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打官司的浙江经验
2019-06-22马树娟
马树娟
2019年3月22日,在移动微法院的发源地宁波举行的一场“中国移动微法院”试点推进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述元宣布,最高人民法院决定将移动微法院试点范围从浙江省扩大至北京、河北、辽宁、上海等全国12个省(区、市)辖区法院。
据悉,移动微法院最早在余姚市法院试点。2018年1月,宁波市中院开展“移动电子诉讼”试点,移动微法院同期在宁波两级法院全面推开。同年9月10日,浙江省高院召开全省试点推广应用部署会,正式向全省法院推广使用移动微法院。
打官司只要“网上点一下”
王先生与苏女士2010年在宁波登记结婚,婚后两人长期定居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但最终两人感情殆尽,由于两人均为中国公民,无法在美国离婚。近日,王先生向户籍地所在的宁波市鄞州区法院起诉离婚。
承办法官了解到双方对离婚事宜、财产分割均已协商完成,只是在儿子抚养问题上还有分歧,考虑到当事人跨国来回不便,就向双方推荐了移动微法院。在法官的指导下,王先生和苏女士很快就在网上完成了实名注册,并在线进行了调解。经过半小时的调解工作,双方达成合意,并在线上签署了调解协议。
“到不了现场的原、被告双方,可以在网上参与庭审及调解。”浙江省高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当事人和律师只需在手机微信搜索“浙江移动微法院”小程序,便可进入“移动微法院”首页,页面上“我要立案”“我的案件”“在线调解”等9个功能模块呈九宫格排列,可网上办理20余项事务。
据介绍,如果当事人要提起诉讼,可以选择具有管辖权的法院,在手机端进行身份认证和人脸识别后,就可以对起诉状、申诉材料进行拍照上传。立案信息会实时地传送到内网系统,立案法官在后台收到后,符合条件的予以立案,如果不符合立案要求就会退回。老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立案流程。
同时,在微法院上,当事人还可以进行举证质证、文书材料的提交、文书的接收等工作。每个步骤都有提示、告知,便于当事人更好地掌握和遵循诉讼规则。借助“移动微法院”,法官也可以在手机上进行在线调解、文书送达等。
此外,微法院对部分常见的诉讼文书预制了格式样本,当事人在上传相关诉讼材料时,既可以拍照上传,也可以利用微法院上的模板生成功能,进行填空式输入,生成合乎法院规范的文书。
据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破产与清算庭工作人员介绍,“移动微法院”开通运行后,法官助理可以组织原被告双方在微法院平台上完成大部分证据的举证质证工作。对于法官而言,则可以根据双方证据交换结果,直接归纳争议焦点,随后进行有针对性地开庭,整个庭审也会更加紧凑。
记者了解到,在宁波中院和余姚市人民法院管辖范围内,除了刑事案件外,当事人之间的民商事纠纷,都可以通过微法院进行立案,提交证据、庭审。
余姚市人民法院法官袁冠飞介绍,“移动微法院”的运行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如果当事人觉得在某一环节觉得不适宜线上处理,那么可以随时转为线下。“微法院就像是列车,当事人可以自主决定在哪站上车,哪站下车。”
截至2019年3月,全省法院累计有15801名法院工作人员、105530名当事人和24672名律师在移动微法院实名注册,平台访问量已超过2855万人次,日均访问量超过15万人次,办理案件64万余件,一审民商事案件平均审理用时减少1.64天,执行案件平均执行用时减少2.28天。
移动微法院平台的运用,节约了大量时间和经济成本。据测算,全省各级法院每年可节省送达费用2000余万元。更为重要的是,“移动微法院”的引入,不仅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也给法官带来了诸多便利。由于程序性、事务性工作用时得到压缩,司法效率得以提升。
据统计,2018年上半年,宁波市全市法官人均结案116.91件,同比增加21.85件,执行干警执结数150.16件,同比增加18.85件。同时,在全市法院收案增加8%的情况下,平均审理天数首次出现下降拐点,审理天数下降11%。
直播法院抓“老赖”
对于诉讼当事人而言,案件审理完结后,法院的判决结果能否得到有效执行是颇为关键的一环。而微法院的上线运行,也让执行环节更加透明和阳光化。
