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搬家记

2019-06-21文丨王玉军

遵义 2019年12期
关键词:大板红砖生活

文丨■ 王玉军

1975年至2015年40年间我经历了8次搬家,暮然回首,多种滋味拥上心头……这不单是个人的家事,也是我们这代人居家生活变迁,人情事故变化的记录。

我最为深刻的搬家是1975年第1次搬家,或者说搬迁,父亲把我们母子4人从农村老家迁到攀枝花(那时候叫渡口市)煤矿上来,吃上了当时令人羡慕的商品粮,那时候我在村上读小学一年级,妹妹还未上学,弟弟才2岁。春节前夕父亲带着准迁证回到老家,这是我们家梦寐以求的事,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准迁证是早在抗日时候就当了区长,后来南下到重庆任领导的叔伯大爷帮忙办的,因为我们母子4人在那极其贫困的村子里生活实在是太难了。全村人都为我们高兴,当他们知道我们要搬到远在3000多里地外的四川,一个叫渡口市四号信箱的地方去,很多人问父亲,那是个啥地方?出产什么?去了吃啥喝啥?父亲抑制着高兴,神秘告诉人家那是个保密单位,出煤炭,天天白面馒头。村里的人都为我们祝福。

第二次搬家是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在矿上住了5年的板皮房之后,搬到红砖房。凡是在攀枝花生活过的“三线”建设者以及他们的后代们,对职工家属住的干打垒土坯房,席棚子,板皮房,红砖房,石头楼,独身楼……都应该有记忆,这些栖居住所都是矿上的职工家属自立更生修建的,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建矿到90年代中期的20多年间,上面的政策一直停留在先生产后生活上,对职工生活后勤方面的投入很有限,朴实的矿工对居住似乎也没有什么奢望,只管全身心投入到生产中去。只要住的地方能遮风挡雨,离上班的地方近,就能将就,所以整个矿区的住房是五花八门,杂乱无章的,现在这些住房多数被列为棚户区内拆迁的范围。我们到了矿上被单位安排住进了一栋板皮房,房子由木梁、板皮、油毛毡、席子、黄泥、水泥瓦、钉子等材料构成的,那栋板皮房一共住了4户人家,有矿财务科的叶叔叔一家,采煤队的李叔叔一家,学校刘叔叔一家和我们家,4家相隔靠几张芦苇席子,各家在席子上糊上报纸或者钉上装炸药的纸壳板,邻居之间说话无需出门,这栋木板房经过几年的日晒,木朽,风吹雨淋,有点支撑不住了,称得上摇摇欲坠,为了安全,矿上让我们搬到由五七连修建的红砖平房去。

红砖房是矿上五七连修建的,母亲当时就是五七连的家属工,是抬砖,和水泥,挖地基的小工,平房就是她们修建的,我们搬进母亲他们修建的砖瓦房里,全家人都特别的高兴,母亲说今后她们五七连还要修建家属楼,我们今后还要搬到楼房去住。不幸的是母亲在修建家属楼的时候因地基垮塌,献出了她38岁的生命。我在那栋平房里生活了10多年,从少年到青年,直到我结婚。那栋平房一共住了9户人家,进出共走一条通道,为了防盗,在出入,入处合修了一个院门,用弹簧和拨叉开关门。虽然这些人家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单位,不同口音,不同年龄,相处地如同一个大家庭,茶余饭后大人小孩都爱串门,和对脾气人聊天玩耍,谁家做了好吃的,一定给有老人和年幼的孩子分上一点,谁家遇到难事,都会前去热心的帮忙,母亲去世后,父亲带着刚读书的弟弟回了山东老家,我和妹妹在邻居王大爷家吃了半个月的饭,父亲回来要补贴些钱给他家,还被王大爷好一陈数落。这九户人家相敬如宾地一直住到前两年矿区棚户区改造,才陆陆续续搬迁走了。远亲不如近邻,我早已把他们当作我的亲戚,只要有时间便去那栋红砖房转转,和仍在那里居住的的老少拉上一段家常,甚至蹭上一顿饭。多少年过去了,我仍然记得红砖房的情况,它建在矿办公楼背后的山坡上面,从山顶到山下犹如梯田排列建下来,有10多栋,每栋10户左右。我们住的那栋房一共9户,从里面数到外面,分别是矿子弟学校的唐校长家,采煤工杨大爷家,矿坑木场电锯工王大爷家,机电科电钳工郭大爷家,运输皮带司机孙大爷家,煤质鹍样工张大爷家,采煤电工陈大爷家,火药库的王大爷家,最外面第9家是我们家,老少50多口人,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不远千里来到矿上,作起了邻居,而今那些被称为大爷,大娘,叔叔,婶的长辈们有的已去世,健在的也进入了耄耋之年,就是他们的儿女们好多也已退休,那栋平房因棚户区改造列入拆除,正等待着拆除,邻居们绝大多数都搬走了,岁月催人老,老邻居见面的次数也越来越少,可是他们每个人都眷恋着那排红砖房,怀念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只要碰面总要打听那里的人和事,听到哪家有红白喜事,依然像从前一样派出家里的代表前往庆贺和悼念。

