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国良:愿得佳石三千 刻尽天下美文

2019-06-24摄影苗卫钟

河北画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河北师范大学美文篆刻

文 / 萧 山 摄影 / 苗卫钟

在方寸的春秋里,他用坚持镌刻着朴实的生命,用执着书写着别样的人生。一种近乎宿命的追求,十几年来,坚如磐石。而这只是源于一种发自心底,最为朴实的热爱。

艺术的成功离不开长久的坚持,做人的成功正如篆刻一样,方圆之中,横竖交融。

他说,愿得佳石三千,刻尽天下美文。

逻辑慎密,侃侃而谈。与李国良交流,会时时感觉到他言辞间的循循善诱。也许是习惯了授课,多年在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师大汇华学院等院校的书法篆刻教学工作,让李国良身上多了些许书卷气息。

李国良真正的接触篆刻艺术,是在高三毕业,那时候正等着大学录取通知书,时间充裕,于是报了个书法篆刻培训班。

“当时培训班有将近五十人,老师是保定地区的书法教育家白建军先生。我们师兄弟们在一起跟白老师学习了两个月,可以说是痛并快乐着。”李国良说,每天早晨六点多钟,白老师就把他们叫起床,写一小时的书法作品,然后每天下午,必须刻两方印,如果没有进步的话,就翻倍,“我们当时进步特别大,我是入门最晚的,水平也是最差的。但一路走到现在,唯有我还在搞篆刻,我的那些师兄弟们都没有坚持下来。”清吴梦祥说,“或作或辍,一暴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在艺术的道路上前行,就像长跑一样,谁能坚持下去,谁能跑到最后,谁就有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上大学期间,有幸结识了河北师范大学著名的书法教育家寇学臣老师,寇老师说,既然你这么喜欢篆刻,我给你介绍一位省内的名家吧!于是在一天晚上,寇老师把河北省书协篆刻委员会副主任赵工先生请了过来。”

如果说培训班的白老师给了李国良最初篆刻的启蒙,那么后期赵工老师的悉心教导,让他真正走上了篆刻的道路,而这一走,就是近二十年。

在李国良的眼里,“篆刻是一门高贵的艺术,流着贵族的血液,但社会发展到现在,篆书、篆刻已经远离了实用的范畴”,之所以会专门从事这门艺术,李国良认为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带有历史使命的,而他的使命就是把篆刻这门优秀的艺术传承下去。

送寒余雪尽 迎岁早梅新

礼别尊卑

花好月圆人寿

花长好月长圆人长寿

正眼法藏 涅槃妙心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寿如金石佳且好兮

林泉做伴 风月相知

雪胎梅骨花知己

假道伐虢

擒贼擒王

身处城郭而心在林泉

声东击西

对于篆刻创作,历代印人都有着自己的心得,明代周公谨说过:“作者苦心,正须识者珍重,若不珍重,作亦徒然,不如不作,故不刻者有十:篆不配不刻,器不利不刻,兴不到不刻,力不余不刻,遇俗子不刻,不是识者不刻,强之不刻,求之不专不刻,取意不佳不刻,非明窗净几不刻。而后刻之,则无有不精者矣。”朱简也谈到:“识者珍重亦须作者精诣,若不精诣则不可作。故不可刻者四:不通文意不可刻,不精篆学不可刻,笔不信心不可刻,刀不信笔不可刻。有不可刻而刻之,则无有不谬者矣。”由此可见,想出一件精品还是很难的,十几年来,李国良矢志于篆刻的研究和教学,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唯有刀石碰撞,寂寞与冷清并没有让李国良产生一丝的悔意。“我搞篆刻,只出于一个朴素的念头,就是热爱。当双手拿起刀子和石头,刀子在石头上划过,那喀喀的声音传进到耳朵,我认为那是一种享受,对于我来说那是一种福分。”

梅花扇面

修竹

猜你喜欢

河北师范大学美文篆刻
贺河北师范大学百廿校庆
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油画作品选登
美文欣赏
美文阅读
James Hutton
篆刻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动漫美文
动漫美文
养生八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