据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胡蝶介绍,此前执行法官在接到执行申请后,会利用法院跟银行等机构对接的网络执行查控系统调查被执行人的财产情况,但这些工作很多申请人是不了解的,申请人往往会因为自己的执行案件迟迟没有进展产生一些不满情绪。
“而有了微法院以后,執行法官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定位等方式向申请执行人实时推送查封、扣押、司法拘留等节点信息,申请执行人也可以向执行干警发送执行线索,还能视频联系执行现场,执行环节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胡蝶介绍说。
2018年5月,余姚法院执行干警接到举报称,一起民间借贷案件的被执行人周某正在余姚某商店内,就立即前往现场将其抓获。该案申请执行人陈某通过“移动微法院”的视频连线见证了整个执行过程,并与被执行人在线达成执行和解。当晚,周某的家人就带着3万元现金来到法院,该案顺利执行完结。
宁波中院工作人员崔慧海告诉记者,执行信息的公开透明,也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执行工作的进展,促成案结事了。
他举例道,曾有一起执行案件,执行法官通过多渠道查询被执行人的财产情况,发现其名下确无可供执行的财产。为了争取当事人对执行工作的理解和信任,执行法官在前往被执行人住所继续查找线索时,将现场视频、图片等信息通过微法院平台发送给申请执行人。看到被执行人家庭窘迫的境况后,申请执行人主动降低了执行标的额。后来在执行法官的调解下,双方达成和解。
据悉,移动微法院平台的见证执行功能,让当事人真切感受到了执行进程,有效地解决了申请人因执行过程不透明而导致的对执行法官不信任等问题,微法院系统开通后,法院执行方面的信访率下降了17%。
技术推动司法变革
腾讯公司智慧法院项目负责人吴平平介绍,“移动微法院”依托具有广泛用户基础的微信开放平台,不过其并不是简单将线下流程搬到线上,而是充分地发挥了移动端的特点和优势,依托小程序平台的链接能力和技术能力,实现了从立案到证据交换、调解开庭、执行全流程在线流转。
为了确保“移动微法院”的顺畅运行,记者了解到,平台不断引入最新的人脸识别、语音识别、区块链等技术进行迭代优化。如基于腾讯优图实验室研发的视频活体检测、人脸对比技术,可以秒级确认用户的身份是否真实有效。
此外,据宁波中院工作人员介绍,借助腾讯视频云技术的支持,目前庭审的视频画面延时已缩短至0.5秒以内,能很好地满足远程庭审对于实时通话低延时、连贯性的要求。在当天的现场演示中,记者注意到,从北京到宁波中院庭审现场的连线,实时影像清晰流畅,几乎感觉不到延时。
宁波两级法院移动电子诉讼平台的建设运行,也是近几年来我国智慧法院建设的缩影。2017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加快建設智慧法院的意见》提出,加快建设智慧法院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人民法院适应信息化时代新趋势、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的重要举措。
记者了解到,在2018年4月9日召开的“全国移动电子诉讼试点工作新闻发布会” 上,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腾讯公司微信小程序为技术支撑平台,以宁波“微法院”为样本,建设全国法院移动电子诉讼平台。2018年9月10日,浙江高院召开全省试点推广应用部署会,正式向全省法院推广使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制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认为,互联网领域的创新,很多是通过引入先进技术降低交易成本,进而实现普惠经济。智慧法院的建设亦是如此。
“无论是‘移动微法院,还是互联网法院,尽管其在管辖案件的类别上存在差异,不过都采用了网上立案、网上交换证据等方式,这也体现了法院系统、司法机制对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的拥抱态度。”刘晓春认为,互联网技术的引入,对于司法创新会带来巨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