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保水剂施用量对土壤水分和马铃薯生长特性的影响研究

2019-06-24王霞玲郭凯先黄佳盛苑冬生

节水灌溉 2019年6期
关键词:脯氨酸施用量抗旱

王霞玲,郭凯先,黄佳盛,苑冬生

(1.青海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宁 810001;2.青海省流域水循环与生态重点实验室,西宁 810001;3.青海省水资源高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宁 810001)

香日德位于高原,深居内陆,属大陆性气候,具有光照充足、辐射强烈、气候温和、热量条件好、日温差较大有利于作物果实积累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适宜种植马铃薯等多种作物,但其降水稀少,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可利用水资源有限,严重限制了马铃薯产量及品质,制约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1-3]。因此,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当地现有水资源和保水技术提高马铃薯产量、品质等成为近年来的研究关键所在。目前有不少研究表明,在农作物生产中,合理使用保水剂对农作物增产提质、节水抗旱产生显著有利影响[4-6],但不同保水剂在不同气候、不同土壤应用效果差异较大[7]。吉林省农业汇泉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耕农抗旱宝”在东北地区广泛示范并推广,应用效果良好,但其在青海省应用研究却未见报道。因此,为探求“耕农抗旱宝”在青海省柴达木地区马铃薯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及最佳施用量,本试验开展“耕农抗旱宝”不同施用量对马铃薯生长特性及产量品质等的影响,为该地区使用“耕农抗旱宝”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试验区位于青海省香日德试验站,该地区海拔2 984.6 m,东经97°47′,北纬36°3′,年平均降水量166.8 mm,多年平均气温为3.1~4.4 ℃,年蒸发量2 285.4 mm,属于干旱地区。土质以沙壤土为主,质地为壤质,土质适宜种植,作物种植一年一熟,属于灌溉农业区。0~100 cm土壤平均容重为1.50 g/cm3,耕作层田间持水量为25%,土壤平均养分含量:铵态氮为2.69 ppm,速效磷为26.89 mg/kg,速效钾为202.87 mg/kg,有机质18.7(%),pH值为8.44,电导率为399。

1.2 试验材料

马铃薯种子选用当地常规品种“青薯6号”,保水剂选用吉林省汇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耕农抗旱宝”。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有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不施用“耕农抗旱宝”,试验组设置施用22.5、27、31.5 kg/hm23个水平,共4个处理,分别以CK、F1、F2和F3表示,每个处理3个重复,共12个小区,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

马铃薯于2018年4月8日种植,2018年9月29日收获,生长期为173 d。小区面积为2 m×3.3 m=6.6 m2,株行距分别为50、60 cm,每个小区在种植前1周施有机肥,种植时施二胺1斤,“耕农抗旱宝”伴底肥一起施入种植小区,最佳施用深度10~15 cm。灌水量取青海省地方标准灌水定额的50%,其他外界因素均一致。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1)土壤含水率。在每次灌水前1 d、灌水后第1 d、第2 d、第4 d、第6 d、第9 d、第13 d,分别测定10、20、30、40、60、10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具体做法:在每个试验小区定点安装土壤水分探管,采用英国进口的PR216进行读数并记录。

(2)土壤容重-环刀法。马铃薯收获期,在小区合适的位置挖深度为40 cm的剖面,环刀取土带回实验室测定。

(3)马铃薯形态指标。在马铃薯苗期,从每个小区随机选取3~5株长势均匀的植株挂牌标记,并分别在其苗期、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和淀粉积累期测定其株高、径粗、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脯氨酸含量。株高利用0.1 cm的卷尺测量从土壤表面到作物生长点的拉伸高度;径粗用0.01 mm的电子游标卡尺测量;叶片叶绿素含量采用美国进口的CCM-200叶绿素测定仪测定;叶片脯氨酸含量:取叶片,装入自封袋标记,用液氮保存,带回实验室,采用“茚三酮”法进行测定。

(4)产量。待马铃薯成熟后,首先挖每个小区的标记株,数其株结数、称量单株产量;然后每个小区单挖单收,用量程为150 kg的电子秤称重,最后换算成公顷产量。

(5)品质。马铃薯成熟后,将每个小区标记株的马铃薯取回实验室,分别测定其水分、蛋白质和淀粉含量。

1.5 数据处理

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3进行数据处理,DPS9.0进行相关数据方差分析,Origin9.0进行图表绘制。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耕农抗旱宝”施用量对马铃薯地土壤含水率的影响

