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应如何设计美术鉴赏“自主学习任务单”
2019-06-25蔡勤
蔡勤
摘 要:美术鉴赏难翻转是因为没有课后任务,也因为美术鉴赏技法和评价脱离,初中和高中脱离。设计美術鉴赏自主学习任务单,首先要设计课前美术作品,然后课堂评价美术作品。美术鉴赏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要注意美术学科特点,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体现层次性、艺术性、情境性、可操作性和目的性,合理组织调配学习内容的密度、梯度、难度。
关键词:美术鉴赏;设计美术作品;自主学习任务单;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模式自21世纪初进入到我国,自主学习任务单也应运而生。它是翻转课堂的好帮手。随着翻转课堂的深入,不乏有优秀的翻转课堂教学的案例。但是我们很少见到美术鉴赏的翻转案例。我们知道翻转课堂也称为颠倒课堂,传统课堂,课堂内学习知识,课堂外完成作业。翻转课堂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内。在传统的美术鉴赏课堂里,是没有课后作业这部分的。那么哪些需要课前学习,哪些需要课堂实现?翻转课堂里美术鉴赏自主学习任务单应如何设计?
一、美术鉴赏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依据
(一)美术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基础
自主学习任务单是教师设计的表单形式的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方案,实践中常简称“任务单”。原苏州市电教馆金陵馆长在翻转课堂任务单的设计中提出“把达成目标以及学习重点、教学难点和其它知识点转化问题”,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原则,以“问题导向,任务驱动”为设计方法。上海师范大学王大根教授在《美术核心素养本位的教学与评价》一文中,提出“设计学习工具,根据单元或课时的学习目标,精心设计出明确、简练的‘学习工具,如,针对整个主题学习的‘学习任务书、针对各阶段或具体学习任务的‘学习单、针对各阶段学习的‘评价表、针对学习过程与材料的‘学习档案袋等,并以纸质或电子稿方式发给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步骤和要求,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创作”。“由于‘美术核心素养本位的教学的有更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内涵,无法在教师习惯的1个课时内完成,往往需要多课时的“单元化研究型学习”……也就是说自主学习任务单可以有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也可以有课堂自主学习任务单。
双方都提供了任务单的设计模版。殊途同归,其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两者的理论基础都强调“做中学”。
美术鉴赏有四种基本方法:感悟式鉴赏、比较式鉴赏、形式鉴赏和社会学式鉴赏。其中,形式鉴赏和社会学式鉴赏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形式鉴赏是对作品形式美的鉴赏过程。形式鉴赏难在操作,社会学式鉴赏难在资源搜索。翻转课堂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难题,翻转课堂是信息社会的产物。设计美术作品完成形式鉴赏,依托网络平台完成信息搜索。
(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美术鉴赏的知识与技能是以中小学为基础的。由于诸多原因很多学生基础是薄弱的,很多知识点已经遗忘。需要通过美术作品的设计与创作唤醒知识通过课堂学习发展能力,完成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美术素养到普通高中的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是:“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美术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
二、美术鉴赏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原则:
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设计要体现层次性、艺术性、情境性、可操作性和目的性,合理组织调配学习内容的密度、梯度、难度等。
将简单的知识理解和初步运用放在课前,将分析、综合、评价放在课堂。分解达成目标,分解难度,梯度解决。由于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任务单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给学生以美的享。可让学生进行比较式鉴赏,也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读图能力自主选择作品进行视觉停留。美术来自于生活,情境化的问题导向更能引起学生回答的兴趣。翻转课堂是以信息技术为寄托的一种教学方式。而美术鉴赏需要大量的图片,很多时候还要求对图片进行操作。所以任务单的形式是电子的还是纸本的还是混合的,应以具体条件而定。无论是课前任务单还是课堂任务单他们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是为了学生的展示与评价,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美术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
自主学习任务单的结构一般包括学习指南、课前学习任务,困惑与建议三部分组成。下面以湘教版《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一课《原始人的创造》中国彩陶部分为例进行说明。
(一)学习指南:
学习指南包括课题名称、达成目标、学习方法建议和课堂学习形式预告共四个子项,每一项都十分具体、详细。笔者的设计如下:
1.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对于学校使用时,一般以学课、主题、班级、姓名即可,简洁明了学生明了为好。例如:美术鉴赏原始人的创造——彩陶部分
2.达成目标:将教学目标变成达成目标,例如:
通过观看教学视频:
①、选择器物,用原始彩陶纹样装饰器物,表现出实用美观。
②、划分彩陶纹样上的二方连续纹样中的单位纹样,选择器物表现。
根据任务单的设计原则,这个目标是分层的,对学生也是有低、中、高,因材施教的,也是学生乐于表现和易于表现的,即包含了美术知识也有技能要求同时表现出审美性。
达成目标和教学目标截然不同,达成目标是为学生而设,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为了引起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兴趣与重视,达成目标可以放在微视频的开头并可以直接辅以完成的设计作品呈现,引起学生对任务的兴趣。
3.学习方法建议:
用学、做、探、评的学习方法进行美术鉴赏。
按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知识会遗忘但是方法和能力是不会遗忘的。在很大程度上,能力与方法将伴随人的职业生涯的始终,为终身教育而设。
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展示学习成果:彩陶作品
尋找彩陶作品纹饰表现的共同点和变化
进阶探究:彩陶的文化属性和艺术属性
展示交流:多角度展示和评价对原始艺术的理解
在美术鉴赏翻转课堂中是有必要进行课堂学习形式预告的。一是让学生明白,如果不完成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将导致后面的进阶任务无法完成。同时对于这种新的学习方式起到促进认识的作用。
(二)中国彩陶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
过关斩将第一关:
1.根据彩陶造型、纹饰,识别用途:
2.彩陶的造型有什么特征?
