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雷家地区沙四段中-低熟烃源岩排烃效率与致密油-页岩油勘探前景
2019-06-21汪少勇李建忠张义杰
王 媛,汪少勇,李建忠,张义杰
(中国石油 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
随着全球油气勘探领域逐渐由高孔、高渗常规储层向低孔、低渗致密储层转变,致密油气、页岩油气成为当前勘探热点[1-5]。与常规油气在物性较好的储层中局部富集不同,致密油气、页岩油气主要聚集在优质烃源岩附近或内部,资源潜力受到优质烃源岩生烃潜力、排烃效率的重要影响。优质烃源岩指处于生油气高峰期、有机质丰度高、母质类型好、生烃潜力大的烃源岩,岩石类型以富有机质泥、页岩为主,是油气生成的主力[6-8]。目前对中-低熟页岩能否成为优质烃源岩、其控制范围内页岩油资源潜力如何研究较少。
渤海湾盆地被多个小断陷分割,各断陷内古近系湖相泥、页岩分布广泛,具备页岩油气生成潜力[9-12]。然而,部分页岩层系虽然有机质丰度高、厚度大,但埋藏较浅,热演化程度较低[13-15]。例如,渤海湾盆地辽河西部凹陷雷家地区沙四段泥、页岩厚度大,有机质类型好,实测镜质体反射率(Ro)在0.3%~0.7%,整体处于中-低熟阶段。本次通过烃源岩地化数据、铸体薄片及扫描电镜分析结果,确定了雷家地区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及储集性能。采用有机碳含量(TOC)测井定量评价方法(ΔlgR法),估算了雷家地区沙四段66口井的TOC值,明确了高丰度(TOC>4%)优质烃源岩的纵横向展布特征。通过生烃模拟实验,确定了低熟烃源岩的排烃效率。根据定量估算的烃源岩生、排烃量,分析了雷家地区沙四段致密油、页岩油气勘探潜力,研究结果可为评价断陷湖盆中-低熟优质烃源岩控制范围内的非常规油气潜力提供借鉴。
1 研究区地质背景
雷家地区位于辽宁省盘锦市以北,辽河坳陷西部凹陷中北部,紧邻陈家洼陷,面积约300 km2,依次发育新生界新近系馆陶组和古近系东营组、沙河街组一段(沙一段)、沙二段、沙三段、沙四段、房身泡组、中-上元古界及太古界(图1)。沙四段沉积时期,受台安断层及高升隆起的共同控制,雷家地区构造呈西高东低的箕状凹陷,地形北高南低。沙四段杜家台油层、高升油层为雷家地区页岩油主力产层[14]。其中,杜家台油层自上而下又分为三个亚段,杜一亚段为深灰色泥岩、褐灰色油页岩和云质泥岩;杜二亚段为泥质云岩和泥岩薄互层;杜3亚段为含泥方沸石质云岩、云质方沸石岩和含云方沸石质泥岩。高升油层上部为泥岩夹泥质白云岩,底部为粒屑云岩,主要分布在西斜坡的高部位和高升主体部位。
2 页岩油成藏条件
2.1 岩性特征
辽河西部凹陷沙四段沉积时期为咸化湖盆闭塞湖湾环境,断陷湖盆面积小,沉积分异不明显。白云石和方沸石等化学成因矿物、石英和长石等碎屑矿物与粘土矿物及有机质混积,形成泥质白云岩,云质、方沸石质泥岩或页岩,含砂或砂质泥岩等多种岩性,或形成以白云石、方沸石为主要矿物的白云岩和方沸石岩。X-衍射全岩分析表明,沙四段各类岩石中普遍发育粘土矿物、长石-硅质碎屑、方解石、白云石、菱铁矿等碳酸盐矿物以及自生方沸石等多种矿物组分。其中,粘土矿物(18%~50%)、长石-石英质碎屑(10%~38%)、白云石(6%~61%)和方沸石(6%~14%)为主要矿物成分,方沸石主要集中在杜三亚段(图2a)。沙四段泥/页岩、白云岩、方沸石岩既具有储集能力,也具有生烃能力。对于泥/页岩类,随着粘土矿物和有机质含量增加,储层孔隙度逐渐变低,生烃能力逐渐变好;对于白云岩和方沸石岩类,随着粘土矿物和有机质含量减少,储层孔隙度逐渐增高,生烃能力逐渐变差(图2b)。
2.2 地球化学特征
得益于闭塞湖湾形成的咸化环境,沙四段不同岩性有机质含量高,这与中国其他地区咸化水体形成的高有机质丰度烃源岩类似[8,15]。不同岩性地化分析结果表明,含泥质的各类岩石,其TOC普遍在1%以上,含云/含灰页岩、油页岩TOC最高,介于3%~8%,平均为5%(图3a)。未熟-低熟烃源岩(Ro<0.4%)游离烃含量(S1)在0.13~10.82 mg/g,热解烃含量(S2)在3.93~61.53 mg/g,最大生烃潜量(S1+S2)可达65 mg/g,平均为35 mg/g(图3a)。随着白云石、碎屑矿物含量的增加,岩性过渡为含云/含砂泥岩,TOC随之降低。TOC最低的为泥质云岩和位于西部斜坡附近的浅色泥页岩,其平均值在1%左右,生烃潜量在10 mg/g以下。雷家地区沙四段烃源岩TOC与生烃潜量线性相关性明显,相关系数为0.81(图3b)。此外,沙四段不同岩性热解峰温值(Tmax)在420~460 ℃,说明烃源岩处于低熟-成熟阶段。含云质/含灰页岩主要富含Ⅰ-Ⅱ1型干酪根,氢指数(HI)介于600~800 mg/g,其他类型烃源岩氢指数介于300~700 mg/g。
