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少帅,驭龙腾飞
2019-06-26建国
建国
2013年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访巴基斯坦。当总理的专机进入巴基斯坦领空后,巴方派出六架枭龙战斗机全程护航。熟悉这款飞机的人都知道,枭龙战机是中国和巴基斯坦联合研制的。而枭龙战机的总设计师,就是航空少帅杨伟。
三次一分之差
在杨伟的记忆里,有三次1分之差的考试,扭转了他的人生轨迹。当年, 15岁的他,中考十门功课里仅有一门因1分之差与满分失之交臂。因为成绩优异,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破例允许他以初中毕业生的身份参加当年的高考。
他的高考成绩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又因1分之差失之交臂。杨伟一共填报了7個重点大学志愿,最后一个志愿是西北工业大学,至于这所大学在哪里、是干什么的,杨伟并不了解。
高考过后,眼见开学在即,迟迟等不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杨伟只好叹口气,收拾起行囊进了高中。
在高中就读了一个月后,忽然有一天,父亲匆匆来到了杨伟班的教室门口,交给他一个被汗水浸湿的信封:“儿子,你被大学录取了!”杨伟急切地打开信封,“西北工业大学”赫然映入眼帘。这个稀里糊涂填报的志愿,最关键时刻却给了杨伟一个机会。
西北工业大学的招生老师对这个少年非常感兴趣,立刻进行面试。前面的几项面试结果令人满意,但是拿到色盲检测本后,杨伟傻眼了。把枫叶看成数字,把镰刀看成汽车……招生老师一边轻轻摇头,一边走向电话机。
接电话的不是别人,正是钱学森的学生罗世俊。罗世俊沉思片刻后说:“我也是色弱,经常把红粉笔和绿粉笔拿错,人才可遇不可求,把他招进来!”慧眼识珠的决定,让杨伟跨入西北工业大学,成了班上年龄最小的学生。
大学生活过得紧张而又快乐,毕业考试时,命运之神再次跟杨伟开了个玩笑。系里有一个公派留学名额,杨伟因一分之差落后于对手。然而事后来看,如果不是留在国内学习,杨伟很可能不会从事现在的事业,并把它做到极致。
“小学生”研究大项目
1985年,在西北工业大学完成7年学业后,22岁的杨伟以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身份到歼-10飞机的“摇篮”——611所(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报到。
杨伟被安排到一个全新的课题组,对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进行攻关。该系统是第三代歼击机的典型标志,也是使歼-10飞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心技术。半年过后,杨伟因良好的专业素质和组织管理能力,被调到电传飞控科研小组任组长。电传飞控指的是用计算机的自动运算替代传统飞行器控制系统,装上这套系统的飞机控制起来更便捷灵敏,但与此同时,飞行员和飞机的命运也寄托在了这套系统上面,一旦出现问题,飞行员也无力回天。
几年下来,杨伟的团队在这个项目上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小组成员先后被分派到别的专业小组担任带头人。
不断实现的中国航空梦
2001年,杨伟被任命为枭龙战机第三任总设计师。杨伟悄悄给团队设定新课题:凭借一系列技术革新,让国产二代机挑战美国的F-16战斗机。
杨伟肩上有两副重担,一个是国家急需装备部队的重点型号歼击机,另一个是国际合作项目枭龙。要让两个几乎同步的项目在短时间内都实现首飞,杨伟必须做出重要决策,他决定边做边改。
飞机要想充分发挥作战能力,就要设计成静不稳定飞机。如果我们把碗里装乒乓球理解成静稳定的话,静不稳定就是篮球上放乒乓球。静稳定飞机反应慢,动作不灵敏,实战中容易陷入被动。静不稳定飞机反应迅速,但单靠飞行员无法实现稳定操控,这时候,杨伟先前研究的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就派上用场了。
虽然成功完成了仿真飞控模拟,但到了试飞时大家还是捏了一把汗。静稳定状态的飞机一旦失控,飞行员还可以操纵飞机回到正确轨道,但静不稳定的飞机一旦系统出现问题,将不可避免地一头栽向地面。
起飞前,杨伟和团队对飞机反复检查,以往都是竖起一个大拇指,向试飞员示意“Ready”,但这次杨伟竖起了两个大拇指,他要通过这种方式传达信心:放心起飞,绝对没问题!
因为杨伟的正确设计、充分试验,使原本最令人不放心的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成了试飞员最放心的系统,而且至今这套系统没有出现过任何故障,创造了世界军机史上的奇迹。
20年弹指一挥间,2018年11月6日,装备矢量发动机的歼-10B在珠海航展大放异彩,“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落叶飘”“赫博斯特机动”……一系列特技动作如行云流水。
观礼台上,杨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随着军迷放声高歌。此刻,这位航空少帅,正在酝酿一个更加美好的航空梦。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钟健 12497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