字。电视剧版《芸汐传》只改编了小说的前500章,小说最后连载到1200多章。令金媛媛感到为难的是,如果按照原著来改,电视剧情会出现衔接问题;如果改的跟原著不像,读者又会骂。“一会儿出来一个人,等会儿又出来一个事,我得做笔记才能记住。还得搜一下读者们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这个人物,把大家认可的那些都保留下来。”
编剧的权限也会被越俎代庖。某古装剧播出时,编剧惊讶地发现,自己写的女主角最后没有死在男主角怀里,却死在了男二号怀里。个中原因是,拍摄过程中,影视公司负责剧本进度的责任编辑代替编剧修改了剧情。
金媛媛积攒了一些原创题材,找到影视公司做责编和题材规划的朋友。对方拒绝得很干脆:“你不要发给我,发给我也不可能做。万一题材流失了,你有损失,你就压箱底吧。”
网络IP古装剧也让基层演员月荣感到空前的危机。月荣入行十年,演过十几部古装剧,包括在一部单元古装剧里饰演男主角。2016年以来,月荣很难再接到古装剧的角色。“现在的古装剧都是以爱情戏为主,播给年轻人看的,演员的门槛首先就是你要足够的帅。不光是年轻演员,老演员也需要你足够帅。”
2019年以来,古装剧备案公示数量持续下降。基层演员琚二召至今还待在横店影视城,为了打发时间,他开始钻研网络直播,现在主要收入已变成做网络主播。琚二召2017年入行,当时天天都有戏拍。他曾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等热播剧中当过不露脸的群众演员。
2018年6月以后,琚二召发现横店的戏明显少了,他还得跟一群人抢活。“你知道怎么抢?就盯着手机,从6点开始盯到12点多,你上个厕所回来这个戏人家报完了,就像抢红包一样。”
琚二召介绍,如今古装戏群演一天的片酬从70元涨到90元,但是工作时间也从8小时涨到10小时——“基本上每小时就涨了两三毛”。他的网络直播效果则立竿见影,从最初第一个月300粉丝观看量,到后来1000,再到现在每个月上万,每天最长的直播时间,也是十个小时。
这位ID叫“横店一哥”的主播还在直播时通过众筹拍了一部网络大电影。几个人各凑几万块之后,琚二召攒了一个导演编剧团队,用十五天就把电影拍完了,每天二十个小时。琚二召总结道:“钱不多,就选择拍现代剧,钱多的话就拍古装剧,最少得八九十万,再少就拍不下来了。”
他还会在做群演时拿出手机录片场的视频,回家发到网上吸引流量。当初跟琚二召一起打拼的很多群演都离开了横店。琚二召介绍自己的新身份是“网络大电影制片人”——“刚好他们没有戏的时候,我有戏。”
2019年,一些甲方找到金媛媛问是否有原创项目。“原创渐渐有点机会了。”金媛媛说,“古装只是‘限,并不是‘禁。为什么今年5月大家都不报古装剧,还是有一部剧备案呢?人家肯定对自己有信心。”
写完《战狼》的刘毅,如今开始写一部清末名臣丁宝祯的剧本,此前他还从未涉足过清代戏。
“不要把古装剧 当作教科书”
古装剧的官方名称是“古代题材电视剧”——中国电视剧在备案公示时,不是按服装分类,而是按历史阶段分类的(注:古代、近代、现代、当代)。被认为“歪曲历史、戏说历史”的古装剧,有可能受到批评甚至限制。
但南方周末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与古装剧有关的标准本身就具有弹性。
刘毅写《少年包青天Ⅱ》时加了感情戏,让包拯和公孙策各自谈起了恋爱。这种虚构不用遵循历史人物包拯的生平。“因为我们不是一个历史正剧,而且千百年来包拯也早就被戏剧化了。”刘毅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如果我们完全遵循历史上的包拯生平,来书写一个早已被戏剧化的包青天,肯定是得不到观众的认同的。就好像《三国演义》并不是三国的历史,如果你按照历史上的三国来书写三国故事,反而观众是不认同的。”
刘毅编剧的《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和《西游记》也是如此,尽管这三部剧都有明确的时代设定(注:南宋、元末明初和唐代),但历史大事件只是剧情的背景。“只要做到‘大事不虚、小事不拘都可以,”刘毅又补充道,“历史常识不能违背。”
