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县孟庄聚落的经济模式
2019-06-22赵茜
摘 要:从新石器时代早期农业开始萌芽,到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农业占经济生活的主要地位为止,可分为两类经济模式:其一是狩猎采集经济,其二是农业经济。二者虽同时存在过,但比重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不断发生变化,最终农业经济完全取代了其他经济模式,成为人类经济生活的主导。文章以新乡市博物馆馆藏孟庄遗址生产工具为例,分析辉县孟庄聚落,尤其是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经济模式产生原因。
关键词:辉县孟庄遗址;新石器时代;狩猎采集;生产工具
1 辉县孟庄遗址
河南辉县孟庄遗址位于河南省辉县市孟庄镇,是新石器时代至商代的历史遗址,1992年7月至1995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乡地区文管会、辉县市文保所联合组成工作队对孟庄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河南辉县孟庄遗址面积25万平方米,孟庄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夏商更替等主要历史事件提供了重要资料,为建立该地区的考古学编年序列提供了条件,也为研究各个时期的建筑艺术、文化面貌提供了新材料。
1951年,辉县人民在兴修孟庄渠时发现了鸵鸟蛋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鉴定,其属于“安氏鸵鸟蛋”化石,距今已有50万年之久,中科院随即对孟庄进行了决定辉县悠久历史上限准确时间的考古调查。经实地勘察和反复考证,认定这里是以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为主,兼有夏、商、周文化的古文化遗址,时代相当于新石器时代开始的标志。它表明大约在6000年前,这里就已经有人群居住。鉴于该遗址的重大价值,河南省人民政府将其命名为“孟庄遗址”,并于1963年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该遗址文化十分丰富,持续时间较长。遗址最下层是距今8000~7000年的裴李岗文化层,向上依次堆积为仰韶文化层、龙山文化层、二里头文化层等。尤为重要的是,遗址内发现了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及商代晚期三座相叠压的城址。其中龙山文化城址的面积13余万平方米,包括城垣、城门、护城河和城内一批房基、灰坑和水井等遗迹。孟庄遗址面积大,文化内涵丰富,它的发现第一次在豫北地区建立起一个较系统的考古学编年序列,为研究该地区的考古学文化提供了依据。
2 孟庄遗址出土石制品分类分析
2.1 狩猎采集工具
2.1.1 细石器
细石器在辉县孟庄遗址中出土数量最多,种类可分为刮削器、雕刻器、石叶、石核、石片等。
2.1.2 坠石
坠石主要可为两类:一类是卵形坠,另一类是板形坠。卵形坠是用天然椭圆形光滑的卵形石块制成。
2.1.3 石球
直接选用河卵石,表面比较光滑。推测石球可能是较为原始的狩猎工具。
2.2 农业工具
农业工具主要有铲、斧、锛、凿、刀、镰、镞等。
2.2.1 斧
斧分三式。一式:平面呈长方形,平顶,双面刃,形体较厚;二式:平面呈长方形圆角,双面平刃,锋利;三式:长方形,弧顶,刃部稍残,一面近平。
2.2.2 锛
锛分二式。一式:长条状,单面刃,顶部一角略残,弧角,一面平直光滑,另一面为圆弧形,断面呈半圆形;二式:长方形,孤顶,一面残,单面平刃。磨制光滑。
2.2.3 凿
凿分二式。一式:单面平刃,平顶,通体磨光;二式:黑石磨制而成,形体较小,单面平刃。通体磨光,棱角分明,造型美观。
2.2.4 刀
刀分三式。一式:双面弧刃,直背,中间穿两个圆孔;二式:直背,单面直刃,中间穿一两面对凿的圆孔;三式:直背,双面弧刃,圆角,上部穿三个圆孔,圆孔两侧有对称凹棱。
2.2.5 镰
镰分三式。一式:曲背,宽长条形,刃内弧,单面刃残长;二式:T长条形,形体较小,曲背略厚,双面外鼓,弧刃;三式:平面形状近三角形,形体较长,平刃,刃部有一缺口,中间穿一对钻圆孔。
2.2.6 镞
镞分二型。A型:平面形状近似树叶;B型:窄扁體略长,断面呈六棱形,尖部、挺部均残。
2.3 其他
