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伦夫人的职业》中的女性人物分析

2019-06-25曲彬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反叛批评生命力

曲彬

摘要:《华伦夫人的职业》中的女性人物华伦夫人和女儿薇薇,承载了萧伯纳“创造进化论”中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生命力”。华伦夫人出身微贱,靠不体面的行业获得财富和社会地位,并以巨大的经济实力给予了薇薇最好的教育,将其培养成个性鲜明的新女性,最终却引来两人不可调和的矛盾。她们在演绎对彼此的爱恨情仇的过程中以不同的方式,在各自的时代背景和处境下对维多利亚社会经济、伦理秩序进行了勇敢的批评和反叛,做出了莫大的牺牲,在带给观众强烈思想震撼的同时为改变社会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

关键词:《华伦夫人的职业》 女性人物 批评 反叛 “生命力”

萧伯纳(1856-1950)是英国继莎士比亚之后最伟大的戏剧家,为19世纪英国萎靡不振的戏剧舞台带来了崭新的生机。他一生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大胆揭露和无情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诸多问题。可以说,他的作品从未离开政治和说教,而这样做的目的是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化。

萧伯纳的“创造进化论”是他戏剧创作的思想基础。这是萧伯纳在研究了叔本华、尼采、达尔文、勃特勒等人的理论后形成的独特的关于社会发展的见解。创造进化论认为,人类会运用意志力使自我朝向更理想的方向发展。人类的进化因为意志力的参与不同于动物的进化。同时,“萧伯纳的意志力学说与叔本华、尼采建立在悲观主义基础上的意志力不同,它具有明显的乐观主义色彩”。推动人类进化的伟大动力被萧伯纳称为“生命力”。

在萧伯纳眼中,女性在人類的生命延续和维系家庭继而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上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她们是“生命力”的载体。在萧伯纳创作的众多社会问题剧中,女性角色的塑造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通过对《华伦夫人的职业》中女性人物的分析发掘这些角色创作的特殊含义,感受萧伯纳戏剧对他所处的社会带来的巨大思想冲击和影响。

一、《华伦夫人的职业》创作的时代背景

《华伦夫人的职业》写于1893年,处于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末期。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领头羊,英国占得了经济发展的先机,国力强盛,傲视群雄。这给予了英国人无比的自信和自豪感。这一时期形成的社会文化传统因为时代的荣耀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它的道德观也自然而然被认为是最理想的,也是永恒的。

然而到了19世纪末期,僵化的传统道德带来的弊病不断地暴露出来。随着帝国的没落,诸多社会问题凸显,贫困问题、女性社会地位低下问题、卖淫问题等已经相当严重。经济领域的缺陷和弊病不断引发政治、社会领域的腐败堕落。而保守、僵化的传统道德规范却还在预设高尚神圣、温文尔雅的社会伦理氛围。许多思想家、艺术家深切体会到落后的道德伦理规范对现有社会问题的解决有害无益,更抑制了个性主义的发展和创造力,便纷纷采用各种方式对维多利亚道德风尚和社会问题进行抨击。萧伯纳就是这样一位强有力的批评者。《华伦夫人的职业》以当时社会广泛存在的妓女现象为批判对象,通过生动的人物刻画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探讨。剧中的主角,也就是两位女性华伦夫人和她的女儿薇薇以各自鲜明的个性带给观众巨大的思想冲击,使观众开始了对道德立场和社会伦理的全新思考。

二、华伦夫人:维多利亚时代的批判者和受害者

《华伦夫人的职业》人物不多,情节也不复杂,但引人入胜。这主要缘于剧中激烈的矛盾冲突和主人公不得不令人折服的能言善辩。华伦夫人出身寒微,年轻时为生活所迫成为妓女,后来又做了妓院老板,生意遍布欧洲,成为拥有财富和地位的社会名流。为了女儿薇薇拥有幸福的人生,华伦夫人用自己的金钱给予了女儿最好的教育。薇薇偶然得知了母亲的职业后,与其展开了激烈争论,当得知这是母亲迫不得已做出的生存选择时她原谅了母亲。可是后来薇薇发现母亲生活富足后还在经营这桩生意,便毅然与母亲决裂,靠自己的能力开始独立自主的生活。

华伦夫人是萧伯纳在该剧中塑造的一个主要人物。作为底层阶级的女性,华伦夫人受尽了生活的苦难,看透了社会的丑陋和不公。她既是维多利亚时代的批判者也是它的受害者。当薇薇发现母亲从事为体面道德不齿的职业时,咄咄逼人地质问母亲为什么不从事其他的行业赚钱。华伦夫人用自己同母异父的姐姐为例,道出了贫苦家的女孩子没有出路,如果不想在恶劣的劳动环境中劳累而死就只能出卖自己肉体的残酷事实。其中一个姐姐在铅粉厂每天工作十二小时,一周只挣得九个先令,到头来却中毒而死;另外的一个嫁给军需厂的工人,本来幸福的家庭因为丈夫酗酒而彻底破碎。后来,华伦夫人年轻时在教会牧师的帮助下进入一家饭馆打杂,后来又在酒吧里做女招待,端酒,洗杯子,一天工作十四个小时,累得要死,一个星期只有四个先令。老板利用她的美貌和奉承男人的本事做店员和招待,招揽客人,赚的钱却几乎全进了老板的口袋。而自己同父同母的姐姐丽兹已经靠妓女行业进入了上流社会。

华伦夫人并不以自己从事的行业感到羞耻。“对于她来说,从事卖淫业只是一种经营决策,而不是出于欲望的堕落;她加入这个行业是自主的选择,而不是受到引诱的结果。”华伦夫人将体面婚姻的实质看得很清楚。“一个体面女孩未来的目标是什么呢?只不过是获得某个有钱男人的好感而后通过婚姻得到其金钱的好处。好像一场婚礼就能改变这件事的对与错似的!噢,这世界的虚伪让我感到恶心!”饱经世事的华伦夫人看透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真面目。老老实实地做个好姑娘只得忍受饥饿和奴役,这种状态下何谈自尊?而华伦夫人能拥有最优裕的生活,给女儿最好的教育,这就是因为她知道如何尊重自己!这是怎样的讽刺啊!