20世纪的红砖房(网络图片)

第3次搬家是我们结婚以后,家里难以住下了,我和爱人在单位申请了一间20多平米的单身宿舍,那是一栋砖木结构的木板楼,一共3层,每层8个房间,里面住的多是单身职工,每间3到4人,只有少数象我们一样结了婚的年轻家庭。矿上的人称它“大板楼”。我们申请到这间房子,把陈旧的木板墙壁用报纸和白纸糊裱好,成了我们的新家。1993年的春天,我们从红砖房里搬了出来,自立门户,这次搬家最为简单,从红砖房到大板楼不到2公里,搬家那天,我和妻子,弟弟妹妹徒手一趟就搬完了,因为我们的家当只有一床铺盖,几件饮具和曲指可数的生活品,最值钱的一台21英寸长虹彩电。在那里我和单纯粗狂的矿工生活了近两年,大板楼里几乎每天都演绎着煤矿特有的生活麻辣烫,大板楼被拆除后我写了篇《大板楼轶事》,刊登在本市报纸的副刊上。

第4次搬家是我们在大板楼住了2年之后,单位上在矿区和农村的结合部修建了一批家属楼,主要是解决婚后无住房的年轻人,单位以三分之一产权进行出售,一子下矿上近500户人家搬到一起,那个被称作叫大村的地方,过去十分偏僻,众多年轻家庭搬到一起,让这里热闹活跃起来,有人称那里为青年之家,我们在那个地方住了3年多。但是由于修建的时候,生活设施不完善,供水不足,供电不稳定,电视没信号,交通不方便,离上班的地方也远等问题很快显露出来,使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很多人没住多久就人心思走了。不过年轻人多的地方总是活跃的,尽管他们有许多不如意,还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形成多种组合圈子,有麻将圈子,喝酒圈子,跳舞圈子,钓鱼圈子,驴友圈子,龙门阵圈子……但很多人还是想早点搬走,随着商品房的铺开,许多人开始置换或者在其他地方购买房子,搬走的人越来越多,现在那里也被列为棚户区改造的范围。

后来我在矿机关办公楼附近买到一处住房,那里到上班的地方只需要5分钟,1999年我们开始了第5次搬家,此时我们的家当足足有一汽车,家电增加了冰箱和洗衣机,还有一套组合的家具。买了住房后,我们又花了几万元装修了一番,住进去家里的人都很满意,也让不少人羡慕,因为我们和矿上几个的领导作了邻居,这里住着矿长,矿党委书记,矿工会主席,办公室主任,采区区长,运输区区长,销售科长和我们一共8家,很多熟人调侃说我搬到矿上的中南海住了。我和领导们很快住出了感情,也借着小几岁的缘故经常占些吃喝上的便宜,因为那个时候,领导们基本上还是下班按时回家的,家里来了亲朋好友大都在家里接待,领导们知道我在办公室工作多年,很多时候回到家还没有做饭,又被某领导家喊去陪客去了,当然也有服务的性质,时常喝的晕晕糊糊,偏偏倒倒。现在我的邻居领导们一半退休了回老家,一半迁到外面居住,一户也没在那里住了。

