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树·图像——魏晋时代的自然之美

2019-06-26同启蒙

艺海 2019年5期
关键词:自然魏晋艺术

同启蒙

〔摘 要〕魏晋时期战争时有发生,亲人流离失所,国家被割裂,造成人性的毁灭,生命像蚂蚁一样被践踏。然而,这个时代是中国艺术精神的辉煌时代,受魏晋自然观影响下的树图像,作为魏晋士人在有限生命里无限追求“任自然”精神中所兴盛的意象艺术,及树圖像作为具有穿透具象自然世界折射复杂美学境界中的视觉画面,是我们探寻魏晋美术对中国艺术本体本源生成的影响、魏晋士人对生命领悟与艺术创造之间的关系、中国古代美术对当代美术的价值意义时,所不能忽视的艺术审美产物和关键突破口。

〔关键词〕魏晋;自然;艺术

一、魏晋自然审美之风形成的社会背景

东汉末期土地兼并加剧,魏晋社会矛盾空前激烈。在政权斗争期间,作为统治者的儒家豪族受到严峻挫折,非儒家的寒族在此时催破了儒家豪族的精神堡垒,崛起的新社会阶层与旧统治阶层在思想文化等领域皆成两立的局面。黑暗的社会风气迫使魏晋士人将情志寄托于政权并未触及的玄学意识形态领域,藏匿回自然慈母的怀抱,自然审美之风因而盛行。

二、树是魏晋自然之美艺术精神的灵魂

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世说新语》节选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曹植《田野黄雀行》节选

虽自古美之精神底蕴便不可与自然分家,然“自然”的概念是不断发展的,魏晋丧乱之极,时人痛贯心肝。他们徘徊于自然,戏谑人生,虚无的谈玄论道渗透到了自我艺术审美,写入了时代文化。其士人在前行中饱尝虚无幻灭形成云淡风轻的风格情操,在文学艺术创作中均有体现。如通过“竹”“高树”“残柳”等意向,述人物嗜树如痴、载创作者时代回声、立作品心静之假象艺术基调。

三、丰富的魏晋树图像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树图像体现在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方面的体系庞杂,近年来学术界引进图像学研究方法,旨在推动传统美术学、考古学中图像领域研究的发展。应用图像学研究方法研究魏晋时期树图像及其树图像之中蕴含的独特时代之美,并不单纯强调对树的纯艺术形式研究,而是以结合特定时代与宗教、哲学、文学、科学、政治还有社会生活等综合因素而成的,于形式与内容双重力量之上揭开魏晋树图像的神秘面纱。

1.神话与神树

“建木在都广,众地所自上下,日中无景,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淮南子·地形篇》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山海经·大荒东经》

关于人类文明史,起源于神话传说,都有着“树”的神圣植物意象,森林是人类祖先赖以生存的摇篮,同样魏晋时期的树图像也保留有早期人类图腾的意义,承载着生命起源和宇宙智慧的重要隐喻与象征,即其图像往往象征着太阳,代表东方,也象征着人类之始祖与之对树的信仰崇拜等。

2.桑树图像与民俗生活

在魏晋出土的大量画像石、画像砖、壁画中,《采桑图》尤为多见,桑树的画法轻松洒脱,在当时社会苦不堪言的情况下,采桑图体现的乐观精神尤为使人敬佩。中国农业社会历经千年,农民务农采桑的传统直至今天依旧延续。采桑图等砖画(壁画)十足的将一幕幕魏晋时期人民日常生活展现于观者眼前,生动传神不失风采,体现了完美的艺术价值与历史记录功能。

3.树图像与树林玄风

树,在中国文化历史发展上有着重要的作用,而魏晋南北朝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树木图像大量出现在各种艺术载体上,这意味着中国艺术史上的重大转折。从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宗炳的《画山水序》中,树木已渐渐脱离附属地位,从一种完全的自然界之物向成为绘画及艺术品中的主题过渡,逐渐成为具有社会内涵意义的意象。

现有资料来看,把树作为品藻士人品格的象征物,是魏晋风骨的最高体现,树木在表现人物精神气质时使得原本描绘他的神韵、傲骨更加淋漓。柳树、银杏这些常见树木等在魏晋美术中被赋予美好含义,成为一种褒义的形容词。用来形容一种焕然一新的意绪、一种等待探索的新鲜、一种脱尘出俗的逃遁、或一种依恋至深的情感,并且其中也包含了强大的叙事功能。

4.宗教中的树图像

魏晋时期的人对于树的看法就像儿童时期的我们,虽然不能很清晰地理解世界;但对一片树叶或者地上的泥巴总是执着又朦胧地好奇探索,然后将所思所想涂鸦、刻画在历史长河中。当人们不能向现实所求,便转而向精神世界探索,在绝望之时寄情老庄,培育佛教滋生的土壤,提出了包含宇宙观的终极追问。魏晋时期宗教救赎无处不在,且受域外文化影响,杂糅各学派学说,树在宗教艺术中扮演了重要且又相较不同的角色。启迪智慧的形象较为普遍,因图像的宣传功能极为重大,树图像也担任叙事角色。在魏晋佛教中的菩提树、高榕、贝叶棕、槟榔和糖棕还承担了长寿等积极含义,为苦难中的人们带去希望。

结 语

当今反思魏晋时代自然美之简静沉厚,回望魏晋树图像之超然玄绝;可叹表象不断变化的树图像之生成根植于远古记忆,符号化地留存于人类意识深处。在魏晋诗画浸染山水思维的影响下,树图像凝结着自由思想与自然之美价值观,拥抱人类对自然难以言说的依赖与喜爱,一并促进魏晋时代中国艺术精神意义性的转折,得山水画的独立成科延绵至今。

(责任编辑:杨建)

参考文献:

[1]〔南朝宋〕刘义庆撰,〔梁〕刘孝标注,余嘉锡笺疏. [M].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

[2]郑岩.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考古新视野丛书)[C].文化出版社,2002.

[4]刘波. 玄学与魏晋艺文[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5]刘涛. 图像中的魏晋风度[D].浙江大学,2016.

[6]尹芳.树的象征意义及其心理分析探索[J].社会心理科学,2009.

[7]袁珂.《山海经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猜你喜欢

自然魏晋艺术
没落期|魏晋南北朝至唐代
纸的艺术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魏晋风流,纵是静坐也繁华……
美人骨——回到魏晋
爆笑街头艺术
魏晋书风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