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民生建设重要论述的内容及价值逻辑分析
2019-06-24卜小明伊全胜
卜小明 伊全胜
摘 要:习近平关于民生建设的重要论述来源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民生思想,从马克思主义民生观中汲取启示,充分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的基本经验,在扎实的改革实践中形成了科学、丰富的内容逻辑,具有高度的时代价值。本文从习近平关于民生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来源;习近平关于民生建设重要论述的内容逻辑;习近平关于民生建设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深刻阐释,此研究对在新时代中继续推进民生建设的创新发展具有深远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民生建设;重要论述;价值逻辑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4 — 0013 — 03
民生建设是攸关民族复兴、国家发展的基础工程,多年来习近平始终高度关注民生建设,将民生建设工作置于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多次在重大场合强调了民生建设的重要意义,形成了一系列与时俱进、饱含深刻人民性和实践性的民生建设理论。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重点强调了民生建设的重要性,指出:“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1〕进一步诠释了民生建设对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性。当前,我国的民生建设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中,加强对习近平关于民生建设重要论述的深刻研究,有利于有的放矢地推进民生建设,促进习近平關于民生建设重要论述不断向着实践转化。
一、习近平关于民生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来源
习近平关于民生建设的重要论述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民本思想的提炼,继承和创新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生思想,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的经验和关键理论,伴随着我国民生建设的实践发展而与时俱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对中华民族传统民本思想的辩证认识和提炼
习近平关于民生建设的重要论述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民本思想,习近平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2〕。借古喻今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主要风格,重视从传统文化中获得启示是习近平的一贯主张。习近平关于民生建设重要论述中蕴含了儒家“以民为本”的思想。如孟子所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强调了以民为中心的重要思想。而道家文化中也包含了丰富的民生观点,如道家主张“以民为上”“以百姓心为心”。习近平对中华民族传统的民本思想有着深刻的解读,因而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贯穿于民生建设的始终,强调要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与安全感,更重视在民生建设中挖掘人民的主体性,始终以人们“满不满意”为民生建设的评价标准,体现出了习近平对传统民本思想的辩证思考和创新性发展。
(二)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生建设的思想
习近平高度重视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强调在新时代中要真学、真悟马克思主义,其关于民生建设的重要论述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生建设的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时代价值。马克思关于民生建设的思想具有高度的实践性,关注人的需求和劳动所得。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毕生为实现无产阶级的权益而努力。马克思认为,生存需要先于享受需要,人的生存是发展的基本前提。马克思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强调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是消除资本主义剥削的必由之路。马克思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点在习近平关于民生建设重要论述中有着鲜明的体现,习近平主张使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带领全党统揽和推进“四个伟大”,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打开了新时代民生建设的新局面。
(三)总结和创新了中国共产党的民生建设思想及经验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始终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承诺和宗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党在领导民生建设的过程中积累了一系列的发展经验,形成了重要的民生建设理论。这些宝贵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精华是习近平关于民生建设重要论述的主要思想来源。在民生建设方面,毛泽东强调了要改变那些“与人民利益相矛盾的东西”,邓小平结合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强调了循序渐进发展民生的主张,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和“共同富裕”的重要目标。江泽民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思想更进一步为民生建设指明了方向,而胡锦涛关于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则为民生建设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和原则,为习近平关于民生建设重要论述的形成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习近平深入研究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卓越领导者的民生建设思想,从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年代领导民生建设的实践中总结规律,进一步将中国共产党的民生建设思想及经验与新时代的中国社会发展、民生建设诉求结合起来,与时俱进地在原有民生建设理论及制度的基础上实现了进一步的创新,实现了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理论的新飞跃。
二、习近平关于民生建设重要论述的内容逻辑
习近平关于民生建设的重要论述具有丰富严密的内容逻辑,高度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在民生建设上重视整体与局部的统一,既要全面推进,更要补齐短板,大力推进经济增长和深化改革,是指导新时代民生建设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造美好生活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存在于习近平民生建设重要论述的方方面面,习近平将大力改善民生、增强民生保障置于发展的重要位置,高度强调民生建设的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关注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习近平强调“以服务群众、造福人民作为最大责任。”〔4〕要求全党“解民忧、顺民意、惠民生”,并将其作为民生建设的重要精神理念。走群众路线是习近平的一贯主张,习近平认为应:“自觉向实践学习、拜人民为师”〔5〕要求全党要做好群众工作,“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6〕随着新时代中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层次转化,习近平重点强调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积极回应群众的期待,体现出习近平在民生建设问题上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内核。
(二)依托深化改革促进民生建设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社会各项事业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1600多项的改革内容,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习近平强调要通过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进一步提质增效,从而“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7〕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在于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通过体系、制度及机制的改革,促进社会公平,创造良善环境,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习近平强调改革“没有终点站”,要以民生为导向推进深化改革,进一步建立了民生建设与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关联,使民生建设与深化改革统筹发展,让民生建设的现实需求指导深化改革,而深化改革的成果作用于民生改善,为我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明确了民生建设的发展方向。