这个要求并不高,但是《倚天屠龙记》中仍然出现穿帮。剧中,张无忌和赵敏在大都酒馆聊天,赵敏点了一出京剧。“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当时京剧都没出现。”刘毅回忆金庸的原著和他的剧本里都没有这个桥段。剧组拍戏时临时发挥,播出后闹了笑话。
此前,《倚天屠龙记》制片人张纪中执导的98版《水浒传》第12集,北宋人物唱起了明代昆曲《牡丹亭》。“细节上高度遵循当时的历史真实,但要完美实现这一点,不光是编剧的工作,还有美术部门以及导演。”刘毅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历史学博士倪梁鸣曾经梳理古装剧中的各种常识错误,中招的不乏古装正剧。
《大秦帝国》中商鞅新婚后立即要西行,秦孝公觉得奇怪,问商鞅:“蜜月你也不过了?”“蜜月”一词来自西方,产生时间在商鞅和秦孝公去世数百年后。
▶下转第20版
《汉武大帝》中,西汉大臣袁盎讨论政事时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这句话由晚清梁启超首次提出,根据清代学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中“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改写。
《康熙王朝》中,孝庄文皇后得知儿子顺治出家心意已决后,说道“我孝庄是你的亲娘”。但“孝庄”却是她死后的谥号。
架空历史的古装剧看起来则能避免“不符合史实”的质疑。
金媛媛做过三部架空历史的古装剧。编剧会以某个历史朝代做参照,以便剧组设计剧中的服装、道具和美术风格。至于具体选哪个朝代,全看甲方的喜好。“他们也许觉得服装偏唐朝好看,或者偏汉服好看。”金媛媛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架空剧《小女花不弃》定的风格是五代十国,她编剧时就尽量偏向那个时代,《择天记》和《芸汐传》甚至没有这种参照,做成了各个朝代风格的混搭。
《芸汐传》的女主角是一位太医,为了写得更加真实可信,金媛媛打算采用《本草纲目》《千金方》等古代医书知识。“后来甲方请了一些审片老师,他们的意见是不要这样,怕有人真的相信,万一照着药方吃坏了就不好了。”
于是编剧们放弃医书,开始虚构。有次,编剧们正在讨论剧中一种草药该叫什么名字,因为注意到正在喝的珍珠波霸椰果口味奶茶,编剧们决定就地取材,把草药取名为“珍波椰”。
而复原古代服饰是另一难题。创作者需要研究出土的服饰实物,其次是历史画像,再次是文字记载的《舆服志》;但明代以前的服饰出土的很少,唐代以前连画像也罕见,东汉以前甚至没有《舆服志》。
“所以没有办法系统地还原更早期的服饰。”汉服民间研究者撷芳主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个问题已经困扰古人一千多年——“汉代之后,历朝历代的儒生都试图还原周礼所规定的那些服饰,但是因为看不到实物,各个历史时期的古人都在脑补。”
明代昆曲《牡丹亭》写的是南宋故事,汤显祖给剧中人物设定的服装却更接近明朝的“时装”。戏中柳梦梅对杜丽娘说“和你把领扣松,衣带宽”,撷芳主人分析:“这是一件立领的披风,领子上有钮扣,胸前有一对系带,这是明代后期最有代表性的女装外套,而南宋的女装还没有出现立领的结构。”
“影视剧服装跟古代戏曲服装相似,属于表演装束,而不是还原生活的服装。”撷芳主人经常看到网友整理某个古装剧的服装和造型,试图与古代服饰对号入座进行科普,“这就过分拔高了影视剧服装造型的真实性,反而会误导观众。像拍《大秦帝国》,先秦的衣服根本没有办法那么系统地来做,如果还用考据的眼光来要求它,这个衣服做的不对,不看这个剧,否定了所有演员的努力,这也没有必要。不要把影视剧当作教科书来看待。”
跟风的风险
从1980年内地古装剧《鹊桥仙》首播开始,中国古装剧开创了许多类型,又一次次在跟风中迷失。
武打是当下大部分古装剧的标配,最初曾一度引起轰动。1982年电视剧《武松》首播。学者郝建认为《武松》是中国内地第一部动作剧。剧方请到全国武术名家于承惠和邱方俭设计武打动作,武松醉打蒋门神,在原著《水浒传》中只用了三拳两脚,剧中却用了多达68个镜头来表现。
《武松》播出后反响强烈,很多青少年看了《武松》,学着拳打脚踢。1982年《大众电视》杂志的一篇文章写道:“有些十来岁的孩子也端起小膀子,瞪着眼睛说:‘看我武松的铁拳!”1983年,《武松》以两倍于《鲁迅》的观众投票数获得第一届中国电视金鹰奖。