试验观测马铃薯灌水后不同土层土壤含水率变化,不同“耕农抗旱宝”施用量状况下,各土层土壤含水率变化不一致,分别见图1-图6。图1-图6表明:10~100 cm土层,随着灌水后时间的延长,土壤含水率呈逐步下降趋势(除降雨影响),但下降幅度不同:10 cm土层不同处理F1、F2、F3、CK降幅分别为2.47%、3.97%、1.99%、7.18%;20 cm土层4个处理降幅分别为3.04%、4.34%、3.64%、8.34%;30 cm土层4处理降幅分别为3.10%、4.61%、4.96%、7.39%;40 cm土层4处理降幅分别为2.69%、5.98%、4.40%、6.67%;60 cm土层4个处理降幅分别为3.62%、2.59%、3.94%、5.38%;100 cm土层4个处理降幅分别为1.36%、1.60%、1.18%、2.06%。总体来看,1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降幅均表现出对照组>试验组,这主要是由于“耕农抗旱宝”发挥保水效果引起的。并且在灌水前各处理土壤含水率基本相同,灌水后逐渐出现差别,可见,“耕农抗旱宝”发挥作用要以一定的水分为前提。

图1 10 cm土层含水率

图2 20 cm土层含水率

图3 30 cm土层含水率

图4 40 cm土层含水率

图5 60 cm土层含水率

图6 100 cm土层含水率

2.2 不同“耕农抗旱宝”施用量对马铃薯地土壤容重的影响

土壤容重与土壤孔隙结构有密切关系,“耕农抗旱宝”对土壤容重有一定的影响,不同处理土壤容重结果见表1。由表可知,马铃薯收获期的土壤容重表现为试验组<对照组,差值为0.048 g/cm3,0~30 cm土层土壤容重降低3.04%。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不施“耕农抗旱宝”处理,施用“耕农抗旱宝”可有效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孔隙结构。

表1 土壤容重结果表(收获期) g/cm3

2.3 不同“耕农抗旱宝”施用量对马铃薯形态特征的影响

马铃薯株高、径粗是反映其地上部分生长情况的重要指标。由图7、8可知,马铃薯从苗期到淀粉积累期,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各处理的株高、径粗均呈上升趋势。不同处理对马铃薯各生育期的各指标影响程度不同。株高在苗期表现为F1>F3>CK>F2,块茎形成期表现为F1>F3>F2>CK,块茎膨大期表现为F3>F2>CK>F1,淀粉积累期表现为F3>F2>F1>CK,这说明“耕农抗旱宝”的施用对马铃薯的株高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随着生育期的推进,作用效果逐渐发挥,这可能与“耕农抗旱宝”具有先吸水后释水的特性有关;径粗在苗期表现为F1>F3>F2>CK,块茎膨大期表现为F1>CK>F3>F2,块茎形成期表现为F2>F3>CK>F1,淀粉积累期表现为F3>CK>F2>F1。说明“耕农抗旱宝”的施用可促进香日德马铃薯径粗的生长,但在各生育期影响程度不同,这主要可能与不同时期外界降雨对其产生影响不同有关。各时期各指标各处理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图7 “耕农抗旱宝”对不同生育期马铃薯株高的影响

图8 “耕农抗旱宝”对不同生育期马铃薯径粗的影响

2.4 不同“耕农抗旱宝”施用量对马铃薯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其含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马铃薯植株的光合效率,延缓植株衰老,增强对干旱逆境的适应[8]。由图9可知,马铃薯叶片叶绿素含量随着其生育期的推进呈单峰曲线变化,在块茎膨大期,各处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高于其他生育期。苗期和块茎形成期叶片叶绿素含量表现为F1>CK>F2>F3,块茎膨大期表现为F1>F2>F3>CK,这说明适量的“耕农抗旱宝”施用可提高马铃薯的光合能力,促进马铃薯叶片中叶绿素的积累。各处理间叶绿素含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图9 “耕农抗旱宝”对不同生育期马铃薯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脯氨酸是植物细胞质中一种游离氨基酸,可以维持细胞内酶的结构,减少细胞内蛋白质的降解[9],在正常条件下,其含量较低,但在逆境条件下,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增加,并与逆境的强度和植物的抗逆性有关[10]。由图10可知,马铃薯叶片脯氨酸含量随生育期的推进逐渐增加,各时期均表现出对照组>试验组,苗期、块茎形成期和块茎膨大期叶片脯氨酸含量均表现为CK>F1>F3>F2,在苗期各处理间差别较大,到块茎形成期和块茎膨大期,处理间差别较小;淀粉积累期表现为CK>F3>F1>F2;这说明“耕农抗旱宝”的施用可减小脯氨酸的积累,增强其抗逆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马铃薯的干旱胁迫,但用量过大时,反而减轻其逆境胁迫,这可能是因为“耕农抗旱宝”用量过大,使得马铃薯叶片膜透性增大,膜损伤程度增大,渗透调节物脯氨酸含量增加所致。

