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小学艺术学科融合的实践研究
2019-06-24杨梦瑶
杨梦瑶
摘要:学科融合既是各类学科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产生创新性成果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要引导学生整体感受音乐,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通过音乐学科与多学科融合,开丰富学生对于音乐的初体验,引导学生全身心感受音乐,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培养学生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学科融合;创造力培养
学科融合是当代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也是培养儿童创新性思维和成果的重要途径。基于学科融合的创新性儿童音乐体验允许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多样性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声音、视觉和兴趣融入课堂,更全面地参与到音乐学习当中,更积极地参与创造过程,逐步培养自身音乐创造力。学科融合的创新性儿童音乐体验是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对其展开深入研究并积极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探索:深究学科融合在音乐课堂的整合方式
根据分析目前国内外学科融合的现状,笔者发现,目前的学科融合方式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1 打破壁垒,相互渗透
目前,大部分的学科融合是以科目为中心而进行整合改变的课程设置,构建出系统的综合课程,这是当前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建设的基本潮流。通过融合,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使知识相互渗透、交互运用,使之更加高效的学习,更加贴近实际运用,从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各项能力。
1.2 按需分类,恰如其分
透过音乐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并按照音乐的知识类型、曲式结构、情感体验等方面,发现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大体包括三种类型:
(1)“知識类”音乐课堂导入的学科融合
即将音乐基础知识中,如力度、速度、节奏、调式等基础知识与非音乐学科融合,帮助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
(2)“技能类”音乐课堂导入的学科融合
这是在学习演唱、演奏、创作等初步技能之前与非音乐学科融合,将重难点提前解决,助力于音乐技能的掌握。
(3)“情感态度类”音乐课堂导入的学科融合
多用于音乐欣赏的学习,在中高年级段,学生感知能力较强,但依旧需要丰富的体验方式理解音乐,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运用更加有效也更加高效。
2 实践:践行学科融合在音乐课堂的创新性体验
学科融合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思考,通过与学科融合开展创造性的艺术活动,让学生体验检感知音乐艺术能力。
2.1 音文融合,体验音乐的创新性情景
从古至今,文字与音乐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音乐的雏形就是语言文字,音乐是以语言文字为基础发展而来的。音乐和语言这两种艺术,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2.1.1 古诗词音乐的诗意融合
在《忆江南》一课的教学设计中,笔者运用了古诗词的语言韵律与音乐旋律走向的融合,感受音乐的情绪和情景,四年级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模仿能力相对来说较成熟,歌曲虽篇幅并不大,但其中却包含着不规则的诗句,在语言韵律上也较为丰富。笔者设计教师先带领学生有感情的吟诵,使学生感受诗词中本身存在的音乐韵律。
2.1.2 戏曲类音乐的情景融合
在《梨园英秀》教学中,通过戏曲中童谣语言的对称性,引出童谣本身具有的音乐元素——节奏,根据语言的节奏韵律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节奏元素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以打击乐器伴奏的形式感受音乐中语言文字的韵感,将语文学科与音乐学科紧密相融。
2.2 音数融合,体验音乐的创新性思维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它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也蕴含着思维逻辑的严谨性、创造性、结构性。音乐的基础知识与数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音乐中自由舒展中也包含着大量的逻辑艺术。
2.2.1 提升儿童音乐思维感知能力
音乐这种艺术具有感性的特点,蕴含着丰富的情感。音乐学科与数学的理性看似毫无关联,但这两个学科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数学是一种逻辑思维的艺术,有着严谨的学科特点,音乐与数学学科融合,在体验音乐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创造性的感悟,由此可以激起学生音乐思维的感知能力。
2.2.2 引发儿童音乐思维创造能力
数字往往代表着创造,音乐的创造思维往往依托情感的体会与感受而进行。小学音乐课堂的导入环节中,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引发儿童对于音乐的大胆想象,这也是一种创造思维构成的表现。
2.2.3 形成儿童音乐思维建构能力
在古典主义乐派中,讲求音乐严谨的结构性,作曲家们往往像是套用数学公式一样,在按照结构创作音乐,学生往往对之存在疑惑。为解决这样的问题,在设计《鳟鱼》一课中,首先出示了数学公式般的结构图,请同学们完整聆听音乐,并寻找乐段与乐段之间的变化和不同的情绪。让同学们建立起完整的音乐结构思维,为整体理解乐曲,提供了帮助。
2.3 音综融合,体验音乐的创新性通感
音乐学科本身就是综合类课程的一种,她本身就存在于其他综合学科的互通性,如与美术学科相结合的交响音画、乐器音色,与体育学科相融合的律动体验,与品德学科融合的音乐价值观等等,所以笔者在实践中发现,综合学科的融合不单单是两两之间的相互融合,更多的是体现了多个综合学科的融会贯通。
2.3.1 “乐”在画面,开启儿童音乐体验的视觉通道
音乐是听觉艺术,美术是视觉艺术,在音乐中往往有许多元素可以转化为视觉,音乐的神奇就在于它给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可以带来不同的思维和感受,往往会让人们通过绘画描绘心中的感受,在《蓝色狂想曲》一课中,笔者请同学们将听到的音乐画出来,通过画的方式表达感受,对于不易于语言交流的孩子,真正做到了对音乐的“狂想”。
2.3.2 “乐”在动态,建立儿童音乐体验的动感体态
音乐教育四大体系中,已经在很早就开始运用体态律动,如根据音乐的拍子进行走步以感受其强弱规律,用不同的步伐如跳步、拖步等表示附点或切分节奏,律动可以说是最适合孩子们全身心感知音乐的一种方式了,正是在这些全身的行走和运动中,学生能够更好体验音乐、理解音乐。
2.3.3 “乐”在人文,呼唤儿童音乐体验的情感共鸣
每一个音乐作品包含的文化、情感都是不同的,音乐承载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文风格,如在《红河谷》等音乐作品的学习中,不仅仅学习的是音乐本身,更多的是感受不同国家音乐的人文情怀。在思品、校本课程中,都有许多人文科学知识可以与音乐学习相融合,帮助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因此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将这些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为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提供帮助。
综上所述,学科融合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有着极强的灵活性、带入性和情境性,要根据学情、教材具体分析,具体设计,具体实施。在后续的实践中,笔者将继续探索学科融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方法,对目前已有的成果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促进学生更好的感知音乐,积极创造音乐,更为创新性儿童音乐体验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苍梧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