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礼孝文化教育学生成人

2019-06-24曾德绍

世界家苑 2019年5期

曾德绍

摘要:在青少年德育教育中,传承礼孝文化是重要一环,这其中学校无疑是最重要的教学场所,道德与法治课无疑是最重要的课堂。这些年来,我在道德与法治课上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礼孝文化的宣传和教育,用礼孝文化教育学生成人,尝试从根本上改变目前部分学生不讲礼孝的问题。当然,学生思想认识的转变不可能一天完成,这需要长期的积累;转变也不可能只靠外部的刺激,更需要学生自己的亲身参与以及切身感受的体验。育人先育德,立德先立礼孝。礼孝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包括学生等多方面的努力。我仅仅从学校教育中,从道德与法治课在礼孝教育中应承担怎样的使命和责任,做了肤浅的尝试和探索,究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应怎样渗透礼孝教育依然是一个需要我们长期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礼孝文化;礼孝现状;礼孝教育

1 礼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华所在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源远流长的礼孝文化是几千年来民族伦理道德的精华所在。“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千百年來一直作为伦理道德之本、行为规范之首而备受推崇。《孝经》中记载:“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夫孝,德之本也。”这句话的意思为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孝的最基本涵义是对父母的赡养,《尔雅》:“善事父母曰孝。”孝道的这层意义建立的根基在于人的报恩观念。因为人由父母所生,又由父母养育和照顾而长大,所以儿女长大后必须自觉地赡养父母。孝行,是德行的根本。也就是说,看一个人怎么样,首先看他孝不孝。孟子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意为尊敬自己家的老人,同时也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家的孩子,同时也爱护别人家的孩子,这样,管理天下的事情就易如反掌了。孔孟二位先贤的言论一直成为炎黄子孙尊崇笃信的美德,也被视为为人处事的人格准则,是不可缺少的立身之本。在今天他们的言论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古代就有二十四孝的故事,这些故事让人津津乐道,教育和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培养和造就了无数爱家爱国爱民的仁人志士,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催人泪下的壮举。

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释名》曰:“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礼器》曰:“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礼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准。“礼”的本质是尊重、尊敬,这种敬意通过一定方式能让你感受到。我在这样对待你的同时,也希望你用同样的方式对待我,“来而不往非礼也”。这说明,“礼”是精神上的,而不是物质上的。这也是中国传统“礼尚往来”真正的意义。礼有如下原则,“尊重”原则:要求在各种类型的人际交往活动中,以相互尊重为前提,要尊重对方,不损害对方利益,同时又要保持自尊。“遵守”原则:遵守社会公德,遵时守信,真诚友善,谦虚随和。“适度”原则:现代礼仪强调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一定要把握适度性,不同场合、不同对象,应始终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把握好一定的分寸。“自律”原则:交流双方在要求对方尊重自己之前,首先应当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礼仪规范要求。作为伦理道德的“礼”其实也包括了孝。

弘扬礼孝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礼孝”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之一,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

2 礼孝现状有喜有忧

当代的中国不乏礼孝人物和礼孝故事。最美孝心少年感人故事,让我们获得暖心的感动以及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我们的社会不缺乏礼孝正能量,然而,在今天,我们不能忽视一些被家长视为的“小皇帝”“掌上明珠”们,冷漠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担当,对别人的关心、帮助,置若罔闻,好吃的好喝的惟自己享用,不懂得谦让;有的学生家庭条件一般,却逼着父母为他买名牌衣服;有的学生因为嫌父母灰头土脸,怕来学校丢了他的面子,因此不允许父母来学校,有的学生在家因父母不能满足他的愿望而同父母大吵大闹,个别学生甚至因此走上轻生路,给父母留下了无尽的痛苦……媒体中偶有报道的社会上一些不孝无礼子女的恶劣行径。做了十几年的老师,经常会看见或听到一些不孝无礼子女的“逸事”:如在办公室和父母发脾气的,在家和父母打架的,甚至社会中还有子女弑母的个案。他们对其他人甚至对自己的父母都缺乏一般的理解与尊重,他们不懂得感恩父母、老师及给予他(她)帮助的所有人,而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礼孝文化的题中应有之意,是礼孝文化在当代的表现形式。中国的感恩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3 当今学校德育工作中礼孝教育的缺失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德育工作忽视了礼孝教育,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很多都是人格不健全的学生,因此也就不难理解社会上出现的种种无礼不孝的现象了。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素质教育的不到位。虽然素质教育进行了多年,但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把教师的评先评优同学生的考试成绩挂钩,因此,教师们只为成绩而工作,忽视了学生的德育教育,特别是非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礼孝教育就更少,造成了部分学生性格的扭曲。

(2)学校德育目标的不具体、不细化。长期以来,学校制定的德育目标不具体、不细化,内容过大,太虚,甚至有很多不科学不合理的德育目标。诚然,一个不懂得感恩父母的孩子怎能感恩祖国。一个不知责任担当的孩子,长大后怎样才能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才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3)独生子女教育的困难性。当今,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掌上明珠”,家长过于溺爱,这不自觉造成了他们自以为是,自私自利的性格缺陷,这些也间接催生了一些不懂礼孝的人格不健全的孩子,进而给学校的德育教育带来困扰。