雷家地区沙四段目前埋深在1 500~3 600 m,从西部斜坡向湖盆中心部位埋深逐渐增大。根据实测烃源岩的Ro值,雷家地区Ro在0.3%~0.7%范围内。西部斜坡到陈家洼陷外围的大部分地区Ro在0.6%以下,烃源岩以生成低熟油为主。陈家洼陷内部,烃源岩分布总面积约50 km2,Ro普遍在0.6%以上,Ro值0.6%与埋深2 700 m大致对应,陈家洼陷内部推测最大埋深可达3 600 m,估算Ro为1%。
图2 辽西凹陷雷家地区沙四段烃源岩矿物组成(a)及生烃潜量、储集物性(b)示意图Fig.2 Mineral composition of source rocks(a) and diagrammatic sketch of their hydrocarbon-generating potential and porosities(b)in Es4 in Leijia area,West Depression of Liaohe Basin
图3 辽西凹陷雷家地区不同岩性烃源岩地化特征(a)及L36井烃源岩TOC与生烃潜量关系(b)Fig.3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kinds of source rocks(a)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OC and hydrocarbon generating potential of sources rocks from Well L36(b) in Leijia area,West Depression of Liaohe Basin
2.3 储集空间类型
由于雷家地区沙四段烃源岩矿物成分复杂,其孔隙类型多样。显微镜下泥岩、页岩纹层结构明显,纹层厚度2~4 μm,多为季节性亮、暗相间纹层,局部有机质残体发育。镜下薄片可见少量孔隙,但构造缝和收缩缝发育,多呈网状,缝宽1~4 μm,产状与地层一致,常具滑脱性质(图4a—c)。扫描电镜下,页岩孔隙主要包括粘土矿物粒间孔、方沸石内溶蚀孔等微孔隙(孔隙半径大于1 μm)(图4d—f),以及有机质孔(孔隙半径50~200 nm)、白云石内部溶蚀孔(孔隙半径6~10 nm)和黄铁矿粒间孔(孔隙半径6~10 nm)等纳米孔(图4g—i)。其中,有机质孔不发育,可见少量有机质溶孔,说明烃源岩尽管低熟,但仍有烃类生成和排出(图4g);白云石内部溶蚀纳米孔,孔隙半径细小,与周围较大孔隙连通性差(图4h)。
沙四段页岩储层中裂缝发育,扫描电镜下可见许多裂缝被方解石、方沸石半充填-全充填,裂缝宽5~50 μm,充填后的残余孔隙或残余裂缝的宽度在1~4 μm(图4d)。方沸石对页岩储层物性起双重控制作用。一方面,方沸石充填溶蚀孔隙或裂缝,使储层物性变差;另一方面,方沸石自身发育许多溶蚀孔,改善了储层储集性能(图4c)。
2.4 储集性能
沙四段页岩储层发育裂缝-微孔-纳米孔多重、多级孔喉系统,具有一定的储集油气能力。实测数据表明,页岩储层孔隙度主要介于2%~6%,渗透率处于0.01×10-3~100×10-3μm2,裂缝较为发育时,储层渗透率可达300×10-3μm2以上。孔隙度与渗透率呈正相关趋势,但相关系数较小(图5)。页岩储层是介于白云岩储层和砂岩储层之间的过渡类型。白云石含量在40%以上时可过渡为白云岩,长石-石英碎屑含量在40%以上时可过渡为砂岩。由于长石-石英碎屑粒间孔较为发育,且孔隙半径都在微米级以上,当页岩储层中长石-石英碎屑含量增加时,页岩储集性能变好。粘土矿物之间的孔隙主要为粒间微孔、微缝,孔隙半径多在5 μm以下,随着粘土矿物含量的增加,页岩储层物性变差。
3 优质烃源岩分布
