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民党能跳脱“蓝绿共识”陷阱吗

2019-06-24徐青

世界知识 2019年10期
关键词:蓝绿绿营民意

徐青

“九合一”选举后,绿营出现了寻求岛内“蓝绿共识”、以应对大陆促统压力的呼声。尽管目前国、民两党在岛内一些政治问题上仍有重大分歧,国民党“拒统派”与民进党“广义台独派”在“安全、价值、利益”上,还没有达成文字上的共识,但在现实政治操作中二者却显现出默契。有鉴于绿营抛出“蓝绿共识”的目的意在整合扩大“广义台独派”的社会基础、彻底剥夺国民党在两岸政策议题上的话语权,国民党能否跳脱这一政治陷阱就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绿营出现寻求“蓝绿共识”的声音

近来,岛内绿营不同势力站在各自的角度,不约而同地发出了促成“蓝绿共识”的声音,呼吁蓝绿“共同找出一个对台湾最有利的两岸新论述”。除了民进党中央呼吁要开启与社会全方位对话、并在9月民进党“全代会”推出新论述或新共识,显现强势主导台湾政情走向的意图之外,吕秀莲在接受《海峡论谈》专访时也呼吁,“台独、华独一家亲……我们在台湾是命运共同体,蓝绿不要再吵架,国民党跟民进党、蓝绿之间在相当程度上应该找出共识。”赖清德称,两岸的问题“起始点在台湾,只有台湾团结,没有政党的利益,只有台湾国家的利益,共同面对这个问题,才有办法迎刃而解。”“两岸政策协会”秘书长王智盛称,“台湾蓝绿阵营应该摆脱25年来统独及‘九二共识议题的纠葛……从台湾社会出发,从蓝绿政党,甚至包括年轻人、白色力量等能先凝聚出一个符合台湾现在大多数民众认知跟利益的政治地位基础……台湾内部达成共识之后,才有能力因应不断变动的美中关系以及中国的统一攻势。”

实际上,绿营高层早就在讨论如何型塑“台湾共识”。2011年2月,苏贞昌在受访时首次提出了“台湾共识”的说法,欲以“台湾前途决议文”为基础建构民进党新的两岸论述;2012年7月,时任民进党主席的苏贞昌再次提到“台湾共识”,内容是“对话增进了解,和平促进发展,民主决定前途”。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前,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也抛出“台湾共识”构想,认为台湾内部对于大陆的态度尚未有共识,须再透过民主程序凝聚共识,作为与大陆的谈判基础。

显然,此次绿营抛出“蓝绿共识”的主要诉求首先是国、民两党在两岸政策上的共识,这与往昔民进党寻求党内共识以及主导诉求对象以民间为主的“台湾共识”还是有差别的。

“九合一”选举后,为何绿营集中出现在两岸政策上寻求“蓝绿共识”的声音?

两岸统一进入全新阶段

近年来,岛内社情民意出现新的变化。大陆经济实力增强、反“台独”的强大意志及惠台政策让岛内民众普遍有感,使得岛内自2016年以来,民意走向持续呈现对“台独”执政的不信任和对大陆的认同上升,进而在台湾前途的选择上出现了“统升独降”的趋势。这意味着当前岛内社情民意已迈向两岸发展利益比较与统“独”道路的选择阶段,且越来越无可逃避。“统升独降”的民意预示着岛内民意内部量变的累积已酝酿着质变的可能性。同时,对于两岸的前途,岛内民众呈现出“被统”与“拒统”并存的心理,透露出岛内民众对统一的迷茫心态。

习总书记在今年纪念《告台湾同胞书》40周年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基础上,两岸各政党、各界别推举代表性人士进行广泛的民主协商,探讨“一国两制”台湾方案。习总书记的讲话不仅及时指明了让台湾同胞广泛参与民族复兴统一进程之途径,并极具针对性地指出了在这一进程中逐步消除台湾同胞对统一的误解、偏见,以及不确定感、恐惧感、排斥感的最佳方式,同时也预示着中央在精准把握岛内民意走向的基础上,将统一进程推向全新阶段。

当前,岛内蓝绿政经界不少人士已然意识到“台独”无望,现状维持也“堪属勉强”,特别是他们对在大陆实力增长的同时台湾却陷于内耗相当焦虑,认为“大陆强、台湾弱,才是最大危机”。这样的心态,使凝聚内部力量、团结对抗统一成了当前岛内“独派”势力处理两岸关系的政治逻辑。鉴于岛内支持“台独”的力量有所萎缩,“拒统”的民意尚占主流;且绿营经过两次“台独”执政,以政治资源深耕并拉拢各阶层,国、民两党的阶级基础差异不大;加之民众极其厌恶蓝绿恶斗,特别是青年群体的政党认同度低下,主流民意希望台湾走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因此,绿营在国民党“拒统派”与民进党“广义台独派”之间寻求 “蓝绿共识”,也就成为现实政治情势下可行的操作。

绿营“广义台独”路线的必然反映

在绿营内部,对所谓的“广义台独”与“狭义台独”早有讨论。简言之,“法理台独”被视为“狭义台独”,即不承认“中华民国”,追求“正名制宪”、建立“台湾共和国”,以“台湾”名义参加国际组织、参与国际事务。“广义台独”则是“务实台独”“现状台独”等的代名词,即在确保“台湾主权”“本土价值”的前提下,不在乎“国家”名称,只在乎“实质独立”“事实独立”,“台湾前途决议文”堪称“广义台独”理念的代表。而“现状台独”正是蔡当局当下所奉行的“台湾战略”与两岸政策的核心本质。“广义台独”与“狭义台独”的讨論,既是“台独”理念随着岛内民主化发展而发生变化的必然现象,也是“台独”路线在两岸与国际格局的现实政治情势下,经过陈水扁八年执政碰壁后,民进党对其被动反思、重寻出路的结果。

绿营认为,“广义台独”路线一方面有利于避开蓝绿争议,避开“台独”引发战争从而危及台湾生存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因该路线更注重于价值、制度、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打破岛内非蓝即绿、非统即“独”的对立,扩大“台独”势力的社会基础,团结内部一致对外,而且更有利于“台独”势力寻求外部支持,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价值同盟的支持,并与之结成更为牢固的伙伴关系,有利于台湾守住这个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推销并扶持的“民主成功案例”。目前,“广义台独”路线可以说是绿营的主流选择。

此外,绿营对“广狭义台独”的划分,也外溢到绿营舆论对民意走向的判断和对民众政治取向的型塑。“维持现状”“永远维持现状”“先维持现状看情况再独立”,以及其他“拒统”的民意,被绿营简单粗糙地、有意无意地全部归类为“广义台独”的范畴之内,并抛出“岛内八成以上民众是广义台独派”之说。

猜你喜欢

蓝绿绿营民意
影响活力分布特征的城市蓝绿空间耦合关键因素
——基于上海市长宁区130个样本的研究
利用SWAT模型分析乌江流域蓝绿水时空分布特征*
建议究竟代表多少民意
蓝绿橙渐变色
曾国藩为什么不让绿营转型,而是另起炉灶拉起湘军?
直接民意、间接民意及司法应对——分类学视角下对司法与民意关系的再审视
蓝绿激光水下通信技术综述
清前期“改土归流”地区的绿营变迁研究——以贵州大定镇为例
绿营聚众数万搅局“陈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