4 学校德育工作中礼孝教育的重要意义

(1)当代学生普遍存在情感脆弱,承受挫折能力弱,生命韧性差等问题。这与许多青少年是独生子女,平时在家娇生惯养,少受挫折不无关系。如果现在的学生能够全面理解礼孝文化,培养自爱精神,并在生活和学习中践行礼孝文化,那么很多现实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2)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礼孝的升华。儒家思想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孝父母长辈,礼孝老师,礼孝他人,爱父母,关爱他人,这是小礼孝;礼孝民族、礼孝国家行大礼、爱民族、爱国家,这是大礼孝。爱国主义是礼孝文化的升华,也是礼孝文化的精华。礼孝是爱国心的根源。在中国,爱国心与礼孝联系在一起或者说礼孝就是爱国心的根源。因此学校强化礼孝文化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3)和谐中国需要礼孝。家庭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和谐稳定,国家才能和谐稳定。“礼孝”是家庭伦理关系的根本纽带,父母哺育抚养子女,子女赡养孝敬父母本是人的职责,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当今家庭伦理关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近年来“遗弃父母”、“虐待父母”的案件呈明显上升趋势,甚至有“子女弑母”的个案。究其原因,有经济利益驱动的因素,但我认为主要的是当今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关于礼孝文化讲得太少了,相关的教材资料也太少,与古代社会相比,可以说是礼孝教育的缺失。因此在学校弘扬礼孝文化教育,把中國传统礼孝文化中的精华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对于我们实现和谐中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5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渗透礼孝文化的举措

这些年来,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在道德与法治课渗透礼孝教育方面,着重开展了以下教育:

5.1 对同学对老师要讲礼孝

针对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度过,对同学不讲礼,对老师不讲孝不尊重,尊重也是一种孝。因此在七年级讲授第六课“师生情谊”中的“师生交往”这一框题时,我进行了这方面的教育渗透。

对同学方面,教育学生要:

第一、要学会尊重对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气质和性格特点,都有自己的行为习惯,都有自己不同的成长背景和成长经历,所以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如果能互相尊重,大家的关系就容易融洽,也会减少不必要的摩擦。

第二、要学会面带微笑,热情交往。微笑能拉近人与人的距离,微笑能展示自己的热情。人际关系是互动的,要主动地与周围的同学交往沟通,要以行动向同学表达关心和支持。要“引进来,走出去”,你对别人开放,别人也会对你开放。当对方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时,你不仅会对对方有更深一层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对自己也会有新的认识。

第三、要学会真诚善待他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重要的就是真诚和善意,这也是做人的根本原则。诚信的核心是善。戴着假面具,口是心非,表里不一的人是难以交到真正的朋友的。你真诚善待他人,他人内心能够感受得到,同样会真诚善待于你。

第四、要学会宽容理解对方。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在许多问题上同学间也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就要求我们换位思考,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相互理解,就不会导致敌意。同学之间相处不免会发生纠纷,产生误会,如果误会加深,则很容易激起强烈的反应。宽容是一种美德。我们要学会宽容对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们常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退一步,海阔天空。”同学之间相处不免会有竞争,我们应该理解竞争,竞争能使大家共同进步。

对老师方面,教育学生要:

第一,要尊重老师的劳动。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积极思考,认真完成堂上练习,这是尊重。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做好集错本,做错的作业要及时改错,这也是尊重。每天预习和复习,这也是尊重。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这样做,那样才叫尊敬老师。

第二,要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对待老师的表扬,我们要再接再厉,更加努力,不能沾沾自喜。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反思自己的问题,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有错就改,无则加勉。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这是对老师的尊重,也是一种礼孝。

第三,要礼貌待老师、主动关心老师。上课时主动问好,校园内外遇见时主动问好,传统节日时主动问好。主动帮老师忙,主动给老师让路,多关心老师的身体健康,多关心老师的生活。礼貌待老师、主动关心老师。这样不仅反映出我们的优秀品格,还增进了师生感情,促进师生关系,体现出我们文明礼貌的素养。这也是一种礼孝。

5.2 对父母长辈要讲礼孝

在七年级讲授第七课“亲情之爱”时,我着重讲了礼孝教育。

第一,让学生知道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亲敬长也是法律规定,要礼孝父母长辈。

古语说:“百善孝为先。”公元前206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三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汤药,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有诗颂曰: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这就是古代《二十四孝》中最著名的“亲尝汤药”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孝亲敬长都有法律规定。通过类似的故事和法律的介绍,让学生知道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亲敬长也是法律规定,礼孝父母长辈。

第二,让学生了解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孩子成长,要礼孝父母长辈。

现在的学生,多数不知道父母长辈赚钱辛苦,甚至连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都不知道,为了让孩子更健康地成长更合理地消费,要让他们知道父母含辛茹苦养育自己成长。我们要让学生知道父母长辈赚钱不易,这样,能让孩子珍惜自己现有的生活,从心里产生对父母的尊敬和感恩。看见喜欢的东西想要购买时,要想起父母赚钱辛苦,学会理性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