我在那里住了5年,是很不情愿搬走的,2000年后,矿区小煤窑迅速泛滥,我们居住的地方紧挨着一条公路,这条路竟然成了进山拉煤的必由之路,拉煤的货车日夜喧嚣不停,使得我们居住环境日益恶化,屋里屋外满是煤尘,超载的货车把公路压的坑坑洼洼,到处开裂,满公路的黑泥浆子,尽管我的邻居是矿上的领导,对这种情况也只能和我一样发牢骚骂脏话。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都选择了惹不起躲得起,先后搬走了。我们一起住过的8户人家,现在已是各自一方,但十分留恋在一起生活的时光,偶遇在一起,决会说起邻居间许多令人难忘的事,最容易说起的是在老杨家里吃豆花饭,老杨当时是矿办公室主任,人热情,勤快,会推豆花。隔上一段时间,他便会请邻居们去他家吃豆花,邻居们也不空手,在家里弄上菜肴或者提上瓶酒,相当于打平伙,几家人聚在老杨家畅快吃喝,谈论着各种话题。

为了逃避污染,我们老少一家搬到了市区一个叫凤凰小区的地方,是一个单位的家属楼,没有电梯的7层楼,我们住在5楼,那是一个亲戚的空房,我们在那里住了近3年,这是我们第6次搬家。因为是临时住所,我们只搬了些生活必需品。

对这个临时的家,家里人都不满意,嫌这里没熟人,没菜市场,没电梯,没幼儿园,出行不方便……父亲经常唠叨房子不是自己的,住着不踏实,另外他也经常抱怨在市区住楼房邻居之间没有人情味,楼上楼下一个单元,甚至对门竟然老死不相往来不知道人家姓什么?干啥的?实际上从此以后我们几乎就没有相亲相爱的好邻居了。

对我来说,住在这里最不方便的是上班,矿上每天早上7点半开晨会,那时候没买车,住的地方离我上班的矿有30多公里,公交站又不顺路,每天早上6点我必须花上5元钱从小区打的到32路公交车始发站,坐上第一班车中途再转乘去矿区的小面的,然后再转一次车才到矿上。那几年我早出晚归披星带月上下班是常事,这期间我非常渴望买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有辆代步的私家车。

终于有了个机会,我们在市区不远的地方买到一处经济适用房,2007年的夏天,我们搬到了那个叫东风景秀的小区,这是我们第7次搬家。这里居住的多数是本市攀钢和十九冶两大企业的职工家属,只有少数的外来户,小区内人气很旺,上万人,小区外面大大小小的餐馆火锅满眼都是,超市、银行、手机营业厅、菜市场等应有尽有……交通也很便利,刚开始的几年在这里住的还挺舒心,几年后,又为车满为患抢车位烦恼了。因为小区修建的是经济适用房,修建的时候没有修地下车库,也没建停车场,刚住进来的时候,多数住家因购房,装修,买家具,家电,弄得手头拮据,有车的人家寥寥无几,停车位不在话下,可后来,随着住户们手头宽松,小区里私家与日俱增,有车人家为车位大伤脑筋。在此居住期间我们也买车,可每天下班都为找车位而发愁,还时常碰到严重的家门口堵车现象,出不了门回不了家,苦不堪言。

孩子在市里上学后,我们在市区按揭了一套房子,2015年春节,我们第8次搬家,搬到了炳三区金域阳光小区。这里生活设施配套都十分齐全,是一个现代化小区,10栋高耸的32层楼房把小区围成一个院落,楼下负两层是充足的私家停车库,楼顶是凉晒衣物的平顶,小区里面花园,草坪,400米的跑道,篮球场,羽毛球场,便利店等设施齐全,且小区不准车辆进入,里面也没有影响人们休息的店铺,人们按着自己的喜好在小区里面安居休闲。

40年间,我先后搬了8次搬家,中国有句老话,穷搬家,富挪坟,不穷不富改大门,我的8次搬家不止是我个人居住的变迁,也代表着许多人的居住变迁,也折射着国家房改前后的居住变化。

猜你喜欢

大板红砖生活
澳大利亚Tjuringa红砖之家
大理石大板生产修补工序详解(二)
红砖楼
大板公主
浅谈大规格陶瓷砖的终端推广
红砖白石五店市
陶瓷大板圆形轨迹加工工艺研究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