图10 “耕农抗旱宝”对不同生育期马铃薯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2.5 不同“耕农抗旱宝”施用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如表2所示,在香日德大田试验下,“耕农抗旱宝”不同处理对灌溉马铃薯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存在着不同的影响。各处理下马铃薯株结数表现为CK>F3>F2>F1,单株重量表现为F3>F2>CK>F1,F3的单株产量大于其他处理,与对照组相比,F3、F2的单株产量分别高出25.6%、12.0%;产量表现为F2>F1>F3>CK,F2处理产量为45 150 kg/hm2,较对照组增产13.2%,F1处理产量为43 850 kg/hm2,较对照组增产9.9%,F3处理产量为41 425 kg/hm2,较对照组增产3.8%;从显著性来看,各处理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据此,可判断对柴达木地区而言,马铃薯种植时“耕农抗旱宝”施用量以F2为最好。

表2 “耕农抗旱宝”对香日德马铃薯产量构成要素及产量的影响

2.6 不同“耕农抗旱宝”施用量对马铃薯品质的影响

马铃薯中的蛋白质和淀粉是衡量马铃薯品质的重要指标。如表3所示,“耕农抗旱宝”不同处理对灌溉马铃薯品质有不同影响。马铃薯水分表现为F2>F3>CK>F3,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蛋白质含量表现为F1>F2>CK>F3,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淀粉含量表现为F2>F1>CK>F3,处理F2和F1的淀粉含量高于对照组,分别高52.26%、1.95%,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对于食用马铃薯,其食用价=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100,食用价越高,其营养价值越高,通过计算,处理F1的食用价为17.05,高于F2。

表3 “耕农抗旱宝”对马铃薯品质的影响

3 结 语

综合上述试验结果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率增大,下降幅度各有不同。在“耕农抗旱宝”施用层,同层土壤含水率降幅表现为对照组>试验组。在一个观测周期内,第一次灌水前,各处理间土壤含水率基本一致,灌水后逐渐出现差别,可见,“耕农抗旱宝”发挥作用要以一定的水分为前提,该结果与穆俊祥[11]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随着灌水后时间的延长,试验组与对照组降幅差距逐渐减小,这可能与“耕农抗旱宝”具有先吸水、保水,后缓慢释水的特性导致的,该研究结果与张朝伟、王慧勇[12,13]等研究结果一致。

(2)“耕农抗旱宝”的施用对土壤容重有一定的影响,相对于不施“耕农抗旱宝”,施用“耕农抗旱宝”可有效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孔隙结构。这一研究结果与侯贤清、李沼鹈[14-15]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

(3)“耕农抗旱宝”的施用对马铃薯株高、径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其施用量为31.5 kg/hm2时更加有利于马铃薯地上部分的积累,但与27 kg/hm2间未产生显著差异。

(4)在马铃薯不同生育期,“耕农抗旱宝”施用量为22.5 kg/hm2时,叶片叶绿色含量最最高,有利于维持马铃薯植株的光合效率,延缓植株衰老;施用量为27 kg/hm2时,叶片脯氨酸含量最低,有利于缓解干旱胁迫。

(5)在本试验条件下,“耕农抗旱宝”施用有助于马铃薯产量的增加和品质的提升,但并非施用量越大越好。施用量为27 kg/hm2时,马铃薯产量最高,较对照组增产13.2%;蛋白质含量以22.5 kg/hm2时最高,淀粉含量以27 kg/hm2时最高,食用营养价值以22.5 kg/hm2时最高。

猜你喜欢

脯氨酸施用量抗旱
国家药监局批准脯氨酸恒格列净片上市
春大豆施钼条件下最适氮磷肥施用量研究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L-脯氨酸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温室茄子氮、磷、钾素最大利润施用量研究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外源脯氨酸对缺硼下棉花幼苗生长、生理特性以及脯氨酸代谢的影响
植物体内脯氨酸的代谢与调控
浅析在防汛抗旱中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
山东省中西部梨优势产区施肥动态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