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幼儿进行超前教育的危害
2019-06-24赵坤
赵坤
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和希望,为了让孩子聪明点,学习成绩好点,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抱着“不要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理论,于是几乎从胎教开始就对孩子进行超前教育。笔者所处的农村幼儿园,家长对过早入学和超前小学化教育的热衷更是引人深思。然而科学和长时间的实践表明,超前教育有一定的好处,但总归是弊大于利。
1 超前教育影响孩子的心智健全
每个人的身心发展都有一定的顺序性。教育要遵循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的促进人的发展,打乱这个顺序而过早入学,可能影响孩子的心智健全,为孩子的心理健康埋下隐患。幼儿的思维尚处发展阶段,在其思维还没有发展到相应的阶段,大人就强行让其接受暂时还无法理解的事物,孩子就有可能产生思维障碍,进而对孩子心智的健全产生负面影响,久之还有可能形成心理障碍,并发展成心理疾患,自闭、抑郁、语言障碍等都有可能。
2 超前教育可能引起孩子自卑心理产生
孩子的年龄严格来说可分为生理年龄和心理(行为)年龄,一般情况下,二者是相适应的。孩子的成长是多方面的,哪一方面滞后都会影响其进步,如果低龄入学,其行为年龄相对滞后,生活自理能力、动手能力等不如他人,与同学不同步,久之则会使孩子事事处于落后状态,和一群比自己大的孩子去竞争,势必不占优势,将伤及孩子的自信心,形成自卑心理,甚至是孩子感到“学习无助”,产生厌学心理,即使幼儿园里不表现出来,漫长的十几年学习中,很难保证不爆发。长时间学习并不代表能学出好成绩,所以抱着提前入园,多学一年的教育观念要不得。
3 超前教育可能影响孩子身体健康
读书虽是脑力劳动,对于幼儿来说,却也是一项“体力活儿”。其实,国家教育部从2017年开始对小学语文教材已经进行了调整,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课业负担是按照学龄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发展水平设置的,咱们提前上学就如“小牛拉大车”,这等于人为地加重了孩子的精神和生理负担。长时间低头写字和眼部肌肉高度紧张,对于正处在发育期的幼儿来说,无疑是一種残害,驼背、近视、指关节扭曲等,都是超前教育带来的苦果。
4 超前教育可能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超前教育可能会阻碍儿童活泼的天性和创造力的发展。如:在对幼儿进行“0”这个符号的教育时,可以以“太阳”、“月亮”、“鸡蛋”或者是“妈妈瞪大眼睛”等类似“0”形状的物体进行教育,如果以小学生的教育方法把它定格为数字“0”或英文字母“O”,一旦被我们固定了意义,表面上好像幼儿认知水平提高到了较高的水平,但实际上幼儿在“0”这个符号上的创造、开拓思维就已经被扼杀了。长此以往,对比同龄的孩子,他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开拓能力就会相应变弱。
5 “超前”的即时效应难以长久维持
教育界有种说法叫“三年级效应”,就是指很多超前学习的孩子步入小学一年级后,很容易因为内容已学过,且轻松就能拿满分,从而养成不认真听讲的坏习惯。到三年级学习新知识时,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作支撑,这批孩子常常会成绩急剧下滑,发展后劲不足,产生对学习的无能感,这对他们未来的学习会有不利的影响。
那么除了加强算数、拼音、汉字之外,幼儿园的孩子到底应该学什么?
其实早期教育不是过早地让孩子接受知识方面的教育,更应注重对孩子素质方面的教育,如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自信心的树立、荣誉感的认识、良好的自觉性、独立自主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坚韧的品格、受挫和心理承受能力才是幼儿教育要完成的任务。
专家认为,任何教育都必须顺应孩子天性,超前教育也是如此,必须以适合孩子的接受能力为前提,孩子3岁的时候就应该做3岁该做的事儿,4岁的时候做4岁该做的事儿。5岁前的儿童,其实并不适合规规矩矩地坐在教室里学习,而是应该走出去,走到自然中,通过玩沙、玩水、看蚂蚁搬家……这样的学习,完善视觉、听觉、触觉等。至于识字、算术之类的智力学习,最好在5岁之后。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贪多食不烂,要循序渐进,先进行简单的数数、认字学习。
人的寿命越来越长,而童年的时间却越来越短。现在的孩子们,三岁甚至更早地入学,匆匆忙忙地成长。即便这样,很多家长还是不满足,给予孩子过高的期望,不断地拔苗助长。
3-6岁,是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高峰期,他们应该拥有足够多的时间和足够大的场地,在足够开放的情境中,在不受任何约束的情况下,自主地去玩耍,去游戏,然后在游戏活动的开展中获取知识和品质。教育也是一样,让一切发生在应该发生的时间,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才能为未来的身心健康打下基础。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的确很富有煽动性,但是,笔者认为这只适合百米短跑,而孩子的一生是漫长的马拉松,我们是不是应该保存实力,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做个长远打算呢?
(作者单位: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马坊镇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