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字理,固文化之本
2019-06-21洪欢
洪欢
【摘要】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应注意教育学生了解汉字演变、丰厚学生民族素養,本文通过若干实践案例,从审美能力培养、汉字思维能力发展、传统文化理解等方面阐述了如何运用字理识字法在一年级识字教学中提高学生识字兴趣,强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字理 识字教学 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045-02
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袁晓园曾经说过:“世界上唯有汉字有字理。”汉字是中国文化故事的目录,可以说有多少个汉字就有多少个故事,汉字之中浓缩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文化,堪称音形义完美结合的艺术品。
一年级识字教学是我们基础教育的基础,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曾提出“应充分考虑汉字的特点,以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同时,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初步领略汉字的文化内涵。”因而,我们有必要从一年级开始,让我们的学生适当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追溯汉字的源头。让他们真正领略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丰厚他们的民族素养,巩固他们的文化之本。
从2016年开始,一年级正式开始使用部编版的语文教材。一年级教材安排先识字再学拼音,而且由原来的8课调整为10课,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的要求,突出了识字的重要性。低年级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是打好语言基础的关键。科学研究证明,儿童年龄越小,语言发展能力就越强。在部编一年级的教材中,全年要求的识字量为700个字,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有效地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提高识字效果一直是一年级老师思考的问题。
在部编版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尝试运用了字理识字法进行教学,果然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激发了他们对汉字的好奇心,识字效果良好。本文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运用字理进行识字教学的一点体会。
一、凸显字理, 培养初步审美能力
1.利用多媒体演示法,感受汉字的形象美
皮亚杰认为六七岁的儿童正处于前运算阶段,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动作图示符号化,自我中心主义等的特点。汉字如诗如画,依据字理析解汉字,利用多媒体演示,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汉字的造字和演变的过程,从而形象、快速、牢固地识记汉字。
例如:一年级上的《日月水火》,因为本课都是象形字,我利用多媒体来演示实物图片如何动态演变成现在的汉字,让学生很自然地图文结合,很容易地识记了本课“日、月、水、火、山、石、田、禾”这几个生字。这篇课文是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让学生在开学的一开始,就感受到汉字的形象美,降低了识字的难度,提高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再如:在一年级上的《小书包》中有“笔”一字,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一支毛笔,让学生认真观察它的构成:上面是用竹子做的笔杆,下面是用毛做的笔头,所以这个字上面是“竹”,下面是“毛”。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了汉字的构成,把识字和生活中的实物结合,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又如:在一年级下《语文园地二》中学习“册”字时,我利用多媒体演示古书是如何用竹片装订的,让学生在理解汉字的组成部分与汉字关系的基础上,牢牢识记生字。
2.利用动作演示法,感受汉字的动态美
一年级学生生性好动,有意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比较短,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学中,用自己的动作来表演汉字的字形或字义,可以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小小的船》中“看”这个字的时候,让学生把手搭在眼睛上,学着孙悟空的样子,做向远方看的动作,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让他们体会到“看”是由手和目组合而成的。又如:一年级下《彩虹》一课中的“拿”,让学生们把手合上,感受合手即是“拿”。再如:一年级下的《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中“扛、扔、摘、捧、抱”这5个生字都有提手旁,它们都是与手动作有关,让学生结合课后带生字的情境图,和小猴子一起做一做动作,再根据形声字规律读一读,记一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识记组块,识记起来容易了不少。课文中另外的“掰、蹦、追”这三个生字,虽然没有提手旁,但它们都是表示动作的字。“掰”,两只手来把东西分开来,叫“掰”。“蹦”和“追”,一个足字旁,一个走之,都和脚部动作有关,让学生结合动作来记一记,不仅降低了识字难度,而且让学生对汉字偏旁表义,领悟得比较深刻。
二、凸显字理,发展科学的汉字思维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方法远比教给知识重要。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亦是识字训练的重点。
1.归类识字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字理分析法,引导学生对同偏旁、同部首字的字进行归类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每个部首都有自己的表意功能,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成规律,学会迁移,从学一个字到学一类字。
以一年级下《操场上》为例,课文列举了六项体育运动: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这六项运动的主要动词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打、拔、拍”为提手旁,其二“跳、跑、踢”为足字旁。我教学中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己的观察,一方面发现这些生字的构字特点,另一方面联系自己的课间活动,加深对生字的记忆。再如:一年级下《语文园地四》的趣味识字中,出现了:“眉毛、鼻子、嘴巴、脖子、手臂、肚子、小腿、脚尖”一组表示身体部位的词,这些词中藏着许多带着月字旁的字:“脖、臂、肚、腿、脚”,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带月字旁的字都和身体部位有关,让学生一边指出自己的身体部分,一边识字,了解月字旁因而也叫做肉月旁,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月字旁的生字铺垫基础。又如:一年级下的《动物儿歌》中,出现了很多带着虫字旁的昆虫:“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结合形声字的特点,让学生明白形声字表形表音的规律,在此基础上牢固掌握这类生字。
2.区别形近字
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造就了数萬个汉字,2013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通用规范汉字表》,共收字8105个,而这些汉字是用有限的笔画和偏旁组合而成的,因而汉字中有大量的形近字,给一年级学生的识字带来了困难。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在识字教学中,将形近字在归类的基础上,分析字理,比较字形,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看到形近字之间的差异。
部编版一年级的教材中就非常重视这方面的编排。例如:一年级下的《小青蛙》“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保护禾苗吃害虫,做了不少好事情。请你爱护小青蛙,好让禾苗不生病”一课中,在一首小儿歌中把把几个学生容易混淆的生字放在了一起对比识字。再如一年级下《语文园地五》中的趣味识字也是如此:“有饭能吃饱,有水把茶泡,有足快快跑,有手轻轻抱,有衣穿长袍,有火放鞭炮”。这两篇课文都是通过比较浅显的小儿歌,让学生把这几个形近字进行了对比,也让学生明白不同偏旁部首代表的不同含义,从字形和字义上进行了区分。
三、凸显字理,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体系,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通过字理分析,让我们可以透过汉字后面的生动图画,看到到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场景和人们对自然界的认知。通过一个个实例,学生们在字理识字的过程中感受到古人的聪明才智,产生对祖国文字和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例如:在一年级上的拼音单元中学习到的“家”时,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讲述古人游猎的生活方式以及在屋内养猪代表家的来历,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家”的构字原理,而且还能增加对人类生活演变历史的了解。又如:在一年级上的《江南》一诗中出现的“采”字,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古代人们用“爪”在“木”上采摘果实的劳动场景。再如:一年级上的《语文园地四》中出现的“男”,引导学生想象古代男子在“田”间出“力”劳作的情形,还可以借用多媒体,进行画面的展示,一幅古代劳作图将让学生记忆深刻。
当汉字带着历史的足音、带着文化和故事走进学生的心灵,它们就不再是由简单笔划堆积组合的冰冷符号,每一个汉字都拥有它独特的气质、神韵和风骨,通过字理识字,既提高了学生识字的趣味性,又增强了他们对汉字的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增进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巩固文化之本,可谓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吴月芳.适度使用字理识字法[J].中国教育学刊,2016(2):19-22.
[2]刘晶晶.识字游戏教学要以字理为基础[J].中国教育学刊,2017(11):108.
[3]黄先政,郭俊奇.小学常用识字教学方法的比较与选用[J].教学与管理,2018(5).
[4]李运富.汉字教学的理与法[J].语文建设,2013(3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