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联合行为疗法治疗小儿孤独症40例临床观察
2019-06-27侯卉芹张雨顺
侯卉芹 张雨顺
【摘 要】目的:观察头针联合行为疗法治疗孤独症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心理、智能和行为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孤独症患儿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行为疗法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头针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患儿心理、智能、行为能力的变化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理教育量表(PEP-3)评分、图片词汇量表(PPVT)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孤独症行为量表(ABC)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P<0.05)。结论:头针联合行为疗法治疗儿童孤独症效果显著,对于患儿的心理、智能和行為能力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关键词】孤独症;儿童;行为疗法;头针
【中图分类号】R748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5-0089-03
目前,关于孤独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临床上仅有的一些药物,治疗效果也不是特别明显。特教训练、行为及心理疗法是当下治疗儿童孤独症的主要方法[1],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儿的症状,但疗效并不显著。我国中医针灸疗法博大精深,随着循证医学及孤独症病因机制的不断研究,针灸治疗在儿童孤独症的治疗中发挥了很好的效果[2],被越来越多的医疗工作者和患者及家属所接受。因此,笔者采用头针联合行为疗法对孤独症患儿进行治疗,并对患儿的心理、智能和行为能力的变化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孤独症患儿,将所有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1~11岁,平均(5.2±1.7)岁;病程1~3年,平均(2.01±0.56)年。观察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2~11岁,平均(5.4±1.8)岁;病程1~4年,平均(2.02±0.54)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儿均符合《儿科学》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孤独症[3]。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4]:患儿治疗及护理依从性良好;年龄<12周岁。排除标准:合并精神分裂症、婴儿痴呆、Rett综合征及埃斯博格综合征等;有出血倾向,凝血功能障碍者;有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肺部疾病者。
1.4 方法 对照组给予行为疗法干预,主要措施有:成立行为疗法干预小组,由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针对性一对一教学,强化患儿的语言训练、听觉和感觉统合训练,1次/d,每次持续1h,每周5次,8周1个疗程,共计治疗1疗程。帮助患儿逐渐学习简单的生活技能,尽可能消除其异常行为和感觉,逐渐促使其恢复正常语言和社交能力[5]。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头针治疗,患儿选取语言1区和2区、神庭、头维、百会、印堂、平衡区和四神聪等穴位进行针刺,采用0.30mm×25mm不锈钢毫针(注册证号:津械注准20172270152,天津亿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采用平补平泻法,常规消毒后以15°角捻转进针,进针深度2cm。1~3岁患儿留针1.5h,3~4岁患儿留针2h,4~5岁患儿留针2.5h,5岁以上患儿留针3h。每30min捻转行针1次。每周3次,隔日1次,2周1个疗程,休息2周后进行下1个疗程,总计治疗2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 采用PEP-3评分测定治疗前后患儿心理发育程度,对患儿沟通、体能和行为进行评估,分数越高恢复效果越好[6]。采用PPVT评分评估治疗前后患儿智能发育情况,该量表为非言语性量表,评分越低,患儿智力低下情况越严重[7]。采用孤独症行为量表(ABC)评估患儿治疗前后孤独症行为,该量表包括躯体运动、交往、语言、感觉、生活自理5个因子,评分越高,孤独症行为越严重。
1.6 疗效判定 依据ABC总分降低情况评估临床疗效[8]。显效:ABC总分降低>5分;有效:ABC总分降低3~5分;无效:ABC降低≤3分。总有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PEP-3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沟通、体能和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沟通、体能和行为评分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PPVT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PPV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PVT评分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ABC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躯体运动、交往、语言、感觉、生活自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因子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P<0.05)。见表4。
3 讨论
孤独症(Autismspectrum Disoder,ASD)又称为自闭症,属于中枢神经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是婴幼儿期的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主要特点是社会交往和语言交流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动作[4]。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升高,在美国发病率58%,在中国发病率上升到69%,治疗预后也不很理想[9]。对于该疾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行为疗法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虽对改善疾病的症状有一定疗效,但受限于治疗手段的单一,其疗效仍不十分显著[10]。中医认为,自闭症患儿以肾精亏虚、肝失疏泄为主,导致心窍不通、神失所养。运用针灸疗法可刺激脑神经,安神养气,提升细胞代偿性[11]。本研究头针所选百会、神庭、四神聪等均在督脉循行线上,督脉为阳脉之海,针灸治疗可起到安神定志、醒脑开窍之功效,并可疏肝理气、调节情志。针灸语言1区和2区课调节大脑运动学失语、感觉性失语和命名性失语等功能[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PEP-3评分、PPVT评分及ABC评分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头针联合行为疗法治疗儿童孤独症效果显著,对于患儿的心理、智能和行为能力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参考文献
[1]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卫办医政发〔2010〕123号)[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3):289-294.
[2]孙忠人,吕晓琳,郝吉顺,等. 头针治疗孤独症的研究概况[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12):5499-5501.
[3]王卫平,孙锟,常立文.儿科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36-238.
[4]李艳玮.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早期识别与评估[J].江苏教育,2018(24):7-11.
[5]王春南,刘燕,魏晓红,等.电针配合行为疗法对孤独症患儿行为能力及智能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7(9):660-662.
[6]于松梅,孙敦科.孤独症及相关发育障碍心理教育量表中国城市常模的编制报告[J].教育科学,2014,30(5):80-86.
[7]赵玮. 孤独症行为量表的改良与信度、效度分析及应用[D].衡阳:南华大学,2013.
[8]王瑜,王贵菊,王玉玮.应用CABS及ABC分析儿童孤独症[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41(2):213-214.
[9]赵谦.近十年来国内孤独症研究成果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8,32(3):76-80.
[10]许娟.引导式教育聯合应用行为分析训练对孤独症患儿社交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8,30(13):89-90,96.
[11]赵阳,于晓宇,赵维燕,等.子午流注针法结合认知疗法对自闭症儿童家长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4):1005-1007.
[12]袁青,刘祎思,俞裕天,等.头穴留针配合行为训练治疗儿童自闭症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3,33(7):609-613.
(收稿日期:2019-01-07 编辑:杨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