(三)注重民生建设整体与局部的协调
习近平关于民生建设的重要论述既强调了全面推进的整体性,又兼顾了“补齐短板”的局部协调,强调了在源头上对社会矛盾加强预防,进一步补齐了民生建设的短板。习近平关于民生建设重要论述强调了要通过全面推进经济的增长为民生建设夯实物质基础,要千方百计的增加就业岗位,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逐渐使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通过技术改进和资源的高效利用,进一步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使经济基础为民生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习近平从实践出发,强调了解决就业问题对发展民生的关键意义,立足我国民生建设的实情,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住房、就业、医疗等方面入手,强调了民生保障的全面性。习近平认为就业是“民生之本”,重点指出了解决就业问题要依靠发展。在关于住房保障方面,习近平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指出要通过供应体系的改进将住房保障变成一项经得起考验的“德政工程”。此外,习近平对养老事业和生态建设予以了高度的关注,关心我国老龄化及生态环境恶化的发展状况,强调了要通过民生保障实现老有所養,通过“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进一步在民生建设的重要论述中强调了生态保护、公共安全、精准扶贫等关键内容,促进了城市及农村民生建设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带领全党取得了人类“反贫困”实践的新成绩。
(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民生建设增强保障
“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8〕,与新时代的民生建设具有紧密的理论和实践联系。习近平关于民生建设的重要论述包含了丰富的法治思想,强调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靠法治为社会发展提供制度化的方案。法治是社会有序运行的保障,也是民生建设的重要基础。完备的法律体系和有力的制度支撑,是确保民生建设各项决策得到有效贯彻执行的基本前提。习近平主张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依靠健全、完备的制度体系实现人民的幸福安康。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民生建设实践表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扎扎实实地为民生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推进了民生建设的规范化与制度化,使更多“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作用到民生建设之中,使权力运行得到了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进一步保证了司法的公正性,为人民群众依法维权畅通了渠道,也为民生建设法制体系的完善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习近平关于民生建设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分析
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关于民生建设的重要论述伴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实现了更深层次的发展,为当前及下一步的民生建设实践提供了重要的行动指南,体现出了高度的时代价值。
(一)依托完备的制度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的十八大之后,在习近平的带领下,全党、全国人民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实现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与生态的共同发展。面对当前我国民生建设的多种“短板”,习近平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鼓励全党和全国人民增强勇于攻克困难的信心,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民生建设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习近平强调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用更加科学、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助推经济转型,实现了产业结构的阶段性调整,进一步拓宽了民生建设的发展空间,精准对应民生建设的薄弱环节加强制度建设,助推了城镇化的发展,为民生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扎牢了民生保障网。依托民生建设的大踏步发展,加快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使人民群众拥有了更多“出彩”的机会,为在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了良好的民生基础,也为实现“双百”目标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二)坚持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完善民生保障体系
习近平关于民生建设的思想萌芽从梁家河的知青时期破土,在一线劳动和主持地方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直至主持领导中央工作,始终心系民生,致力于改善民生。习近平关于民生建设的重要论述高度强调了坚持社会主义公平正义,从就业、增收、教育、社保、医疗、养老等多个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带领全党攻坚克难,建立起了民生建设的保护网,使民生建设的“兜底工程”真正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解决了现实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群众的期待和诉求。一是通过扩大就业机会,为群众实现自我价值、提升家庭收入创造了条件,从源头上增强了人们自主就业、创业的能力,激活了群众参与民生建设的热情。二是使社会保障建设进一步实现了优化,习近平关于“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工作思路,切实作用到了民生建设之中,实现了城乡民生建设的统筹发展。三是进一步加快了民生建设的法治化进程,促进了公共服务的规范化和健全化发展,增强了满足民生诉求的能力。
(三)完善主体结构打开共建共享的民生发展新局面
习近平关于民生建设的重要论述强调了共享发展的重要性,充分体现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重要优势。习近平带领全党直面民生建设的现实问题,进一步整合多元力量,建立起了政府及社会协同参与的民生建设主体结构,使社会资源、互联网信息资源等多种资源进一步汇流,依托信息产业的大力发展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话语权。激活了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民生建设的热情,使“底线思维”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提升了民生政策的普惠性。习近平关于民生建设的重要论述中更包含了广阔的世界视野,在助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积极将中国民生建设的重要经验无私贡献给更多的发展中国家,为人类的“反贫困”实践输送着“中国方案”,使共享发展理念进一步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了向实践的深层次转化,也使习近平关于民生建设的重要论述体现出了更高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
总之,习近平关于民生建设的重要论述有着科学的来源和创新意义,包含丰富的内容逻辑和与时俱进的务实主张,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价值。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应深入学习和总结习近平关于民生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加强民生建设,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从而在新征程中抒写民生建设的新篇章。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8-12-19(01).
〔2〕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0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22.
〔4〕习近平党校十九讲〔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179.
〔5〕习近平.切实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全党努力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N〕.光明日报,2018-07-05(01).
〔6〕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81.
〔7〕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单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4-25.
〔8〕郑通斌.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研究述评〔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8,(11):10.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