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装置艺术美育实践方式研究
2019-06-27潘慧杰刘萤廖自娜
潘慧杰 刘萤 廖自娜
摘要:现代装置艺术是现当代最为前卫的美育实践方式,在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外还能锻炼出良好的思辨思维方式,通过对现代装置艺术作品的理解与思考方式,解放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在具体人格形成的过程中为大学生注入社会主义的公民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达到美育的教化作用。
关键词:美育 现代装置艺术 思维方式
根据教育部2018年美育工作要求,需要进一步的深化全国普通高校的美育工作,对全国高校大学生的美感素质教育是我们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美育工作的过程中,如何创新先锋的引领大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培养高雅的审美情操、感知能力和对内在美的要求是美育的实践的基本要求。但同时,艺术已经不再是单纯展现高雅品质象征,它还是可以唤醒青年群众社会责任感,以及引导青年群体人文关怀的文化启蒙。现代艺术是现当代最为前卫的美育实践方式,在公共教育中,广东艺术多年致力于与国际艺术接轨,在广东省内,各城市大大小小的美术馆都举办了大量的现代艺术展览。在深圳,有走在时代前沿的深圳设计周,广州美术馆三年一次的“广州三年展”更是为广东的先锋文化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是广东美术馆的品牌展览,时代美术馆则时常展示一系列的实验艺术电影。我们的美育实践不再是故步自封的传统艺术,不再仅仅是纸上的花鸟鱼虫,它更多的开始注入了人性的思考,对文化的传承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意识。这是我们对年轻一代提出的新美育要求。现代装置艺术美育方式是具有广东特色文化的现代教育形式。
现代装置艺术作为现代艺术的主要表达方式,它具有先锋性、实验性、公共性等特质,同时,装置艺术融合了大量的数字媒体技术,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完美体现。装置艺术在诞生之初就有很强的观念性与先锋思想,包含着艺术家对社会的责任感,唤醒人们的自省意识,更多的关怀社会与环境,同时要求更多社会人群的参与,表达来自每个角落的声音,因此装置艺术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人文关怀艺术。通过结合前沿技术这种独特的方式,可以进一步的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培养大学生群体的人文关怀情感。新媒体艺术在中国20世界90年代迅速发展,装置艺术作为新媒体艺术的分支,它具有互动性、实验性、娱乐性等等特质,是能满足多种感官信息传播的工具。
现代装置艺术更能关注到受众的体验与情感,实验交互式的为人们提供更为独特的信息文化传播方式。装置艺术不仅解放了参与者与使用者,还得以使观众能够进入作品当中参与到作品的创作。通过现代装置艺术的观念性结合日益发展的技术,表达最为贴近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的主题,在最平常的时日里润物无声,为大学生注入新的价值观,提升年轻群体的社会责任感,在艺术的熏陶下创作与社会进步共鸣的作品。这既不违背现当代大学生的天性发展,在友好而充满新鲜感受的艺术氛围中感受艺术的熏陶,从而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20世纪初,杜尚的小便池开启了装置艺术的篇章,从这时开始,使用多种现成品材料创作艺术品成为了艺术创作的方式。而这种现成品的创作因使用了具有社会信息的材料,因此,装置艺术除了艺术家的思想外,更多的是表达了艺术家对社会的“观念”表达。20世纪60年代,美籍韩裔艺术家白南准让数码工具服务于传统艺术媒介,使得大批艺术家开始更多的使用数码技术来创作作品。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艺术的表达呈现更多的可能性,同时也产生更多的公共性,受众通过接收具有社会符号的信息来观赏作品,甚至交互的感受作品。在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中,也用了大量的现代艺术形式来描述战争对人的迫害。达利的作品运用了大量佛洛依德心理学原理来创作作品。在安迪沃霍尔的作品中,大量的印刷着日常的消费用品,表达对商品经济的怀疑。在上世纪,现代艺术大师们已经对艺术的形式作出了新的阐释。美育的发展也是根据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因国外的美育资源中美术馆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作为新艺术容器的美术馆当然也是为广大的公民提供了符合时代发展的美育指导。
