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鲤的几种病毒病及其防控方法(中)
2019-06-24孟思妤孟长明陈昌福
孟思妤 孟长明 陈昌福
(1.河南省新乡市康大消毒剂有限公司,453700;2.华中农业大学,武汉 430070)
3.疱疹病毒性乳头瘤(Herpesviral papilloma)
这种疾病由鲤疱疹病毒I型(Cyprinid herpesvirus I,CyHV-1)感染所致。这种疾病在中世纪的欧洲,作为鲤痘疮病(皮肤隆起)已被人们认识。日本的锦鲤、鲤也发生这种疾病。但是,几乎没有因该病致死的情况,患病鱼因外观受损而失去商品或观赏价值。当年鱼也发生该病,这种疾病主要发生于1龄以上的鲤。初夏至盛夏水温升高后,肿瘤组织退化、脱落而自然痊愈的情况较多。
这种疾病的主要症状是,多数病鱼的体表特别是鳍条基部可见白色隆起(图3)。在组织学检查中可见上皮细胞增生,以及增生的上皮细胞深入结缔组织。患部因上皮增生,若无出血基本上呈白色,并有弹性。内脏各器官没有发现病变,也未发现病变向脏器转移。实验结果表明,用此病毒感染2周龄的仔鱼,死亡率可达60%~95%;数月后,幸存鱼中肿瘤发生率很高。
对这种疾病的防控对策,由于在患病痊愈的鱼体脑组织可中检出该病毒的基因。因此,携带病毒的亲鱼可能传染下一代。另外,从体表脱落的肿瘤组织中也能分离出病毒。这些因素均有可能成为感染源。由于锦鲤通常是活鱼交易,以及将锦鲤拿到评价会上进行展示,故很难断绝病原体和锦鲤的接触。因此,根除这种疾病是比较困难的。
患病鱼在环境温度升高时肿瘤组织死亡、脱落而痊愈。在实验条件下将形成乳头瘤的鲤放入水温14~20℃的环境后,可见肿瘤退化,16天后,所有的个体均可自愈。
图3 示患病鱼体表和鳍条基部的白色隆起
4.鲤病毒性浮肿病(Viral edema of carp)
由鲤水肿病毒(Carp edema virus,CEV)感染引起,由于该病毒的感染使鳃上皮细胞增生,呼吸及渗透压调节发生障碍,被认为是导致感染鱼死亡的病因。这种疾病自1972年在日本广岛和新泻县发生流行以来,锦鲤的这种疾病迅速地蔓延至全日本。在孵化后(约6月份)至梅雨结束(约7月份)期间集中发病,现在该病的危害仍然很大。从秋雨时节发病死亡的病鱼中,以及被称为“昏睡病”的病鱼中分离到了相同的病毒。因此,有人认为上述疾病与这种疾病由相同病毒所引起。这种病毒在实验条件下也可导致鲤发病,并造成死亡。
图4 示病鱼身体浮肿的症状
图5 示病鱼鳃丝棍棒化并且有明显粘连现象
感染这种疾病后的症状是,病鱼漂游于水面,在池角、岸边以及进水口等处聚集。死亡数量急骤增多,数日可造成全部死亡。病鱼身体浮肿(图4),在尾柄部易判定,呈白色不透明状,眼球凹陷,鳃丝棍棒化,有明显粘连现象(图5)。另外,有时还伴有体表出血。血液学检查时,表现为红细胞压积上升,血浆渗透压下降,乳酸值上升等。
但是,最近发病的表现为,身体浮肿、鳃丝棍棒化及粘连的症状轻微,也不是短时间发生大量死亡,而是多见于1周至10天内逐渐出现死亡。
对于这种疾病较好的对策是,将发病鱼从饲养池取出,用0.6%的食盐水加抗菌药物药浴5~7天可治愈。但是,体型较小的幼鱼较难恢复,通常多在采卵时净化这种疾病。治愈的鱼可能携带病毒,对此应予以注意。另外,池中浮游植物对水质的净化,能抑制这种疾病的发生。
此外,发病池若不采取措施,由于飞鸟等将带毒患病鱼运走而传播病毒,可能导致病情扩大。因此,应用氯制剂对发病池进行彻底消毒。通常认为,此病毒通过亲鱼、成鱼传播。因此,消毒受精卵在防控病毒的感染上是有意义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