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版本高中课程标准中“稳态与调节”模块的比较与评述
2019-06-26俞如旺张淑铭
俞如旺 张淑铭
(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福州 350117)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简称: 2017版课标)以培养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为主线,对课程内容的组织、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师的教学模式等环节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课程内容的栏目编排、课程内容的具体要求、内容要求的呈现形式和教学活动四个维度,对《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简称: 2003版课标)与2017版课标中的“稳态与调节”模块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和讨论,并对2017版课标新增的“学业要求”栏目进行阐释,以期为高中生物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参考建议。
1 栏目编排比较
2003版课标与2017版课标课程内容栏目编排对比(表1)。
由表1可知: 2017版课标相较于2003版课标,在课程内容的栏目编排上,增加了“学业要求”;将2003版的“教学案例”置于附录中;将2003版的“具体内容标准与活动建议”拆分为“内容要求”和“教学提示”两个栏目。2017版课标的栏目编排,一方面是为了满足新课标推出学业质量标准的需要,增加了“学业要求”,明确学业质量标准的具体课堂教学实施;另一方面,通过栏目拆分和整合,使课程标准的各栏目条理更清晰,结构更合理。
表1 2003版课标与2017版课标课程内容栏目比较
2 内容要求比较
2.1 模块内容比较 2003版课标与2017版课标对应“稳态与环境”模块内容的比较(表2)。
表2 2003版课标与2017版课标对应“稳态与环境”模块内容的比较
由表2可知: 2017版课标中的“稳态与调节”“生物与环境”两个模块是对2003版课标“稳态与环境”这一模块的拆分。其中,在“生物与环境”模块中增加了2003版课标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有关生态工程部分的内容。
在2017版课标中“稳态与调节”模块选取的“植物的激素调节”“人和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和“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三部分内容均围绕“生物体的复杂生命活动,是机体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使生命个体的各部分结构协调统一,实现机体的稳态”这一大概念展开[1]。其中,人和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重点突出“人”的地位,强调学生在本模块的学习中,应注重对人本身个体稳态调节的认识,结合日常生活情境,理解人个体稳态的重要性,养成健康生活的良好意识与习惯。
而“生物与环境”模块则是围绕“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通过系统中各种成分的相互影响实现,并通过自我调节保持相对稳定”这一大概念展开[1]。在原有知识结构基础上,增加2003版课标选修3有关生态工程的内容。这种通过生态学知识的大整合,既能避免过去知识内容的碎片化,也能引导学生从系统工程的角度,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生态问题,提高学生对生命系统与环境关系的认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形成生态意识、环保意识。
2017版课标将“稳态与环境”模块的内容分为两个模块,两个模块各有侧重点,凸显了各模块的教学重点,使教师教学任务更加明确,教学目标更加清晰。
2.2 知识内容比较 2017版课标“稳态与调节”模块知识内容的变化(表3)。
表3 2017版课标“稳态与调节”模块知识内容的变化
通过表3的内容变化可知: 2017版课标对于“稳态与调节”这一模块的知识内容要求在广度上有所加大。总体是在2003版的原有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完善补充,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对人体稳态调节的理解,如: 关于“人的生命活动及稳态调节”增加了两个知识点——自主神经内脏调节、其他体液调节。旨在让学生能够依据具体的实例,更加全面地阐明人体稳态的维持及调节,加深学生对个体稳态概念的理解,重视学生生命观念的形成,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 内容要求呈现比较
3.1 呈现形式比较 在2003版课标中,内容要求是以表格形式呈现,与“活动建议”合并分列两栏,左为具体内容标准,右为活动建议。具体内容标准以“植物的激素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及“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为序,分别在各自的表格中表述相关内容要求以及活动建议[2]。
2017版课标则是运用生物学的大概念构建课程内容,将原先该模块三个部分的内容整合在一个大概念中: 即“生命个体通过各结构的协调统一共同完成生命活动,并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在该大概念下还包含了六个重要概念: 分别围绕“细胞与内环境”“内环境与稳态”“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和“植物的激素调节”六个方面展开阐述。在每个重要概念下再分2~6个不等的次位概念,形成大概念、重要概念和次位概念的三级概念体系。