《武松》热播和获奖后,同类古装剧《鲁智深》《林冲》《蛇侠》《武当剑谱》纷纷在1984年播出,动作剧的制作和引进热潮持续多年。1995年,广电总局社会管理司下发通知,认为当时各地电视台播出的境外电视剧中武打偏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要求严格控制这类剧的引进和播出。
1990年代末,刚入行的刘毅写了一部公安题材的喜剧电影,上映后反响平平。2000年,古装剧《少年包青天》火了,但剧情被指抄袭日本漫画《金田一少年事件簿》引发争论。剧方希望《少年包青天Ⅱ》使用原创剧本,请到写过公安题材的刘毅。
《少年包青天Ⅱ》是一部涉案推理剧,由于披上古装剧的外衣,刘毅体会到许多创作自由。“现代戏不能表现连环杀人。”刘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2001年8月,《少年包青天Ⅱ》热播。随后,《重案六组》《公安局长》等当代涉案剧纷纷涌现。2004年,广电总局下发《关于黄金时段不得播放渲染凶杀暴力的涉案题材影视剧的通知》,当代涉案剧热潮消退。2006年,剧方推出《少年包青天Ⅲ》,反响已大不如前。
作为“古装剧+戏说”的标杆之作,《还珠格格》是作家琼瑶在北京公主坟观光时听到一个民间小故事后再创作的小说。电视剧《还珠格格》导演孙树培坦承,剧中赵薇饰演的小燕子是借鉴孙悟空的形象设计的:“通俗一点来说,就是耍猴。我就按照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样子,给小燕子设计一些形体动作,比如说坐在桌子上,吃东西,扔东西。……其实小燕子有时就是个女孙悟空。”
“小燕子”形象一度风靡全国。古装剧研究者于彦琳却认为:“小燕子得以在宫中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完全得益于她和皇帝之间错认了的血缘关系和她能讨皇上的欢心。如果小燕子是一般民间女子,凭她的言行举止不知道能死多少回……谁能这样超越法则,这体现了一种典型的人治的观念。”
2000年,跟风之作《皇嫂田桂花》播出,剧情与《还珠格格》相似:明代村姑田桂花邂逅落难民间的太子并出手相助,太子登基后尊其为“皇嫂”。借助“皇嫂”这个身份,田桂花所到之处大显神威,锄奸除恶。
“《资治通鉴》《明史》《清史稿》中都没有彻底解决好封建制度中贪污的吏治和枉法的狂徒的记录,看来倒是剧中田桂花这种人可以摆平封建社会中的一切矛盾。”一位作者曾撰文感叹古装剧剧情的离奇。
早在2004年,中国电视剧产量就供过于求,批准拍摄与实际拍摄电视剧的比例是4∶1,全国实际生产1.15万集电视剧,播出需求仅八千多集。按一集成本30万计算,就有十多亿资金浪费。每年仅有五分之一的电视剧盈利,意味着30亿投资未获得回报。
2004年的《中国电视剧市场报告》分析,只有当10%的投资达到300%以上的利润,20%—30%的投资达到100%的利润时,电视剧资方才能弥补剩余60%—70%的投资亏损,使总体投资利润率保持在20%左右。
为减少亏损,剧方只好节约成本,并跟风抢拍热门类型。2010到2011年,《宫心计》《步步惊心》等宫廷剧热播,古装宫廷剧备案公示数量随之暴涨。《琅琊榜》《花千骨》等现象级古装剧出现后,古装传奇剧和神话剧备案数量一路走高,于2016年达到顶峰。
由于各卫视黄金时段的优质播出指标受到严格限制,许多大制作的古装剧也被积压。其中,唐国强堪称“压剧之王”——他主演的古装剧《南越王》《大唐书魂颜真卿》《新圆月弯刀》和《海上丝路》仍积压至今。唐国强在拍摄《大唐书魂颜真卿》时还摔断过锁骨,在2015年的访谈节目中,他回忆这部剧未能播出的理由是“颜真卿这个人物大家都不熟悉”。
2019年初,颜真卿《祭侄文稿》在日本展出引发热议,唐国强这段访谈视频再度被网友找出来。“我真不明白怎么回事,中国历史上这些人物都放不出来了。”唐国强在节目中感叹,“真正讲天地正气,我们都不说了?全在这爱啊,杀啊,阴谋啊。”
境遇相似的还有2007年制作完成的古装剧《李清照》。该剧至今未播,主演午马已于2014年去世,该剧豆瓣条目的预计播出时间是204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