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写式读写结合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2019-06-25张永
张永
摘 要:语文学习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的,初中语文写作更是对学生阅读量和写作水平的检验,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水平,就需要探究有效的方法。传统的阅读式教学模式不适应当前的课堂需求,仿写式读写结合在初中写作教学中效果显著,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也有助于学生把握课文细节,接下来笔者研究的就是在课堂上如何应用此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仿写式;读写结合;写作应用
一、什么是仿写式读写结合
什么是仿写式读写结合?其概念是在语文课本阅读和学习过程中,寻找合适的一些点进行相应的模仿,不管是在句式还是在情感上、或者是表达方式上,都可以进行连接和联想式的仿写。这样的方式是学生在学习和提升写作水平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初中是学生学习如何写作的时期,教师传授相应的方式方法,告诉学生什么叫记叙文,什么叫散文等等,而要想在语文写作上有质的飞跃,还需要增加阅读量,只有学生看得多见得多,熟读各类文学经典、经典语录、成语典故、四大名著,还有著名的文明作品代表作,这里边包含有很多经典的写作手法,任何一篇都可以拿来作为仿写式读写的典范,这也是学生写作灵感的来源。在教师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的使学生精读语文课本,深入了解每个细节,使学生的精确的明白仿写的内容和格式。
二、仿写式读写结合应用
(一)记叙文的仿写
(1)仿顺序。记叙文是最好写的,也是最容易写成所谓的“流水账”的,千篇一律的直接阐述,没有任何的特色和比喻,文章直截了当,显示不出来跌宕起伏的情节。此类现象屡屡发生,针对此类情况,教师要针对性的进行解决,可以总结性的阅读多篇记叙文,并分析其中所用的手法,然后对类似的题目进行模仿写作结构。在初中学习阶段,一开始接触和学习的就是记叙文,最简单的解释就是把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表述清楚就行。但是写起来就容易写成“流水账”,想要写好记叙文,学生要把握好文章整体结构的同时还要利用巧妙的语言,把整篇文章进行升华。要锻炼学生对记叙文的灵活应用,那就需要教师在讲解时强调文章的结构,在阅读和反思学习中更好的提升写作记叙文的能力。
(2)仿修辞。在记叙文中,一些修辞手法经常被运用,如你拟人、比喻、排比,通过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具备更强的可读性,更容易吸引读者的眼球,各部分容易抓住读者的内心情感。在学习《猫》这篇记叙文的时候,可以看出文中作者运用了多次、多个修辞手法,在“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这句话里,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猫的毛发比作白雪球,是一种非常美丽的比喻,教师可以让学生来仿写这句话比喻,一个学生回答:“金黄色的灯泡就像夏天的太阳一般。”
(3)仿内容。抒情文是记叙文题材中一种常见的模式,学生们仿写抒情文更容易将自己内心中的情感术法出来,使文章的情感表达更加的准确和丰富。在学习了《土地的誓言》这篇抒情文以后,教师对学生说,“大家谁能通过抒情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其他植物的喜爱?”一个学生思考了一段时间后站起来回答道:“一放学回到家,放下书包,我就奔向了家里的两株植物,它们分别是吊兰和芦荟,我在喷水壶中灌满了水,蹦蹦跳跳的跑向它们,心中充满了欢快的感情。”通过这种方式开展教学,学生对情感文字的仿写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这些随后说出来的语句记录到本子上,以便后期更好得使用。
(二)说明文和散文的仿写
对于初中生来说,说明文是最难写的,面对一个景色或者一个物体,能够直观的看到,但是却没有语言能够把它形象的描绘出来,头脑里没有合适的词句。说明文在文学阅读中是做常见的类型,应用范围也特别的广,学生写说明文得分也十分的高,但相对来说是比较难的,对说明文最初的印象是了解文章结构,大致就是先总后分,或者先分后总的描述方式,这是众做周知。
比如在带领学生们学习《说屏》这篇课文时,当读到这一句:“屏可以分隔室内和室外”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题:“哪位同学来说一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学生们齐声答道:“屏的功能。”教师:“本文的作者是怎样描述屏的功能的?”学生答道:“直入主题-解释屏风分隔室内室外的意思。”教师:“请同学们联想一下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运用这一说明的顺序来仿写一句话。”一个学生答道:“镜子可以让我们每天看到自己的样子。”
三、结束语
语文教学无非就是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写作能力的好坏本来就没有标准的教学方案,想要写作好就得阅读量大,这是一般人的正常思维,这也是语文教师一直采用的教学方案。新课标改革以来,对语文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为实现读写兼具的教学效果,仿写式读写结合就是最有效的方案。仿写的前提需要学生熟练掌握课文,掌握内容包括结构和语句情感。
参考文献:
[1]杨镇清.仿写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实践———兼谈系统化和常态化问题[J].课程教学研究,2017(05):55-59.
[2]薛渊.初中语文仿写式读写结合作文教学探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7(16):03.
[3]娄永军,姜莲茹.“读写结合”课题下怎样指导学生阅读与写作[J].吉林省教育學院学报,2018(07):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