3.比较发现,什么样的彩陶更适合纹样表现?
过关斩将第二关:
观看视频1,完成以下任务:
4.为了适合彩陶造型,下面的纹样都做了怎样的变化?
观看视频2,完成以下任务:
5.分析纹饰变化:
6.彩陶连连看:选择一件彩陶纹饰,找出单元纹样,做连接练习。
7.比较以下作品,分析异同:
8.寻找一件合适的废旧器物,根据提供的资料包,选择合适的纹样进行装饰。
需要提出的是,资料包在翻转课堂里作为配套学习资源出现,它和微视频一起成为学生自主学习配套教学资源,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资源。因为教学方式创新后,教学内容进行重构,教科书无法再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
(三)后置任务:创新知识结构
这个是在学生完成彩陶设计后创建新的知识结构所用,所以设定为后置任务,成为课前学习和课堂学习的连接点。由此可见,课前任务完成质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成败。
1.原始人用纹饰装饰彩陶,仅仅是为了美观吗?
2.寻找彩陶纹样表现的共同部分、纹样发展变化部分。
后置任务连接课堂教学,由此引发对彩陶文化和艺术的深层探究,也就是美术鉴赏的社会学式鉴赏,这一部分是美术鉴赏的重点部分。在课堂预设中已经显示。这一部分,既可以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学生合作、交流。也可以根据后置任务完成情况设定课堂自主学习任务单,完成整个课程的总目标:中国的文化起源和艺术起源。这里限于篇幅不再累赘。只是这个达成目标更适合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从这也可看出,任务单的设计呈现方式是灵活多样的。
(四)困惑与建议:
困惑与建议是提供给学生填写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所遇到的困难和疑惑,它为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改进教学策略提供有效的反馈窗口。
四、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评价标准:
(一)自主学习任务单首先要体现课程标准。评价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质量,首先要看“达成目标”“学习建议”和“学习任务”与课程标准的关联性,即是否符合课程标准要求以及体现课程标准的程度。
(二)体现教学重点、难点和其他知识点。
自主学习任务单出现后,教师的教案设计不见了,教学设计变成了学习设计。一则优秀的教学设计是解决教学重、难点和其他知识点的设计,同理,当自主学习任务单能够搭建学生完成教学重难点和其他知识点的脚手架,指导学生达成目标就是一个成功的任务单。
(三)体现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学中,知识、领会、应用属于低级思维层次,分析、综合与评价属于高级思维层次,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体现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综合与评价),尤其是评价,位居高级思维的最高层次。
(四)渗透学习方法,发展信息素养。
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初衷是帮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信息时代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学习任务是否渗透着学习方法,方便学生遵循“最近发展区”有序学习,并且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为大数据创新打好认识基础。
(五)任务设计实现高效自主学习的可能性
“任务设计实现高效自主学习的可能性”是一条最有效的评价标准。最重要的是任务设计实现高效自主学习的可能性,因为学习任务的设计是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设计,能够举一反三的设计。
参考文献:
[1]金陵.话说“自主学习任务单”[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1);22.
[2]王大根.美术核心素养本位的教学与评价[J].中国美术教育2017(2);12-1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赵阳云.翻转课堂应如何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J].中小学数学,2017(12);14-16.
[6]金陵.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