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明时节雨纷纷,感受课本里的念故情谊

2019-06-26叶绍继谢文初

意林绘阅读 2019年5期
关键词:阿长山海经韩愈

叶绍继 谢文初

“又是清明雨上,折菊寄到你身旁,把你最爱的歌来轻轻唱……”熟悉的旋律在耳边响起,令人思绪纷纷。清明节已至,给故去亲人扫墓的时候难免牵引起对他们的怀念之情,课本里也有不少这样的思亲名篇,这期让我们跟着两位老师一起来感受下他们内心浓浓的思亲情谊吧!

回忆我的母亲

文/朱德

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没法多照顾孩子,只好让孩子们在地里爬着。

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节选)????

名师对对碰:这是朱德同志在母亲逝世后,怀着悲痛心情写下的一篇感人的回忆性文章。主要回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的优秀品质,抒发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要以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节选部分,叙述在贫苦的家境里母亲所表现出的高贵品质。母亲承担着做母亲和农妇的双重负担,是个出色的劳动能手,她的高尚品德对幼年的作者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作者平静的叙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无限怀念之情。母亲勤劳一生,整日劳碌,以身示范,为“我”做出了榜样,而“我”却无以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愧疚、懊悔之情尽在不言中。

阿长与《山海经》

文/鲁迅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偉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节选)????????????????

名师对对碰:《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回忆性散文名篇,作者以儿时对阿长情感态度的起伏变化贯穿全文,通过先抑后扬的手法,既刻画了阿长好事粗俗、迷信可笑的一面,又突显了阿长朴实善良、仁厚慈爱的天性,同时表达了成年后的作者既同情又愧疚、既感激又思念的复杂感情。

节选部分,记叙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经过,抒发了作者对阿长的感激与怀念之情。当“我”渴望得到一本《山海经》,却无人能够帮“我”,有的是不能做,有的是不肯做,不料平时因为一些不好的习惯,而不被“我”看好甚至有些讨厌的保姆,却利用回家的机会为“我”买来,这不得不使“我”对她产生新的敬意。在全文结尾,作者从内心深处对阿长由衷地发出最真诚的祝愿,深深的怀念之情溢于言表。

祭十二郎文

[唐]韩愈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节选)

名师对对碰:本文是韩愈写给他的侄儿十二郎祭文。韩愈与十二郎名为叔侄,但年龄仅相差两岁,两人情同兄弟。成年以后,韩愈四处漂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正当韩愈官运好转,有可能叔侄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年仅三十三岁的十二郎病死的噩耗。韩愈悲恸欲绝,在这种巨大的感情压力下,自他胸臆涌出了这篇千古至文。

选段摆脱了祭文赞颂死者功业或德行的窠臼,把抒情与叙事相结合,反复抒写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抒发了两人的三别三会,终于不得会合而成永别的无穷悔恨;宣泄十二郎之死带给他的莫大哀痛;倾诉自己对十二郎的死不愿相信又不得不相信的惨烈心情。全文以向死者诉说的口吻写成,边诉边泣,吞吐呜咽,交织着悔恨、悲痛、自责等种种感情。这一切都从肺腑中流出,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本文历来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实至名归。

项脊轩志

[明]归有光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节选)

名师对对碰:作者归有光在文段中回忆的是他的母亲和祖母。他善于撷取生活中的细节和场面来表现人物。对于母亲的回忆,是借老妪之口说出来的。写祖母,也只用平平常常的几个场面、几句话语、几个动作将老祖母对孙儿极其疼爱、关切、望孙成龙之情写得淋漓尽致。作者通过平凡之景、琐屑之事、普通之物将母亲和祖母的形象凸显在读者面前,并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悲伤:八岁丧母,很早失去了慈母的关爱,而母亲遗踪却处处可见,母亲亲切的话语还响在耳边,令人不禁潸然泪下;想到祖母的殷殷期望,自己却屡次失意,在祖母死时,仍未中第,功名未成,难怪面对遗迹时,会长号不自禁。

猜你喜欢

阿长山海经韩愈
晚春
山海经夫诸
怪力乱神才是《山海经》的正确打开方式
鲁迅《阿长与》的真情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