由于致密油、页岩油气分布受优质烃源岩分布范围限定,如何划分“优质”烃源岩是进行烃源岩评价的首要问题。许多学者根据烃源岩TOC与挥发烃(S1)、氯仿沥青“A”含量的相关性分析,制定了不同的致密油、页岩油气烃源岩分级评价标准[3,5,16-18]。一般认为,烃源岩TOC含量较低时,其生成的烃类只能满足自身吸附,难以向外供烃。烃源岩生成的烃类在满足自身吸附后,还能大量向外排出时对应的TOC下限为优质烃源岩的丰度下限[16,19-20]。根据沙四段烃源岩TOC与泥页岩岩样中氯仿沥青“A”含量的相关关系,TOC从2%增大到4%时,氯仿沥青“A”含量快速增加,TOC达到4%以后,氯仿沥青“A”含量增速放缓。说明TOC为4%时是泥、页岩储层中烃类吸附与排出的重要界线[21]。此外,卢双舫等认为,页岩油气富集的原始TOC下限值是4%[16]。由于雷家地区沙四段烃源岩成熟度低,可将现今TOC近似作为原始TOC值。综合以上因素,本文将雷家地区TOC大于4%的低熟烃源岩定为优质烃源岩,明确优质烃源岩在地层格架中的空间展布特征,对雷家地区页岩油勘探突破具有重大指向意义。
图4 辽西凹陷雷家地区沙四段页岩储层孔隙类型及大小Fig.4 Pore types and sizes of shale reservoirs in Es4 of Leijia area,West Depression of Liaohe Basina.L29-15井,埋深2 546 m,砂质泥岩,网状构造缝,裂缝宽度0.1~1 mm;b.L93井,埋深2 875 m,云质泥岩,构造缝,裂缝宽度10~20 μm;c.L36井,埋深2 687 m,云质泥岩,顺层缝,裂缝宽度5~10 μm;d.L57井,埋深2 344.4 m,含云含砂泥岩,碳酸盐岩充填裂缝;e.L57井,埋深2 347 m,含方沸石泥岩,方沸石内部溶孔发育,孔隙半径1~4 μm;f.L29-15井,埋深2 646.4 m,泥岩,伊利石粘土发育,微孔缝宽度0.1~1 μm;g.L93井,埋深2 874 m,云质泥岩,有机质中见溶蚀孔,孔隙半径50~200 nm;h.L93井,埋深2 874 m,云质泥岩,白云石内部发育纳米级溶蚀孔,孔隙半径6~10 nm; i.L29-15井,埋深2 586.6 m,云质泥岩,黄铁矿粒间孔,孔隙半径4~10 nm
3.1 TOC计算方法
对于低熟烃源岩,声波时差测井和电阻率测井曲线与烃源岩TOC值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22]。Passey(1990)根据这一理论,建立了经典的ΔlgR法,该方法在烃源岩评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1,19,23-25]。本次研究采用ΔlgR法,解释了雷家地区66口井沙四段的TOC值,统计了不同井点的优质烃源岩厚度,井点的TOC值由整段井的TOC加权平均值确定。
由于沙四段烃源岩岩性复杂,矿物成分多样,采用ΔlgR法时,不采用单一公式拟合TOC与ΔlgR之间的关系,而是充分考虑烃源岩平面分布的非均质性,选取位于深湖相(S168井)、半深湖相(L84井)、浅湖相(G8井)的3口不同标准井,分别拟合得到各井所在典型相带的TOC公式(表1)。
图5 辽西凹陷雷家地区沙四段页岩储层储集物性Fig.5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shale reservoirs in Es4 of Leijia area,West Depression of Liaohe Basin
表1 辽西凹陷雷家地区沙四段不同相带测井计算TOC公式Table 1 Calculation formula of ΔlgR for different sedimentary facies in Es4 of Leijia area,West Depression of Liaohe Basin
这3种不同公式估算的TOC大小与实测TOC值拟合较好(图6)。根据实测结果,浅湖相带的优质烃源岩主要分布在高升油层,厚度50 m;半深湖相带的优质烃源岩主要分布在高升油层和杜二亚段,优质烃源岩厚度分别为60 m和100 m;深湖相带的优质烃源岩主要分布在高升油层和杜一亚段—杜三亚段上部,优质烃源岩累积厚度分别为110 m和120 m。