显而易见,2017版课标借鉴了国外经验,围绕“大概念”组织知识内容,达成对以往零散概念的整合,凸显课程内容“少而精”的特点[3]。以大概念构建课程内容框架,具有以下优点: ①知识内容精简化,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精简教学内容,降低对知识记忆背诵的要求,注重学生对重要概念的深入理解,为学生的主动学习留出更多的时间;②知识内容结构化,指导教师系统地教学。以大概念构建课程内容,突出模块之间、章节之间的逻辑联系,利于教师组织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3.2 表述方式比较 2017版课标相较于2003版课标,改变以往以知识点为单位呈现内容标准的方式,通过具体表述内容要求,凸显连续聚焦于一个重要概念的特点[4]。既利于教师确定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也利于学校开展考试与评价。表4为“人体免疫系统”部分的内容要求在两版课标中不同表述的比较。
表4 2003版课标与2017版课标“人体免疫系统”内容要求表述比较
版本2003版2017版内容要求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作用1.5 免疫系统能够抵御病原体的侵袭,识别并清除机体内衰老、死亡或异常的细胞,实现机体稳态1.5.1 举例说明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等是免疫调节的结构与物质基础1.5.2 概述人体的免疫包括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免疫和后天获得的特异性免疫1.5.3 阐明特异性免疫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方式,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免疫应答1.5.4 举例说明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疾病,如过敏、自身免疫病、艾滋病和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等
由表4可知: 2017版课标在2003版课标的基础上,以三级概念的形式明确内容要求的具体内涵,详细指出免疫系统的具体作用。2017版课标对内容要求表述方式的改进,具有以下优点: ①加强指导课堂教学。引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促使教学目标更加明晰,教学任务更加明确;②有效服务教材的编写。指导编者精准提炼学生必需的基本知识,促进教材内容主流化,避免教材内容偏多、偏深;③协调统一考试评价。明确具体内容要求,规范命题范围、难度,利于协调各地区开展客观、有效的评价。
4 教学活动比较
2017版课标将2003版课标“模块简介”中对教师教学的建议及“活动建议”部分的内容,整合至“教学提示”栏目中。该栏目包括两部分的内容: 一是本模块教学应特别关注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二是围绕提升核心素养和促进概念理解,提出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其中,2017版课标有关教学方法的建议与2003版课标相同。对两版课标的比较仅以教学活动为例(表5)。
表5 2017版课标“稳态与调节”模块教学活动建议变化
通过表5分析可知: 2017版课标对于教师的活动建议有以下几点变化: ①删减部分操作性不强的教学活动,如模拟尿糖的检测;②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如用概念图教学法揭示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旨在培养学生运用图形等方式,表征稳态与调节中的相关概念,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③增加探究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如在“植物的激素调节”部分增加“探究乙烯利对水果的催熟作用”的探究实验,帮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植物激素在实践中的应用,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④增加社会热点问题的探讨,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如讨论滥用兴奋剂以及吸食毒品的危害,引导学生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机制的角度,更科学、专业地向他人宣传毒品的危害,养成远离毒品的自觉性,提高自身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5 新增学业要求
学业要求是2017版课标课程内容的新增栏目,以“内容标准+成就标准”的形式呈现,“内容标准”体现在模块具体的内容要求,阐述学生应达到的学习要求[4]。学业要求则是体现模块教学“成就标准”,并明确指出“成就标准”对应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即在每一点的要求后注明涉及的主要核心素养,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阶段性、过程性”要求,保证了学生的学习和评价沿着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方向循序渐进。
学业要求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变化。一方面学业要求有利于指导教师课堂教学。学业要求所陈述的内容,相较于内容要求更为具体,通过结合具体的学习情境或方法进行阐述,有助于教师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指向核心素养的培养;另一方面,学业要求为学生开展学业自评和互评提供参照,也为本校、本地区开展命题考试提供了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