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活动“活”起来
2019-06-24张宝岭
张宝岭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藝术领域教育建议中指出“经常让幼儿接触适宜的、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猪八戒背媳妇》这节集体教学活动选自大班上第四主题《神通广大美猴王》,是在感受欣赏民族乐曲《百鸟朝凤》的音乐风格、了解唢呐音乐特色的基础上,让幼儿进行表现与创造的过程。依据幼儿园教育理论,结合《指南》关于艺术领域的解读,我将本节活动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1 灵活处理教材,使感受与欣赏更深入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和成人有着质的不同,有着独自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因此,教师在教育中必须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和阶段特征来安排教材和选用教法,在对儿童施教以前首先要鉴别儿童已经发展到什么水平,然后再确定教学内容并进择教学方法。《百鸟朝凤》这首民族乐曲如果完整欣赏要用近7分钟的时间,如果全部拿到集体教学中来进行教学,对于大班幼儿来说难度较大。因此我结合幼儿年龄特点,依据《百鸟朝凤》的乐谱对音乐进行了节选,在保持乐曲完整性的基础上,保留典型乐句,放弃重复乐句,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接受音乐的熏陶,加深幼儿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为更好的进行表现与创造做好准备。
2 巧妙设计问题引发观察,注重兴趣培养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观察是获得知识的基本方法,而精密的观察则是开启真理宝藏的钥匙。”兴趣就是这把钥匙,它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前,我和孩子们观看《西游记》系列动画片,引导幼儿观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丰富幼儿相关的知识经验,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充分倾听的机会,利用手指游戏引导幼儿观察,并让幼儿猜想,为更好的表现和创造音乐打下了基础。活动中问题的巧妙设计,为孩子的观察起到了引导作用,如活动开始时提问“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孙悟空(猪八戒)吗”,活动过程中幼儿猜想“在这段音乐中猪八戒和新媳妇发生了什么故事”,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尊重幼儿独特的音乐感受,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做法,并给予积极回应和鼓励,培养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保护了孩子稚嫩的童心。
3 以幼儿为主体,教法学法多样化
皮亚杰强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儿童学习的促进者,教师的作用是间接的。他要求教师要尊重儿童学习的愿望,不应该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是介绍问题和对策,让儿童自己主动地、自发地学习。《百鸟朝凤》这首民乐是唢呐演奏的,孩子们对唢呐并不熟悉,在理解与感受时很难深入进去,造成幼儿创编动作的单一性,孩子的想象力得不到充分挖掘。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渗透多种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具,通过听、讲、演、画等渠道,在采用提问法、游戏法、交流讨论法和角色表演法的基础上,突出图谱演示法,使幼儿理解音乐的内涵。根据乐谱将乐曲分为A1、A2和B三部分,引导幼儿分段欣赏和创编,每段有每一段的欣赏重点。A1段音乐,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利用图谱将音乐具体形象化,感受稍慢、悠闲、愉快的音乐特点,为幼儿的创编动作提供帮助;欣赏A2段音乐时,突出幼儿的猜想,注重孩子想象力的培养;最后B段音乐的欣赏,教师讲解故事,引导幼儿分别创编出猪八戒和孙悟空的打斗动作,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两两合作进行表演。《指南》指出“注重孩子的自主性,理解尊重幼儿在欣赏乐曲时的手舞足蹈、即兴模仿等行为。”因此在幼儿自主创编的过程中,我不做过多干预,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鼓励、支持幼儿个性化的表现,而不是千篇一律,仅是在幼儿需要时再给予具体的帮助,活动的重难点得以解决。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克服了原有的说教模式,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4 自制器械增加游戏兴趣,让音乐生活化
音乐本来就源于生活,从生活中创造而生,让枯竭冷漠的儿童艺术教育回归到儿童真实、鲜活、丰富的生活中去,这既是儿童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是儿童作为一个生命体应该享受的权利。活动中学习陈鹤琴先生的论点和做法,以幼儿对音乐的爱好为音乐教育教学基本动力,运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将教学融入游戏,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快乐的接受知识。教学中我将音乐内容故事化。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融音乐与故事、游戏为一体,结合幼儿对过年庆祝活动的生活经验,自制花轿,让幼儿在音乐背景下一起玩民间抬花轿的游戏,将音乐生活化,加深了幼儿对音乐节奏和旋律的理解,使活动得以升华,幼儿的艺术兴趣得以保持。
《指南》告诉我们,开展幼儿园音乐活动应该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采用视听、律动、游戏等多渠道感知的方式,满足幼儿“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要注重教师内在素质的培养,学会深挖教材,尽可能地以欣赏的态度积极评价每一个幼儿,调动每位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人,让音乐活动真正地“活”起来,焕发出教育的魅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平市长山镇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