蔡元培先生说“纯粹之美育, 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 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 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 以渐消沮者也。盖以美为普遍性, 决无人我之见能参入其。盖以美为普遍性, 决无人我之见能参入其中。”既美育是建立在教化的立场上的,把人道德的普遍性纳入美的普遍性范畴中,以美育代替宗教。因此,在民国之处,公民的美育中,人的品性是在教育的范围中的。早期的艺术教育已经接受到来自西方现代艺术启蒙思想的影响,如徐悲鸿、潘玉良、常玉、林风眠等。
在现当代,国内艺术受到国际前沿艺术创作思潮的影响,装置艺术也逐步发展起来,加之国内经济以及科技技术的發展使得这种艺术表达方式如雨后春笋发展迅速,多种现代装置艺术以公共传播的方式呈现在公众面前。如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蔡国强以烟火爆炸的形式创作了正在行走的脚印,现代艺术以官方的姿态进入公众的视野。艺术越来越突破传统的界限,结合众多媒介展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时也在传达各种人文思考。2010年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徐冰,用一堆废弃物品制作了作品《凤凰》,该作品的制作材料取自北京建筑场馆建设过程中的建筑废料,包括了建材、建筑工程设备、劳动工具、民工生活用品等众多现场材料,从材料本身,可以感受到艺术家对各种生存环境的敏锐触觉。现代装置艺术已经大范围的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它成为了现代艺术的主流创作形式,同时也是现代美育不能规避的一部分。
在广东,在2018深圳设计周中,主题展为“设计的可能”,更是着重人的创新思维,其中不乏人类对自身的反思,大量的装置艺术衍生的作品展示在展览中。现代装置艺术是先锋的人文艺术,结合着先进的科学技术,更符合现代人生活形式的艺术教育。而广东美术馆的品牌展览“广州三年展”也是现代装置艺术的主要展示场所,广州美院作为八大美院之一,现代装置艺术的创作形式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现代装置艺术虽然在国内仍然是圈内人的文化,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艺术形式能够为现代青年增长了见闻,拓宽了视野,加深了思考的维度。而这种艺术形式又结合了最前沿的技术媒介,融入了最新的文化思潮,更是对青年提出了新的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意识。
现代艺术在上世纪初已经诞生,它来自于对社会的观察与批判,发展到今日,已经是非常成熟的艺术形式。艺术教育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传统的技法欣赏难以满足当代年轻群体感官的需求,也不能多维度的刺激年轻群体产生新的观念。现代装置艺术结合了最新的技术媒体,能够提供多重的感官体验,同时具有交互性,以最贴近生活的题材,最能反馈当代人共通处的主题来创作作品。作品通常结合了听觉、视觉、触觉,甚至味觉等信息全方位的与受众互动。这种艺术形式是最有活力的美育方式,也是最适合年轻群体的美育方式。良好的思辨思维方式是大学生形成完整人格的最好方式,通过对现代装置艺术作品的理解与思考方式,解放了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在具体人格形成的过程中为大学生注入社会主义的公民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达到美育的教化作用。
参考文献:
[1]黄静.基础美育如何以当代艺术为媒介[N].美术报,2018-10-13(013).
[2]邵璿圖.公民美育意识的塑造——多元格局下的当代艺术理想[J].艺术评鉴,2016,(10):170-171.
[3]肖鹰.当代审美文化的美育策略[J].学术月刊,1995,(02):64-71.
[4]王璜生.美术馆的台前幕后(第一辑)——作为知识生产的美术馆自序[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5]梁晨.美术馆公共教育功能实现的途径和方法[D].渤海大学,2014:22,29.
[6]邹文.美术社会观——当代美术与公共文化[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10.
[7]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
[8]载汪晖,陈燕谷.文化与公共性[M].三联书店,1998.
[9]阿诺德豪泽尔.艺术社会学[M].学林出版社,1987.
[10]贡布里希著.范景中等译.理想与偶像——价值在历史和艺术中的地位[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 年:204.
[11][美]罗伯森,[美]迈克丹尼尔.当代艺术的主题[M].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7,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广州工商学院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以数字媒体为载体的装置艺术思考模式教育实践研究”项目成果,项目编号:ZL20171113。作者单位:广州工商学院;作者简介:潘慧杰,硕士研究生,讲师,美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