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雪乡的发展困境如何破局?

2019-06-24撰文岑梅玲子

中华民居 2019年1期
关键词:雪乡景区旅游

撰文岑梅玲子

雪乡折射出的“逻辑悖论”

市场供需决定产品的生存方式。既然有大量消费者能够承受雪乡的高价位,也就意味着市场供需关系的平衡性与合理性。

雪乡景区原名“双峰林场”,隶属于黑龙江省大海林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因其拥有着独特的雪景,经过媒体传播后,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乡村旅游景区。然而,2018年1月,因为“宰客事件”,雪乡曾一度陷入窘境。至2018年11月底,雪乡经过近一年的整顿后,重新开园迎客,为了表现诚意,还进行了价格公示。可结果是,雪乡又因价格偏贵的问题再次陷入舆论漩涡,“一番诚意”反而变成了“不怀好意”。雪乡就这样被硬生生地架在消费心理的天平上,全凭价格砝码来衡量价值的斤两。

其实,雪乡旅游的这一现象正是中国旅游市场的一个缩影。来势汹汹的舆论批判折射出当下中国旅游发展的“逻辑悖论”:一方面鼓吹高端化、高质量的价值供给,另一方面却有着大部分消费者不可承受的高价位之重;一方面国内旅游发展得如火如荼,各类旅游项目遍布中国大地,另一方面却又难以挽留日益增长的出境游大军。

同时,这里还存在着几个混乱的认知逻辑:第一,将稀缺性产品与普遍性产品的价值等同视之;第二,将小众消费与大众消费的价格等同视之;第三,将乡村旅游景区与传统旅游景区定价等同视之,将国内旅游与海外旅游价位等同视之。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有评论将雪乡与日本北海道的消费价格做比对。抛开客群市场容量及客群构成等因素,单纯地“以质比量”本身就存在着认知偏差。

市场供需决定产品的生存方式。既然有大量消费者能够承受雪乡的高价位,也就意味着市场供需关系的平衡性与合理性。如果一味拉低雪乡消费,以求让所有消费者都满意,那么,彼时的雪乡能否承受蜂拥而至的客流?它会不会从冰雪仙境逐渐沦为垃圾场,并最终从中国旅游版图上销声匿迹?

雪乡可不可以定高价?

我们先看看雪乡的住宿究竟是如何定价的。雪乡的住宿商家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酒店,二是民俗旅馆。所有酒店均划定了平日最高限价:普通标准间最高为880元/间/天,豪华双人房最高为1580元/间/天,商务套房最高为2580元/间/天。所有房型遇节假日还可以上浮15%到30%。民俗旅馆普通炕则固定为380元/间/天,节假日与平日同价,没有最高限价。其中,价位最贵的商务套房来自万嘉雪乡戴斯度假酒店。该酒店由美国戴斯酒店管理集团特许经营,隶属于海南珠江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那么,雪乡为提升服务品质,试图通过加强价格管理,规范销售流程,为何未能迎来市场的“返白”?

雪乡,一个中国东北边陲十八线小城景区住宿敢定出“天价”,凭什么?

解释“天价”的定价标准前,不妨先统一一个观点: “明码标价”是否等于“明码宰客”?众所周知,物以稀为贵,“奢侈品”的独特性和排他性是其定价基础。面对一个价值数万乃至数十万元的皮包、手表,中国消费者往往也是趋之若鹜,何时嫌贵?在有“民宿圣地”之称的浙江莫干山,住宿最贵达6000元一晚,众多消费者依然蜂拥而至,何谈被宰?如果说以上产品被赋予“资源稀缺性”,那么,雪乡是否具备同样的“资历”?

