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木兰溪:幸福荡漾“最美家乡河”

2019-06-25孟实东军

群众 2019年11期
关键词:兰溪莆田生态

孟实 东军

1999年10月,第14号强台风导致木兰溪洪水泛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在视察灾情后,提出“是考虑彻底根治木兰溪水患的时候了”,并强调“要变害为利、造福人民”。从1999年12月开始,经过20年的持续治理,木兰溪早已变害为利,成为造福莆田人民的“最美家乡河”。2019年4月下旬,本刊记者参加了全国党刊全媒体增强“四力”教育实践福建莆田行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了美丽的木兰溪畔,亲身感受了木兰溪的怡人气息及全流域综合治理决策者和参与者们“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伟大情怀。

变害为利,生态环境更美丽

木兰溪发源于福建戴云山脉,总长105公里,流经莆田的18个乡镇,流域面积达到了1732平方公里。自古以来,木兰溪就极易发生水患,十年一大灾,年年有小灾,曾经是福建省唯一流经省辖城市单独入海未设防的河流。经过20年的持续治理,如今的木兰溪早已成为造福莆田人民的“最美家乡河”。溪水滋养着莆田人民,也孕育了独特而灿烂的文化。

距木兰溪入海口26公里处,有一座200多米长的古堰,犹如巨大的石头钢琴横卧溪中,流水弹奏着美妙的乐章。这就是被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木兰陂。木兰陂筑于北宋年间,它的修建使周边成为一片良田,但水患并没有彻底消除。“溪宽流缓潮尾”的木兰陂可以阻挡海水倒灌,却阻止不了洪水的肆虐。在木兰溪流域综合治理前,下游河段洪水频发,几乎年年遭灾,百姓是“提心吊胆过百天”,苦不堪言。经过这20年的综合整治,木兰溪流域水灾频发的情况实现了根本扭转,形成了完整的水生态系统。

生态绿心位于莆田发展核心区,木兰溪从中穿流而过。2000亩成片的荔枝林、近万株的荔枝树长在其中,被誉为“城市的绿肺”。它们和众多的特色民居、历史传统村落,构成了“荔林水乡”的特色景观,形成了集历史民俗文化、生态水利文化、农耕文化为一体的“生态田园综合体”和“生态人文客厅”。

玉湖新城地处木兰溪下游的低洼地段,素有“十年九涝”之说。随着木兰溪“裁弯取直”整治工程的顺利完成,内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工程采取改道不改水的方式,原始河道得以保留并开挖成人工湖,湖心水域面积816亩(利用旧河道扩展约400亩),不仅有效提升了城区水域面积和蓄洪能力,而且丰富了城市的生态内涵。

仙游县境内的木兰溪干流流域面积达1072平方公里,约占流域总面积的62%。仙游县在木兰溪治理过程中,按照建设宜居宜业宜商莆田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要求,精心打造融防洪安全、景观休闲和生态治理于一体的防洪生态景观工程。该工程在统筹实施截污蓄水、绿化美化、景观步游、文化展示及夜景工程等美化市政配套功能的同时,注重文化传承,将水文化和地域文化交织融会,注入仙游特色文化元素,逐步建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木兰溪滨水生态景观带。

当前,木兰溪正按照“防洪保安、生态治理、文化景观”三位一体治河模式统筹推进水环境水生态的保护,一幅百里风光图卷正徐徐展开。漫步于木兰溪旁,油然而生的是“溪风何习习”的舒适与畅快。

系统谋划,科学治理更有效

治理木兰溪一直是莆田人民的夙愿。自1957年水利部开始规划整体治理木兰溪,前后40多年里,进行过五次规划,两次可行性研究,二度上马,都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直到1999年12月,木兰溪下游防洪工程建设拉开序幕。

这种大型防洪工程必须系统谋划,只有在前期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才能实施。当时,为了破解“豆腐上筑堤”和软土抗冲刷等世界级难题,福建省水利部门专门邀请国内顶尖专家进行研究。时任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窦国仁经过大量试验,终于在实验室成功构筑物理模型,攻克了这一技术难题。

科学治理方案确定后,木兰溪全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得以顺利实施。从1999年开始至2012年,木兰溪实现了下游防洪工程堤线闭合,防洪标准达50年一遇;从2012年开始,木兰溪实施全线105公里堤防达标建设;从2015年开始,木兰溪实施全流域生态治理。近年来,围绕木兰溪治理,莆田深入推进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建设。全市污水处理率已达9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下游399条内河与木兰溪互联互通,形成面积超过60平方公里的城市绿心,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历届莆田市委市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不断深化木兰溪治理,开启了从水上到陆上,从下游到上游,从干流到支流的全流域、系统性治理征程。木兰溪的治理经验,充分体现了系统思维的智慧和科学治理的方法,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笔宝贵财富。

造福人民,综合效益更显著

變害为利,造福人民。经过20年的综合治理,木兰溪流域的发展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生产生活秩序井然,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产业资源不断集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综合效益日益凸显。

产业经济兴旺。木兰溪治理后,425平方公里的下游南北洋平原地区,农业灌溉全年有保障,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目前莆田粮食产量每年稳定在70万吨以上,亩均耕地效益从2000元升至7000元。同时,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涌现出一批现代农业企业。在工业方面,位于木兰溪上游的“仙作”古典工艺家具传统产业发展迅猛;位于木兰溪下游的荔城工艺美术和鞋服产业蒸蒸日上,城厢华林经济开发区产业集聚,涵江的莆田高新区势头正劲。

平台集聚力强。当地政府与企业、银行联合,在木材产业、工艺美术、鞋服等特色行业创建了一批具有莆田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平台。上塘珠宝城积极实施“互联网+银饰珠宝”发展战略带动珠宝产业转型升级,成立“找银网”平台精准定位国内银饰批发资源,带动上塘珠宝企业实现集体转型升级。截至2018年底,“找银网”平台交易额已达24亿元,目前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银饰珠宝B2B电商平台。仙游大力扶持以“仙作”红木产业为主的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形成了庞大的园区平台和产业平台。集聚各类古典工艺家具企业3300多家,手工艺品企业1.6万多家,从业人员15万人,开发200多种产品,年产值达300多亿元。

绿色发展增效。为保护生态、提高发展质量,莆田市着力在结构调轻、产业选轻、低碳助轻上下功夫,明确绿色发展导向,推动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重点打造电子信息、鞋业、食品加工、工艺美术、化工新材料、建筑6个千亿元产业和高端装备、医疗健康、海洋、能源4个500亿元产业,华佳彩高新技术面板、华峰新材料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地建设、竣工投产。同时,发展旅游、生态农业等成为莆田“生态产业化”的主动选择。从木兰溪治理中获益良多的九鲤湖景区,2018年游客接待量、旅游收入比2010年增长4倍。得益于木兰溪淡水资源跨海传输补给的湄洲岛,已成为世界妈祖文化传播中心。每年来此旅游的台胞超过30万人次,在此举办的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妈祖文化旅游节、妈祖文化活动周等,已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品牌。(作者单位:群众杂志社)

责任编辑:霍宏光

猜你喜欢

兰溪莆田生态
畅游“水乡古镇”
“生态养生”娱晚年
兰溪模式 从“云里雾里”到“胸有成竹”
住进呆萌生态房
莆田巾帼架起枣农“连心桥”
生态之旅
莆田“上刀梯下火海”过元宵
新时代的治水实践——福建莆田木兰溪建造“生命共同体”
莆田闹元宵
莆田系阴影下民营医疗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