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座位调整”和“班干部轮流制”的人文思考
2019-06-24任彦博
任彦博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的一项常规工作,大部分农村小学班主任不仅承担着班级管理工作,更教授着一到两门主课,可谓“事务繁多”,甚则焦头烂额、没有思考的时间,一些细节问题常常被忽略。今天,我想从另一个角度谈谈班级管理当中最普通的“座位调整”和“班干部轮流制”的小细节。
记得小时候,每次排座位都是开学的头等大事,不是按个子高矮排,就是按照分数排,还要考虑男女搭配,有特殊情况的,比如近视、受老师喜欢的、家长打过招呼的,也许还可以受到“优待”,本人由于当时一直是矮个子,一直到初中毕业几乎都坐在第一排,直到上师范时老师让自由坐,才选择了靠中间的位置。当我初为人师,也按照“当年老师”的做法照搬。直到那一年——我县实行“撤点并校”,我接手的是全校最难管的六年级的一个班,当时还是校长和我谈过话的,那段时间确实是“考研”:这个班的学生来自三个地区,首先有“阶级”或者说“帮派”斗争,打架斗殴是家常便饭,其次学生年龄偏大、个性较强、有的已进入青春叛逆期,还有一个智商大约在二年级的“非正常”儿童需要随时予以照顾,男女生的情感问题处理,厌学儿童的逃学……真可谓焦头烂额、如履薄冰,白天教书断官司,晚上查宿学“兵法”。就一个排座位的简单事难如登天,甲和乙有矛盾,打死都不坐,丙的眼睛有问题,后面不能坐,但也不去配眼镜等等。座位周周排,排过当天,晚上就有学生来宿舍求情——软磨硬泡,你还真没办法!但我们面对每一个学生,你能说哪个有问题呢?如果你真的特殊照顾那一位同学,别的学生又会怎么看呢?最终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公——平——公——整”,这也是班级管理的最终武器。于是,先排一个样板,然后每周不仅左右而且前后互换,每个学生就像数学坐标系上的点,一学期的轨迹就像一条优美的声波线上下起伏。终于,再也没有人求情了、不情愿了,同时我也安静多了。
从这件事后,我觉得“座位”的排列确实会影响学生的发展,纵然每个同学有个子高矮的不同,但首先它是一个“公平性”的体现,可以说这是“动乱时代”的终极武器,这不也是我们人类社会一直追求的吗?其二,表面上看,这体现了人们所一直追求的公平性,但实际上,我觉得这种做法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有待解析。学校是一个小社会,班级就是学生的交际圈。有的学生从一到六年级一直几乎是固定在那个位置(当然每年的班主任并不知情),而且有甚者,六年來只和一位同学同桌,这就像我们的生活,循规蹈矩,毫无意外与惊喜。通过前后左右大轮换,学生坐遍了教室的每一个位置,会和每一位学生成为同桌。其实,座位就是学生的视觉观察站,他们在不同的位置会有不同的发现和心理体验,比如前排和后排就会感受到老师不同的能量场,他们的心理就会有不同的、我们难以言说的微妙反应,同时,他们会学会换位思考(第一排体会到最后一排的老师的远离,最后一排体会到第一排的老师的严密监视),学会接受得与失,学会期待和放弃(好的座位要学会等待和放弃,不好的座位要学会忍耐和坚持)。还有,和不同的人成为同桌,学会相处之道,学会变通等等。因此,座位排列不是一个简单问题。
还有一年,接手也是六年级,班级里是女多男少,学习两级分化较严重,学习好的拼命学、什么都要争第一,似乎也看不起那些学习不行的;而学习不行的也不在乎自己的学习,但心理特别成熟与要强。班级管理中谁也不服谁,选一次班干部,干两三周就要辞职,这又是一件棘手事,但通过“排座位”的事例告诉我“公平公正与体验”是解决此事的关键,于是班干部轮换制就应用而生。我让他们自由组合,每5或6人一组,每组担任班级一周的班干部,组内具体每个人是什么职务,由他们内部决定,在每周五定出下一周的人选,并书写于班级事务公布栏予以明确。这下子,谁也不说话了?都乖乖地默默执行。通过一年的运行,我感觉几乎可以当“甩手掌柜”了,而我的职责就是默默地观察和调整轨道,不过孩子的表现确实不错。每个人在每次的行动中都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定位;有时有的学生会在第二次轮流时变换职位,他们会变得更优秀或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该职位;无论是午餐时的分餐、升国旗仪式的组织,还是卫生的打扫、各项班级活动的组织,都有条不紊、各司其职;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他们小组内部也会出现一些小的矛盾,他们可能发现“原来我们的友谊并不是那么牢固,团队合作已不再适宜”,于是我们又重新组合,再次找到新的搭配。最后,在学期末,我能明确的感受到孩子们确实变了:他们的“派系斗争”已很少,班级的凝聚力加强了;学习两级分化、个性不同的学生也逐渐懂得“我们相互需要”;每个人也体会到了公平、合作的重要性……。
其实,问题的实质不仅在于表面的形式的调整,更在于其背后深层的人文考虑。公平与公正是我们人类一直追求的目标,每一个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人都渴望安全与有尊严,而法律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这一保障。而对于学生的教育,我们的终极目标也是人的成长。“座位调整”为每一个观察者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同桌的变化让他们学会相处;“班干部轮流制”给每个人都提供了成长的空间,犹如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不再有“我小学六年从没参与过升国旗”的遗憾!但这都是例子,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不仅是学生、更是成人,我们需要什么?需要公平的机会与对待,需要自我的认知与修正,需要成长的平台与空间。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南寨镇朝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