从地理位置上看,雪乡坐落于长白山脉张广才岭西南坡,占地面积17916公顷,其山体主峰老秃顶子海拔1686.9 米,为东北第二高峰,山顶终年积雪不化。同时受大陆性季风和海洋环境的影响,在山与山之间形成了夏季多雨、冬季多雪的独特山区森林小气候。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影响造就了雪乡两大特点。一是雪厚。这里冬季降雪早,雪期长,年平均降雪厚度可达2.5米。二是雪黏。这里的雪可以随物具形,自然形成的一个个雪蘑菇、雪豆腐、雪桌椅。更有意思的是,每一场雪后,在阳光和劲风共同作用下在雪的表面会形成一轮薄而透亮的褶皱,如此反复,便形成了奇妙的“雪年轮”。如此趣味的旅游体验,在国内恐怕只有在雪乡才能享受得到了。

各方面条件都在极力地“证明”雪乡是一种天然的“稀缺资源”,因此,雪乡完全可以依据价值对等原则并结合市场规律来进行定价。当然,需要同时指出的是,对于雪乡而言,如何定价并不是最重要的,如何提升雪乡民宿的品质、引入高端客流才是最重要的。总之,要由市场需求引导消费升级,让贵有贵的道理。

对于雪乡而言,如何定价并不是最重要的,如何提升雪乡民宿的品质、引入高端客流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明码标价、规范管理,雪乡可否自行决定价格,让市场去考验?

交通成本一直是影响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当这种“劣势”延伸到乡村旅游领域则问题显得更为突出。雪乡距黑龙江省会哈尔滨市约280公里,距中心城市牡丹江市约180公里。冬天,雪乡的生活物资皆是从牡丹江甚至哈尔滨市运输而来的,这无疑加大了雪乡景区的运营成本。

当然,如果只从成本考虑定价的高低,必然忽略了定价对成本的反向作用。因为,价格的背后还包含着市场价值、信息交流、动态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和因素。事实上,在明码标价背后,价格阈限(消费者心理上所能接受的价格界限)一直在发挥着重要杠杆作用。比如,通过对产品地域性的感知来确定心理价格,消费者往往会下意识地作出“越偏僻的地区价格一定越低廉”的判断。这也是为何众多网友会认为雪乡住宿价格偏贵的重要原因所在。

不过,有需求总有市场。因为雪乡资源的稀缺性,雪乡的定价同时也成了高消费人群消费阈值的下限。由此雪乡自然迎来了大量目标游客。据统计,2018年1月雪乡共接待游客29.45万人次,同比增长11.98%,旅游产值达2.9亿元,同比增长12.55%。如今,雪乡早已成为黑龙江乃至全国的一张冰雪旅游名片。

然而,雪乡在备受游客诟病的同时,还面临着发展困境。随着林区经济转型,林区人民由伐木劳动业转岗到旅游服务业,经营、管理、运营等各方面都需要从零起步。本地经营者缺乏经验,外来企业迅速扩张,全国游客纷至沓来,雪乡在知名度暴涨、身价倍增的同时,信誉危机、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也接踵而来,并成为制约其旅游发展的“天花板”。

消费升级自然倒逼旅游目的地进行供给侧改革。雪乡在实现旅游服务升级的同时,也要实现业态的升级。

雪乡发展困境该如何破局?

一是重塑诚信形象。雪乡应当尽快建立健全旅游领域信用记录制度、信用信息公示制度、诚信评价制度、诚信结果运用制度、社会监督制度等完善配套的制度体系。通过信用记录制度体系的重塑建设来维护雪乡的良好形象,努力与游客建立平等、互信的“主客关系”,把自己和游客都从“一锤子买卖”的消费博弈中解脱出来,从而打造诚信雪乡、文明雪乡旅游品牌。

二是扩展旅游空间。雪乡雪期长、降雪频繁、积雪期长达7个月,而真正意义上的旅游季只有3个月。于是个别商家开始趁机宰客,成为“一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害群之马。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产生这一问题的深层原因正是由于供给侧的不平衡,导致雪乡淡季清淡,无谋生之本。

消费升级自然倒逼旅游目的地进行供给侧改革。雪乡在实现旅游服务升级的同时,也要实现业态的升级。雪乡应当适当增加丰富多彩的雪地体验和娱乐表演项目,开发雪乡土特产、文创产品,将东北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特色文化融于旅游产品之中,逐渐形成品牌效益,从而带来更加广阔的旅游发展空间。