指性质不明的石器,无法判断这些工具是与农业生产活动有关,还是与狩猎采集获活动有关,如石磨棒、石磨盘。西藏希蒙地区的珞巴族、云南的独龙族就是使用石磨盘和石磨棒碾磨谷物。在新兴的工具出现之前,石磨盘和石磨棒才是重要的谷物加工工具。
2.4 分析
在生态环境相对优越的孟庄遗址文化时期,狩猎采集经济的发展最适应于当时的环境。“临近河流,周围低矮的丘陵供应着可以利用的动植物资源。大量核桃果核的出土,可能反应着此类植物的丰富与人们较高利用频率。”
孟庄遗址还发现有大量狩猎采集工具,石质和骨角蚌质兼有。其实,真正用于渔猎活动的工具并不限于这些,并且渔猎工具都制作得非常细致。同时我们在孟庄遗址又发现很多野生植物果的遗迹,如榛子、山胡桃和小叶朴等。还有大量野生动物的遗骸,主要可分为兽类(以鹿类为主)、鱼类(个体相当大)、龟鳖类、蚌类和鸟类等。从这些植物残骸、动物遗骸、狩猎工具可以看出,当时人类对狩猎采集经济模式和自然资源依赖度很高,我们可以认为,在孟庄遗址狩猎采集经济必然占有重要的地位。
3 总结
在新石器时代早中期,把细石器归于与狩猎采集经济有关的工具应无异议。另外,现在判定为是农业工具的工具,若以后证明了某种工具或某几种工具并非是农业工具(时间限定在新石器时代早中期),而是狩猎采集工具,那么其结果并不会否定本文的结论。即随着农业工具数量的下降,其所占比例必然减少,相对而言,狩猎采集工具比例必然上升,那么狩猎采集经济的比重就会上升。由于缺乏必要的条件,并没有对孟庄遗址出土的所有石器进行微痕分析。
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遗址中的大量动、植物遗骸以及生产工具的遗存,都为我们研究当时的生产生活状况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研究依据。人类之所以对自然资源和自然工具的依赖度极高,是因为当时的自然环境相对稳定,即食物供给充足稳定,所以人类迁移较少,生活相对安定。当环境发生改变时,狩猎采集经济模式就会走下坡趋势,终将会逐渐被另一种经济模式所取代。
笔者翻阅了大量的研究资料,现存的很多文章都比较模糊和笼统,本文希望引入一种新的方法,分类分析遗址中出土的所有石制品,为研究新石器时代农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袁广阔.孟庄龙山文化遗存研究[J].考古,2000(3).
[2]袁广阔,潘伟斌,杨文胜,等.河南辉县市孟庄龙山文化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2000(3).
[3]郑杰祥.河南龙山文化分析[J].开封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4).
[4]安志敏.中国中石器时代考古[M]//夏鼐.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
[5]张之恒.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几个问题的探讨[J].考古与文物,1984(1).
[6]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
[7]宋兆麟.我国的原始农具[J].农业考古,1986(1).
[8]王吉怀.史前遗存中的生产工具和建筑工具的比较研究[J].考古与文物,2000(6).
[9]安志敏.中国史前的农业[J].考古学报,1988(4).
[10]严文明.中国史前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J].文物,1987(3).
[11]曾骐.我国新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综述[J].考古与文物,1985(5).
[12]刘壮已.中国古代的石耜[J].农业考古,1991(1).
[13]王吉怀.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渔猎经济的考察[J].华夏考古,1992(2).
[14](澳大利亚)刘莉:中国史前的碾磨石器、坚果采集、定居及农业起源[C]//石兴邦.纪念何炳棣先生90岁华诞论文集.西安:三泰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赵茜(1983—),女,本科,助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陈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