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万多个热线电话解民困聚民心
——贵州扶贫专线开通四周年纪实
2019-06-22梁圣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梁圣
扶贫专线一头连着党委政府,一头连着贫困群众,每一通电话都承载着一份希冀与责任。4年间,扶贫专线共接听来电4万多个,回访去电1.5万余个,其中有效来电24299个,咨询类17626个,诉求类6062个,举报类538个,建议类36个,捐赠类37个。
截至2019年11月13日,省委、省政府扶贫专线开通刚好满4年。联系群众、了解民情、为民分忧、扶危济困,自2015年11月13日开通以来,扶贫专线已成为一条助力脱贫攻坚和民生保障的桥梁纽带,直达民心。
1400多个日夜值守,24小时风雨无阻。满载贫困群众诉求的万千来电,填补了政策宣传的盲区,也为掌握一线动态、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开展明察暗访提供了有效线索,推动监督了政策的落地生根,以参谋之力,纾群众之困,为全省脱贫攻坚发挥了积极作用。
初心不忘 热线不冷
“喂,你们在哪里?我要过来,带两斤腊肉感谢你们。”电话那头,是铜仁市万山区下溪乡兴隆村的六旬老人杨顺良沙哑又急迫的声音。此前,他通过拨打扶贫专线,经过转办,解决了低保领取问题。
像这样的感谢电话,有很多。贫困群众用最质朴的方式和语言,传达他们的谢意,电话的一来一往间,传递着全省上下同心同力决胜脱贫的热度。
“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这份沉甸甸的承诺,是成立扶贫专线伊始的初心。
2015年11月2日,省政府第65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设立扶贫专线电话,并向社会公布;同年11月13日,省政府扶贫专线(0851—86833668)正式对外开通运行;2017年8月,省政府扶贫专线更名为省委省政府扶贫专线;2018年,扶贫专线与全国统一扶贫监督举报电话12317合并运行。
历经4年,这个专门为贫困群众设立的热线电话,已成为连接省委、省政府与贫困群众之间的“直通车”,成为全国第一条省级党委、政府扶贫的热线电话。
精准监督 全省覆盖
一个电话,一声你好。毕节市七星关区木瓦村村民樊艳英,拿到了全家危房改造的补助金;桐梓县水坝塘镇中山村的罗霞,搬进了多年盼望的安置房……
4年来,扶贫专线接到了来自全省88个县市区,1300多个乡镇,4万多名群众的来电,涉及教育、医疗、住房、创业、搬迁等11个方面的困难问题。
仅2019年以来,专线就接听了10884个,咨询类9501个,诉求类1296个,举报类87个。
4年间,省领导对专线累计批示达300多次,特别强调,对待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要设身处地、将心比心,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要千方百计、尽心竭力。
为真正让扶贫专线发挥作用,贵州还建立了《扶贫专线办理办法》《接话工作规则》等规章制度,按照接听受理、汇总报告、逐条转办、限时反馈、回访群众的流程办好群众来电事项。在专线转办中,要求承办单位限时反馈办理结果,保障群众合理诉求得到及时办理,对超时反馈、未反馈和办理不到位等情况实行通报、约谈、问责等量化考评等。全面听取贫困群众的声音,为解民困提供坚实保障。
发现问题 激发新动力
遇事不用急,困难找专线。在各媒体平台及基层干部的宣传下,扶贫专线在群众间流传开来。
“很热情,也很专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打了这个电话,没想到回答这么详细,让我对铁皮石斛种植有了更多的信心。”兴义市德乌镇传山宝村吴朝飞在回访中,对扶贫专线的专业指导竖起了大拇指。在村里,听到吴朝飞一个电话就直通省委、省政府,大家都默默记下了这个号码。
在扶贫专线的微信公众号里,有3万多粉丝关注。4年来,扶贫专线采取人工接听和语音留言的方式,24小时受理群众来电,对待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分析、对问题的整理归类、对地域的划分区分,实地调查研究,撰写了涉及对象认定、教育扶贫、住房保障、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等方面的专题报告报送省领导参阅。
这一举措,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积极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群众俨然成为了基层问题的发现者和政策落地的监督者。通过受理群众举报的问题线索,一些扶贫领域的违规行为得到及时查处,扶贫领域优亲厚友、吃拿卡要,不作为、乱作为和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行为得到遏制,扶贫干部作风得到转变;通过询问群众,了解扶贫政策“最后一公里”落实情况,有效监督了基层干部严格按政策、按程序办事;按照“先暗访农户、再通报整改,不打招呼、不透露行程”的原则,对弄虚作假和欺上瞒下行为形成了强大的震慑作用。
4年来,省委、省政府扶贫专线与全省88个县(市、区)的群众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在贵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征程中,扶贫专线将继续保持初心,认真倾听每一位群众来电,准确记录信息和事项,解民情,分民忧,结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