这个雪乡不是让穷人去的。这是个高消费的地方。既然雪乡已经明码标价了,只要没有什么暗箱操作,这只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符合市场规律。你认为贵,可以不去。没人去,雪乡自然就降价了。

——网友 心善人更爱

这个价格不贵啊,谁说国内景区一定要比国外便宜?只要明码标价,这就不算贵,非得便宜得跟坐公交一样,我还不去呢!肯定人挤人,还看什么雪?都挤化了。

——网友 农家土豆

他可以漫天要价,咱也可以拒绝上门。只有游客“用脚投票”才可能倒逼景区回归理性,合理定价。所有的坏毛病都是惯出来的,游客没理由掏钱惯他。

——网友 阳光日日

雪乡景区原名『双峰林场』,隶属于黑龙江省大海林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因其拥有着独特的雪景,经过媒体的传播后,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乡村旅游景区。

三是打好乡村旅游牌。目前,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方兴未艾,尤其是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全国各地都在布局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并已逐步形成“观光在景区,休闲在乡村”“白天在景区,夜晚住乡村”的旅游体验新格局。如此,精品民宿自然已成为乡村旅游的标配。对于缺少核心观光资源的乡村而言,只有把游客留下来过夜,才能最大化地激活乡村资源,充分满足游客的旅游体验需求。因此,住民宿、品民食、赏民俗、观民事、知民情、购民产等正逐渐成为大都市消费者周末的休闲生活方式。

“冬季乡村旅游目的地”是雪乡独一无二的卖点。雪乡可以通过开发传统文化资源,增强雪乡冬季的独特仪式感。比如,结合东北雪乡元素,推出独具特色的节庆歌舞表演节目,增添节日趣味性,吸引游客观赏并主动参与体验。在民宿设计上,一方面要迎合游客的现代居住习惯,满足其现代化生活需求,另一方面需要保留可观赏并可参与沉浸式体验的乡土情景。比如,融入东北民居及家具等代表性元素,让城市旅客感受到雪乡生活的温馨和朴实。

四是建立品牌化发展路径。依托现有旅游品牌优势,充分调动当地各方资源,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如此,更加有利于当地政府、林区工人及参与企业共享资源,稳步发展,做强做大“雪乡”品牌。

雪乡旅游的品牌传播应该注意三点:第一,应当将推广信息重点投向微信小程序、短视频等新流量渠道,植入流行主题文化来引爆网络;第二,要通过圈层化营销,让意见领袖、网络大V等成为品牌传播的种子用户,进一步影响不同圈层消费者。第三,通过创造超乎期待的旅游体验,建立与消费者的情感连接。例如,跟拍并发布雪乡民宿老板的日常生活视频,带领消费者更加直观地了解雪乡民宿的经营状态,以更理性客观的方式向市场传播和介绍雪乡的真实情况。总之,在品牌传播中要时刻关注新的流行方式、消费形态,打造雪乡独特的文化标签,才能沉淀更大的品牌价值。

目前,雪乡正处于乡村旅游发展的转型期,许多地方还有待进一步的挖掘和完善。尽管如此,许多其他乡村旅游项目仍然将雪乡作为对标项目,勾画着各自的未来愿景和远大前程。从这个意义上讲,雪乡有责任做得更好,以起到更好的榜样作用。

总之,如果对于“雪乡现象”不做深层次的思考与探讨,仅仅围绕价格问题进行口诛笔伐,不仅无益于雪乡自身的发展,更无益于国内其他乡村旅游项目的发展。对于雪乡而言,当务之急是:吸取教训,改进举措,谋求更好的发展。其他中国乡村旅游项目也应以此为鉴,避免重蹈覆辙。乡村旅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的不只是为游客提供怎样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如何共建一个诚信的人文和法制环境。如此,乡村旅游才能走得更远。

猜你喜欢

雪乡景区旅游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雪乡童话
《雪乡》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旅游
有一种雪,叫只有去过雪乡才懂得
“中国雪乡”:好一派北国风光
旅游的最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