图6 辽西凹陷雷家地区沙四段不同沉积相典型井实测TOC数据与ΔlgR计算数据比较Fig.6 Comparison between measured TOC data and calculated ΔlgR data of different typical sedimentary facies in Es4 of Leijia area,West Depression of Liaohe Basin
3.2 烃源岩分布特征
平面上,雷家地区沙四段烃源岩TOC主要在2%~8%,从西斜坡向陈家洼陷中心逐渐增大(图7a,c)。杜家台油层与高升油层烃源岩TOC具有相同的分布趋势,TOC高值区均在陈家洼陷附近,二者优质烃源岩的分布面积分别为120和140 km2。杜家台油层优质烃源岩累积厚度最大可达270 m(图7b),是高升油层优质烃源岩累积厚度的两倍,杜家台油层累积厚度与TOC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累积厚度大于20 m的优质烃源岩分布面积为260 km2。高升油层优质烃源岩累积厚度分布不均匀,具有3个次级累积厚度高值区,其中,累积厚度大于20 m的优质烃源岩分布面积为180 km2(图7d)。
纵向上,优质烃源岩主要分布在高升油层和杜二亚段。高升油层优质烃源岩在陈家洼陷地区分布稳定,平均厚度90 m,局部厚度减薄。杜二亚段优质烃源岩在S169井以南地区尖灭,S169井以北地区分布稳定,厚度100 m,向高升隆起方向逐渐减薄(图8)。
4 低熟烃源岩排烃效率
致密油、页岩油气以近源聚集为主,除优质烃源岩分布规律外,烃源岩排烃效率的研究对致密油、页岩油气资源潜力分析也至关重要。排烃是指油气从低渗透烃源岩向相对高渗透储集层中排驱的过程[19,26]。陈建平等总结了不同学者对排烃效率的认识和看法,并在大量样品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湖相烃源岩在地质条件下的生、排烃模式[19]。一般认为,随着烃源岩热演化程度增高,烃源岩排烃效率逐渐增大[19]。然而,目前对低熟烃源岩的排烃效率研究较少,忽视了断陷湖盆低熟烃源岩的资源潜力。
图8 辽西凹陷雷家地区沙四段优质烃源岩纵向分布及源-储配置关系Fig.8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quality source rocks and source-reservoir configuration in Es4 in Leijia area,West Depression of Liaohe Basin
4.1 研究样品与分析方法
本文选取研究区半深湖相L36井烃源岩样品进行排烃效率实验,L36井沙四段具整段含油特征,烃源岩成熟度较低。取样深度2 687 m(层位为杜三亚段),样品岩性为纹层状云质页岩,实测TOC为8.58%,Ro为0.32%,S1为0.81 mg/g,S2为46.37 mg/g。采用金管封闭体系中岩石排烃效率模拟装置进行实验,为避免模拟实验条件与烃源岩地下实际条件差别大的矛盾,根据岩石热解分析结果,采用生烃潜力法计算排烃效率,同时,也将本次实验结果与文献中已有的地层孔隙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结果对比分析,验证模拟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研究中涉及的岩石热解分析使用法国Vinei Technologies生产的Rock-Eval 6型岩石热解仪完成,排烃效率模拟实验采用基于岩石样品的生烃动力学高压热模拟实验装置(专利公开号CN101149363)完成。使用的分析测试方法均按照GB/T 19145—2003,GB/T 215—2003和SY/T 5118—2005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执行。
4.2 金管封闭体系排烃效率模拟实验
实验中将烃源岩样品粉碎至80目,使用200目的石英砂作致密储层,将烃源岩和储层在氩气保护下封闭在同一根金管中,中间用硅酸盐隔离层隔开,在金管外部施加指定压力,压力随着Ro的增高逐步变化。烃源岩生烃后,可以穿过隔离层向储层运移。该方法在实验条件下,能准确控制温度压力变化,可以较为真实地模拟地质条件(图9)。
