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又在散布北极“中国威胁论”

2019-06-22胡欣

世界知识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中国威胁论北极理事会

胡欣

第11届北极理事会部长级会议5月初在芬兰罗瓦涅米举行。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发言中将中国在北极地区的活动视为“威胁”,污蔑中国有可能把北极变成“另一个南海”,宣称美国将加强在北极地区的存在,以抵制中俄的“攻击性行为”。对于此番言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驳斥为“颠倒黑白、别有用心”。

北极理事会成立于1996年,是重要的政府间合作平台,重点关注北极地区环境与发展,推动国际社会研究北极的自然变化,提高地区生活工作条件,促进可持续发展。它有三类成员,一是北极地区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丹麦、俄罗斯、挪威、瑞典、芬兰、冰岛;二是作为永久参与方的六个原住民社群代表;三是12个非北极国家的观察员国,包括英、法、德、西等六个永久观察员,以及中、日、韩等六个正式观察员。

北极地区拥有可观的油氣、矿产和生物资源,可谓“人类最后的宝库”。这里地理上比中东、非洲离中国更近,能便捷和丰富中国的能源获取渠道。同时,气候变暖带来的海平面上升,使得开辟北极航线的条件更加成熟,能减少中国到美洲、欧洲的海路运输时间。中国于2013年加入理事会,一直用和平开发、合作共赢的理念参与北极事务。2017 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冰上丝绸之路”倡议,拓展了共同开发北极的目标与功能。2018年,中国发布《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明确“近北极国家”的地缘身份,定义自身为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积极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强调愿与各方共同认识、保护、利用和治理北极。如今,中国在科考、勘探等领域稳步推进,中俄初步实现了北极航道互通,芬兰、挪威等国也积极建设北极铁路,希望连接俄港口以对接中国。以“冰上丝绸之路”为代表的北极开发具有良好前景,也契合北极理事会的初衷与目标。

在特朗普政府对华“火力全开”的时期,中国的每项政策都可能成为美国攻击的“靶子”。蓬佩奥在此次北极理事会会议上公开质疑中国进入北极开发研究的身份合法性,宣称世上只有“北极国家”“非北极国家”,“不存在第三种形式”。他还煽动相关国家抵制中国在北极的投资与建设,理由是“破坏环境”。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在环境治理中偏执奉行单边主义,给包括北极在内的全球环保行动带来倒退,此次理事会更因美国反对加入“气候变化”表述首次未能发表联合声明。为了“黑化”中国,美国还祭出了“安全威胁”说辞,其海岸警卫队发布的《北极战略展望》视中国为“北极战略竞争对手”,五角大楼年度《中国军力报告》21次提到中国在北极的“存在”(去年仅一次),北方司令部也警告要“防范中国在北极地区进行情报搜集活动”。

对中国的抨击折射出美国对自身北极政策的反思与焦虑。冷战时期,美国比较重视北极地区,在本土的阿拉斯加和本土以外的加拿大、格林兰都设有军事设施,以增强对苏战略预警和反应能力。在六个北冰洋沿岸国家中,除俄罗斯外,都是北约成员国。冷战后,北极战略地位明显下滑,奥巴马政府更多关注气候变化等议题,还停止了阿拉斯加沿岸地区的油气勘探。特朗普上任后改弦易辙,解除了勘探禁令,退出《巴黎协定》,试图不受限制地发挥美国优势占据资源勘探和争夺的先手,这些行为也致使美国在北极治理问题上影响力下滑。与此同时,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强化了在北极事务上的战略主动,美国的忧患意识急剧上升。美国将北极视为自己的“第四海岸”,在分析商贸、运输、能源机遇时担心其它国家的活动影响美国利益。去年,美军航母打击群在冷战后首次进入北极圈活动,同时美国开始建造新的破冰船,以缩小俄美同类船只数量的巨大差距。

蓬佩奥公开抹黑中国,除了意识形态顽疾作祟外,也暗藏为6月即将出台的北极战略造势。可以预料,特朗普政府的这份北极战略将继续黑化中国,为美国加大对北极战略投入制造依据。美国在此次北极理事会部长级会议上暴露无遗的狭隘利益观、特别是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双重标准,遭到芬兰和北欧国家和加拿大的激烈批评。

中国以开放、合作、共赢的态度参与北极事务,坚持科研主导,主张保护环境、合理利用、依法治理和国际合作。国际社会不难看出,中美在北极的所作所为,谁在维护国际社会共同利益,谁在挟私大搞污蔑栽赃。

猜你喜欢

中国威胁论北极理事会
北极有个“放屁湖”
北极兔乖乖,唱起歌来
第六届第二次理事会会议
北极
发明与创新理事会
发明与创新理事会
本刊理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