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作中国气派的文学精品

2019-06-25赵本夫

群众 2019年11期
关键词:文学人生文化

赵本夫

文学创作应该追求唯一性、不可替代性。在我的内心,这个意念一直比较强大,我想写出中国气派的作品,拿到世界上去,别人是不是承认不重要。我不迎合翻译,我只写我愿意写的东西。

坚守文学初心

每个人对文学的理解不同。我认为,文学本身是理想主义,是对美好、良善的渴望和追求,是温暖的。当然在理想主义背后,要基于对当时人生和社会的不满足。任何时代,比如现在这个最好的时代,都会有环境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人生也是如此。

我生于1948年。我的文学理想从初中一年级开始,那时刚从乡下考上丰县一中。当时读了大量中外小说,其中柔石的小说《为奴隶的母亲》给我触动特别大。文革后期,我参加工作,到县委县政府从事新闻报道工作,阅读了大量史学、美学、文学著作,为今后写作打下了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思想解放了,我就开始写作。真正发表第一篇作品是1981年,那时我已经33岁了。

文学,我觉得每个作家的理解都不一样,我看得比较大。我给大学生、青年作家讲课时反复强调,文学不是文学本身,不是读几本小说就会写小说,读几首诗歌就会写诗歌了。如果没有对社会、历史、人生等方方面面的兴趣,没有对社会和人生透彻的把握,没有对生命本质具有穿透力的领悟,很难写出真正的好作品。小孩子可以写作,但是写得比较浅表,很难指望他写出比较深刻的作品。一个作家要关注社会,关注历史,关注人生,关注人间万事万物,要有一种大爱、博大的胸怀,才能真正写出好的作品。我在从事文学创作之前,《中国通史》读了三遍,《外国通史》读了两遍。读完历史,就觉得自己已经活了几千年了。同时,又接触了大量的文学经典。阅读了大量的经典后,就自然而然对当时人发表的一些作品有了自己的判断。

抗战时候有一首歌曲,叫《大刀进行曲》。歌词一点都不复杂,但是有一种特别的号召力,体现了强悍的意志和铁血的精神。《黄河大合唱》也是时代的经典。这是文学的脊梁。

本质上,文学是理想主义,是对社会人生问题的认识,但必须有直面现实的勇气和决心。它反映了一定的社会面貌,目的是为了使这个社会更美好。现在是最好最强大的时代。人到最后都会有缺憾,文学恰恰是把人生的缺憾和不满足进行释放,进行一种解构,让读者读后得到舒缓。为什么好的作品读了之后,人们觉得得到认同,得到宣泄?文学作品要讲真话,我的《天下无贼》表达了一种理想和渴望,希望社会是美好的,单纯的孩子一句话能唤醒人心灵中美好的东西,得到觉悟,得到一种心灵的撞击。

传承文学基因

文学精品的价值就在于其具有较为永恒的意义,而不是反映一时的浅表的东西。读文学精品能激发读者更深层地看待一些问题。

鲁迅讲过的批评社会,批评人生,目的是让人间更美好。有些人读了我的作品后,说我是中国最具善意的作家。

中国文化的根基是东方的哲学思想,中国的价值观念讲求包容,你是对的,我可能也是对的;西方的哲学思想却是一定要分清是非的,你是对的,那么我就是错的。看中国古代智者的话,或是一些成语、俗语,其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看起来它们意思似乎完全相反,但却都有道理。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其实这就是包容,就是和而不同。中国人的观念里有着朦胧含蓄,这种丰富性可以导致多种解读,而这正是文学艺术最大的魅力。尽管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糟粕,但我们更多地积累了对中国文化的自信。

从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无论经历多少苦难,中华民族都有一种勇往直前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对这种精神的理解正是我创作的源泉。

坚定文化自信

我在德国慕尼黑讲学的时候,有人问我中国为什么问题这么多?我说,中国曾经领先世界几千年,现在飞速前进,中国在解决问题,所以才会看到问题。人类要去外太空,无数的问题来了,怎么去外太空,飞船怎么造,用什么燃料,成千上万个问题,一个问题不解决,就去不了外太空。我种过田,犁地撒种我都会,我也深知要解决吃饭问题,就要增加粮食产量。现在一亩产量相当于过去十亩。怎么来的?用化肥。但这也导致土地污染,现在抓一把土,很少闻到土香味。提高产量,搞机械化大农业,农民去城里打工,夫妻分居、留守儿童这些问题都出现了,这就需要解决问题。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大发展,原因就是两条,第一是方向对头,全力发展经济;第二是执行力。那么大的国家,谁说了都不算那是不行的。国家要大规模发展,谁都有主张,谁也说服不了谁,事情只有停下来。中国,现在只有发展,发展起来再说。你看中国人的表情,过去满面愁苦,现在很温和平静。一代人干一代人的事情。中国这个阶段重要的还是发展,要强大起来。

用一种文明取代另一种文明,这不仅是愚蠢的,也是一种灾难。全世界那么多国家,那么多文明,经历了那么多战乱,人类还能保存这么多的文明是人类之福。大英博物馆、卢浮宫都有中国文物的专馆,有青铜器、字画、家具等等,这些都足以证明中国文明当年的灿烂。

不要把文化交流变成乞求别人认同,文化交流的目的只是展示,互相尊重对方的存在,世界正是因为这样才丰富多彩。大象和蚂蚁从不交流,山鹰和牡丹也不搭讪,但是它们各自演绎着生命的神奇。任何文化都是独立的,如果世界文化变成一种颜色,走向类同化、走向同质化,那这个世界还有意思吗?中华文化最优秀的就是它的包容性,对中国文化的普及传承,对相近文化的吸收,对科学技术的演绎,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我到大学去讲课,绝对不会讲完后让孩子们感觉很沮丧。我就是要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有一种昂扬的态度。每个作家的人生方向不一样,价值取向也不一样。我希望孩子们放开心胸,尽管前路人生有很多困难挫折等着他们,但是你要让他们有信心,你不能打击他们,让他们一开始就不敢走了。那绝对不行。

(作者系著名作家,原江蘇省作家协会专职副主席)

责任编辑:陈伟龄

猜你喜欢

文学人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我们需要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谁远谁近?
人生中的某一天
独一无二的你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