图9 排烃效率实验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Fig.9 Experimental system and working flow of hydrocarbon expulsion
实验所使用的金管外径为6 mm,内径为5.5 mm,长度为60 mm。为确保没有空气残留,样品封装及处理在氩气室中进行,用氩弧焊焊封金管。金管放置于高压釜中,通过高压泵对高压釜充水,高压水使金管产生柔性变形,从而对样品施加压力。含有样品的金管在加热结束后,取出高压釜。金管放入真空系统,释放气体。真空系统与GC7890气相色谱在线连接,采用真空采样环进样,可完成C1—C5烃类气体和CO,CO2,H2,N2和O2的分析。
在气体分析完成后,用液氮冷冻与真空玻璃管连接的样品瓶来收集扩散到真空系统中的C6-10轻烃,取下样品瓶后,迅速放入二氯甲烷溶剂,然后把金管从真空系统中取出,在硅酸盐纤维隔离层的位置剪开金管,其中含有硅酸盐纤维和石英砂的金管放入有二氯甲烷溶剂的样品瓶(定名为排烃样品瓶);将生烃样品从金管中取出放入另一个样品瓶(定名为残留烃样品瓶),加入二氯甲烷溶剂。含有样品的金管取出样品后,空金管放入排烃样品瓶。对样品瓶中的溶液加入氘代正构C24作为内标,用安捷伦7 890 N气相色谱进行C6—C14的轻烃分析。色谱分析完成后,萃取C14+的重烃部分,用称重法定量。
4.3 排烃效率模拟实验结果
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表2),实验采用的升温速率为1.5 ℃/h,压力为50 MPa。烃类产量的单位都是mg/g。根据实验结果,Ro在0.4%~0.8%时,生成的气量很少,生油量从5 mg/g增加到35 mg/g。Ro在0.8%之后,生成的气量增加,生油量开始减少(图10a)。根据总生烃量和总排烃量计算的排烃效率值在12%~44%。在雷家地区沙四段当前的热演化程度下(Ro为0.3%~0.7%),烃源岩的排烃效率只有12%~17%。Ro从0.7%增加到0.9%时,排烃效率增加很快,从17%增加到41.8%(图10b)。由此可见,成熟度对低熟烃源岩的排烃效率影响巨大。
4.4 实验结果可靠性分析
除模拟实验法外,确定烃源岩排烃效率的方法还包括地质剖面法、生烃动力学法、基于物质平衡的生烃潜力法等[27]。生烃潜力法是估算排烃效率的常用方法,其计算原理是:根据原始生烃潜量(S0)与残余生烃潜量(S1+S2)计算排烃量,排烃量与S0的比值即为排烃效率,S0等于未熟-低熟烃源岩样品的生烃潜量(S1+S2)[27-28]。
表2 辽西凹陷沙四段烃源岩排烃效率模拟实验参数Table 2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for hydrocarbon expulsion efficiency simulation of source rocks in Es4 in Leijia area,West Depression of Liaohe Basin
图10 辽西凹陷沙四段低熟源岩不同成熟度对应的总生烃量(a)与排烃效率(b)Fig.10 Total hydrocarbon amounts(a) and hydrocarbon expulsion efficiency(b) of source rocks with various degrees of maturity in Es4 in Leijia area,West Depression of Liaohe Basin
根据上文提到的TOC与生烃潜量关系拟合结果,计算模拟实验样品的S0为56.16 mg/g,其残余生烃潜量为47.18 mg/g,由此计算的排烃效率为16%,高于模拟实验相似成熟度(Ro=0.41%)时的排烃效率值(12.5%)。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该样品的实测Ro值较低,根据雷家地区区域地化分析结果,该深度样品的对应Ro应该接近0.6%,模拟实验的排烃效率为14%,较计算结果低13%。