妓女行业在维多利亚时代是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维多利亚时代的妓女与整个人口的比例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要高”,可是体面的社会道德对此讳莫如深。华伦夫人在剧中与薇薇这一番番痛快淋漓的控诉揭开了华丽的道德外衣,将现实不加遮掩地抖搂出来,丑陋却真实。正是这无可否认的真实使华伦夫人获得了女儿薇薇的理解。也正是这种真实震撼了观众的道德认知。正如萧伯纳在该剧的序言里所说:“从华伦夫人的角度来说,做出这样的选择是自然而正确的,这就是最道德的选择。但这不是说社会提供的选择就是道德的。这两种选择(受穷和做妓女)之间没有道德和不道德之分,因为这两种选择都是不道德的。”

可是,尽管华伦夫人对维多利亚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上流社会的婚姻做出了透彻的分析和鞭辟入里的批判,可当她畅想女儿的未来时,仍然希望薇薇能靠着剑桥大学的教育背景和已有的社会地位嫁给一位有钱的上流人士,做个生活富足又体面的女人。华伦夫人看清了现实,以自己敏捷的反应力和顽强的生存欲望,充分利用现有社会条件为自己服务。当她成功地完成生存斗争,提升了社会地位后,又去遵循她所唾弃的主流文化和道德伦理,寻求体面社会的认可。从这个角度讲,华伦夫人既是旧道德的批判者,又始终是那个资本主义经济秩序和伦理秩序的受害者。

三、薇薇:男权社会里的新女性

华伦夫人的女儿薇薇从小就在寄宿学校读书,接受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伦理教育。华伦夫人因为避讳自己的职业,很少与女儿见面,但将大量金钱花费在女儿身上,给她最好的教育。薇薇成为有知识、有技能的新一代女性。她獲得了剑桥大学甲等第三名的好成绩,毕业后在伦敦的法律事务所工作。当薇薇得知母亲从事的职业时,她满脸厌恨,气势汹汹地逼问母亲。直到母亲被逼急了,讲述了自己年轻时为了生计才做出这种选择时,薇薇才与母亲和解。可是后来,薇薇得知母亲为了高额利润还在与克罗夫合伙经营着好多处买卖,薇薇再也无法接受母亲的行为。无论母亲怎样辩护,薇薇都不为所动。她心意已决。“……我的工作和你的不同,我的道路也和你的不同。我们必须分开。其实对我们来说也没有太大区别。以前的二十年,我们就见面几个月,以后我们永不相见。就这样。”从此以后,薇薇不再依赖母亲的生活费,靠自己的能力独自生活,不仅如此,对于其他与自己志趣不同的生活方式,薇薇也一样果断抛弃。可以说,“薇薇断绝了与母亲的经济和亲情的往来,逃离了富兰克的浪漫,远离了普兰德的‘艺术福音,弃绝了以克罗夫为代表的虚伪的上流社会,她回到了办公室,在一堆数字中找到了平静”。

对薇薇而言,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理所应当的。她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有经济独立的基础,更坚持追求自我信仰和自由的权利。薇薇是不同于母亲华伦夫人的新女性的代表。在维多利亚时期的男权社会里,薇薇是一股颠覆传统的力量,她重新定义女性在社会中的位置,承载着强大的推动社会进步的生命力。

薇薇这一戏剧角色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特征。毫无疑问,她不同于传统女性。她不屈从于男性,不依附于男性,不逊色于男性。她是与男性对等的独立的主体。可正是出于对男权社会的反抗,出于与男性拥有同等地位的急切渴望,薇薇丧失了本该属于自己的女性气质。我们初见薇薇时就发现她的举止、穿着缺少女性美,却富有男性特征。并且,薇薇喜欢实实在在的工作,喜欢工作之后得到报酬。她喜欢在工作之后坐在舒服的椅子里,抽上一支雪茄,喝上一杯威士忌,看一本好的侦探小说。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她可以轻松地抛弃。她为母亲的职业感到羞耻,就全然不顾母亲对她的感情和多年的付出,弃绝母女亲情。对于真心对她的富兰克的情谊,她也可以一笑而过。这完全不符合观众心中理想的充满温情的女性形象。可以想象,看完戏剧的观众或读者很可能会在心里说,“我不喜欢薇薇”,或者,“我不想成为薇薇”。薇薇的男性化特点并没有证明女性的完全独立,反而表明了男权社会思维方式对她的控制。但是从薇薇身上,我们着实看到了女性为赢得自己的权益,为谋求性别平等拼劲了全力。

萧伯纳《华伦夫人的职业》里的这两位女性形象,华伦夫人和女儿薇薇,在彼此的爱与恨中呈现了她们在各自的时代和境况下为谋求生存与发展对社会传统伦理发起的抗争和反叛。两人都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她们不甘于现状的斗志、她们的勇气和蓬勃的生命力在带给观众强烈震撼的同时,也真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猜你喜欢

反叛批评生命力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坚守初心,作品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论架上绘画的跨界与超越
谈教师对学生的“批评”与“惩罚”
主动创新是新型智库生命力所在
印媒:克里访印“批评”莫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