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玩”中学物理
2019-06-26杨石柱
杨石柱
初中生正处在天真浪漫的青少年时期,活泼好玩是他们的天性。如果把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引入课堂,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创设情境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从学生的生活中寻找教学的切入点,创设适当的情境吸引学生参与物理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1.以“奇”引人
利用故事、谜语、趣味实验、歌曲、诗词、动画等进行课堂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教学效果自然就会变好。
2.创造竞赛机会
学生有好胜心,喜欢与别人比。抓住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创造竞赛机会,使学生在竞赛中学到知识。
3.组织课外活动
好的课外活动能使学生全面发展并展示特长,而且学生也感兴趣。可根据教学内容带学生到户外“玩”,参加实践活动。
把实验变成游戏
物理课本中有许多演示实验,老师如果把演示实验变成游戏,更具有吸引力,学生学起来更有乐趣。
如在讲《大气压》时,教师拿出一对事先抽成真空的马德堡半球,找一位身单力薄的男生来拉球,当他用尽全力也拉不开时,再找一位壮实的男生来拉,他还是拉不开。这时教师悄悄拧开抽气阀,让一位女生轻轻一拉,球便被一分为二。此时引入“大气压”这一课题,同时让学生当场用抽气机抽气,重做拉球实验,在“玩”的氛围中认识大气压。
利用玩具
若能将学生对玩具的兴趣转化为对物理的兴趣,把改进玩具时的思考转化为对物理科学的探究,会在提高学生的能力方面产生显著的效果。
如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节中,我选用的玩具有口琴、音乐贺卡、电话等,利用这些玩具引导学生观察发声体振动,理解声音的传播。
我还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如废旧饮料瓶、气球、乒乓球等制作一些简单器材、设计实验,丰富教学内容。
利用动画、多媒体
物理学中有许多物理过程或现象若制成动画课件,不仅能使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还可以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微观的问题宏观化。
一些物理现象如分子的运动、天体的运动、原子弹的爆炸根本无法用肉眼观察清晰,但运用动画的“慢镜头”,可以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这样对学生理解物理过程、分析物理现象、总结物理规律能提供很大帮助。
提供材料
当学生明确了探究方向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为自己的探究活动设计一个可行的方案,然后用实验去验证,这就自然而然地需要一定的材料。教师适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材料,放手让学生“玩”,学生必定会“玩有所获”。
提供材料看似简单,其实不然。教师在课堂上提供的材料是为学生进行物理研究服务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前进行思考,对实验结果做充分的预测,进而为学生准备合适的材料。
設置悬念
学习之路无止境,一堂物理课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解决某个问题后,教师还要诱发其继续思考,激励其继续探索。
善于提问
问题是推动创新的动力。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可能有很多发现,需要老师去点拨。老师有目的地问一问,要求他们把发现的现象记录下来以便汇报,学生就会更有信心、更积极地去“玩”、去观察、去发现了。
编写顺口溜
顺口溜读起来朗朗上口,趣味横生。若把一些物理知识编成顺口溜,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便于记忆。
比如把“天平的调节与使用”编成顺口溜:天平放置要水平,游码向左拨到零,再把平衡螺母拧,指针指在中零线。左物右码要记清,先大后小要分明,再用镊子拨游码,直至指针再指零。砝码读数加游码,物体质量等于它,称后天平放回家。
在“闹”中学物理
安静的课堂是一般教师期望的,但我主张课堂经常要有计划地“闹”,让学生对一些有争议的或容易混淆的物理问题进行讨论,这样不仅可以激发灵感、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吵吵闹闹中学会与人交流、倾听他人的意见。
物理与生活
物理来源于生活,当学生学习了必要的物理学知识,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将其应用于生活中。例如,讲解分子的运动时,可让学生观察长期堆煤的墙角。若用小刀从墙上刮一层墙灰,可看见墙面内呈黑色,这是因为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煤分子扩散到墙内,所以刮去一层仍可看到里面呈黑色。
总之,教师应营造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把“玩”与“学”有机地结合,只有这样,他们获得的知识才是“活”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