李志明等采用DK-Ⅱ型地层孔隙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仪对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卫20井埋深2 290 m(沙三段)的盐间灰色页岩进行生排烃模拟,样品实测TOC为4.32%,Ro为0.62%,模拟成熟度在Ro为0.66%时,排出的烃气是0.74 mg/g,残余油量为113.69 mg/g,生成的总油量为130.59 mg/g,总烃为131.33 mg/g,计算的排烃效率为13.4%[29]。该结果与本次实验模拟结果(Ro为0.6%时排烃效率为14%)差别不大。
综合认为,本次模拟实验得到的低熟烃源岩排烃效率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5 致密油气-页岩油气勘探潜力及有利勘探方向
5.1 勘探潜力
根据优质烃源岩的分布面积和累积厚度大小,结合Ro的平面及纵向分布,雷家地区沙四段成熟优质烃源岩主要集中在高升油层,低熟优质烃源岩主要集中在杜家台油层。高升油层Ro大于0.6%的烃源岩分布面积约80 km2,优质烃源岩的平均累积厚度为150 m,生成成熟油1.24×108t,成熟油排出量为0.37×108t,滞留量为0.87×108t。高升油层排出的石油主要进入杜三亚段储层聚集成为致密油,而滞留烃则滞留在高升油层内部,其中的可动量为页岩油资源量。根据雷家地区高升油层页岩平均游离烃含量(0.93 mg/g)、页岩平均密度(2.3 g/cm3)估算,高升油层中可动页岩油资源量为0.26×108t。
杜家台油层烃源岩(Ro在0.3%~0.6%)分布面积约280 km2,平均累积厚度为250 m,生成低熟油0.82×108t,低熟油排出量0.08×108t,滞留量为0.74×108t,根据雷家地区杜家台油层页岩平均游离烃含量(0.41 mg/g)、页岩平均密度(2.3 g/cm3)估算,杜家台油层中可动页岩油资源量为0.66×108t。
致密油-页岩油气近源-源内聚集的特点表明其具有较高的聚集效率。根据生排烃量估算结果,雷家地区280 km2的有利烃源岩分布面积内,总生油量为2.06×108t。杜家台油层为致密油、页岩油的主力层段,致密油资源量为0.45×108t,页岩油资源量为0.66×108t。高升油层页岩油的资源量为0.26×108t。
5.2 勘探方向
由于沉积湖盆小、水体咸化等原因,雷家地区沙四段各类岩性均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和储集能力。因此,不能完全把页岩储层和致密储层区分开。根据优质烃源岩分析结果,陈家洼陷及其周围地区为雷家地区致密油、页岩油最有利勘探区。其中,高升油层烃源岩达到成熟阶段,烃源岩厚度大、丰度高,且高升油层页岩储层、白云岩储层和细粒砂岩储层之间是逐渐过渡的,三者之前没有明显的界限,适合致密油、页岩油整体开发;杜家台油层杜三段局部地区发育颗粒云岩滩微相的白云岩储层发育,既可以储集下部高升油层向上运移的成熟油,又可以储集杜家台油层生成的低熟油,油源供给丰富,源储配置条件优越,为致密油有利勘探区。另外,由于雷家地区沙四段烃源岩热演化程度低,页岩气资源潜力非常有限。
6 结论
1) 雷家地区沙四段由于多种矿物成分混积,形成的岩石既有储集性能,又有一定的生烃潜力。其中,含云质/含灰页岩的有机碳含量最高,介于3%~8%,平均为5%,生烃潜量在10~50 mg/g,平均为35 mg/g,为最优质烃源岩。雷家地区沙四段页岩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为构造缝、收缩缝(缝宽1~4 μm),以及粘土矿物粒间孔、方沸石内溶蚀孔等微孔隙(孔隙半径大于1 μm)。
2) 雷家地区沙四段烃源岩TOC主要在2%~8%,杜家台油层与高升油层优质烃源岩的分布面积分别为120和140 km2。纵向上,优质烃源岩主要分布在高升油层和杜二段。
3) 成熟度对低熟烃源岩的排烃效率影响很大,在雷家地区沙四段当前热演化程度下,烃源岩的排烃效率只有12%~17%。Ro从0.7%增加到0.9%时,排烃效率增加很快,从17%增加到41.8%。根据优质烃源岩的分布面积和累积厚度大小,结合Ro及排烃效率,估算雷家地区总生油量可达2.06×108t,其中致密油为0.45×108t,页岩油为0.92×108t。高升油层适合致密油、页岩油整体开发;杜三段则以白云岩类致密储层为勘探重点。由于热演化程度低,雷家地区沙四段页岩气资源潜力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