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村庙 融在诗与词的建筑

2019-06-21文丨

遵义 2019年12期
关键词:正殿山门庙宇

文丨■ 郑 雕

善村庙三清殿神像

善村庙,取意“善缘广结千村”而名之。

安场古镇,处在数十平方公里的平坝当中,寺庙、井源,分布其间,历来是川黔商贸、文化交汇之地,积沉着民间人文故事,具有千年的历史风韵。安场通往重庆的古道,三口泉井贯穿一线,史称“三道箍井”。三道箍井,风景宜人,水质甜美,为商贾、脚夫歇脚之地。“金城柳色报佳辰,玉洞桃花锦绸青;火树银花辉上吉,新桥铁锁映光明;人间燕彩影春到,天上历颁泰永临;灵鸟觅食来好语,玉梅知运发奇珍”,善村庙风景宜人,亦是川黔要道(北道)上熠熠生辉的文化园地。

善村庙,与安场“三道箍井”之一的龙王井仅百米之遥。晚清秀才,时人冯辅元,修福生桥,连通到善村庙的捷道,欣然提句:“乡市往来临水流,从今大免罹深优;半轮明月浮波上,数丈长虹跨岸头。白浪腾空何赖楫,红莲步岸拒乘舟;人工却补天公缺,利济诸生亿万秋。”

善村庙始建于清朝乾隆六十年(1795年),清嘉庆元年(1796年)十月竣工,耗银一千二百余两。原系砖木结构四合院,正殿三间,中为天井。庙宇正殿中堂塑神像一尊,北面神台上塑黑神菩萨一尊,庙外边植柏香树,前后各两株,象征四大天王,左右各四株,象征八大金刚。“四大天王”“八大金刚”紧围庙宇,其喻自明。善村庙的山门,处在东南面。山门石柱上刻有楹联一副。联曰:“降龙伏虎巍峨常瞻庙貌,护国安民惠爱已遍西南”。此联对乃清朝举人,曾在外地为官的冯兆铠亲自撰文。建庙之初,前人即为庙宇留下诗的韵味。

“清乾始建善村庙,焚香拜佛至今朝;众庶捐资重修葺,再展古容添新貌。春到人间万木葱,众民叩首祈苍穹;天遣诸神驱疫疠,雨顺风调五谷丰”。历史与祈福,俱在诗中。

自1995年起,善村庙经过四次较大规模的增修,形成一个封闭式的院落。整个大院占地近1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400余平方米。院内有三清殿、住房、厨房、厕所、土地庙、香坛、石碑等建筑及设施。

主庙以砖木、砖混为主体,部分结构如山门、天井、正殿背面部分墙身,仍然是历史的遗迹。主庙长约17米,宽约10米,石砌天井长4.5米,宽3.5米。庙宇的进门处是一座三层楼阁,最底层为山门到天井的通道。山门仅一阶石级,进门处有石门坎。山门由石条搭成,两棵门条,上方横梁,横梁与门条中间有拱门石两块。进门通道上方是二层楼阁,为灵霄殿。

灵霄殿进门上方有“善村庙”三大字,两边有联,联曰:庙火长明万户平安,善缘广布千村顺泰”。从山门进去三四米,即为天井。天井去便是正殿,从天井两边的二三级石梯就可以上去。正殿径深约四五米,顶为瓦木结构。正殿上方挂“万天宫”匾额。正殿对面和中层墙面中上方有“灵霄宝殿”四个大字,两边的柱上题联:“皇图千祀永尧天舜日启青阳,帝座九重高禹服周疆环紫极”。以玉皇题句,展示联者“一览众山,普视众生”之气概!

“善村庙宇凤头上,玉皇阁楼喜洋洋;世民群众把香敬,保佑庶民平安康。玉宇无尘开寿境,碧空有路奔遐龄;木枯木茂凭君育,百岁佳诗待己吟”“善村庙宇龙头上,帝坐灵霄观众善;玉宇无尘开寿境,国图巩固民寿祯。我来善庙隐高士,而今又是几年春;此地之凤毛麟角,为人如仙露明珠;入夜掌灯焚香案,手捧经书意境殊;芙水娄山情不断,庙貌改观世民欢。” 灵霄殿修毕,时人的欢心皆在诗中。

山门外,靠右侧的围墙旁边设置一座土地庙,砖砌,盖瓦,一米余见方,内供奉土地菩萨神像。

数座石碑紧邻围墙,与土地庙大体并行,宽窄高矮各有不同,分别记载不同造修事宜及捐资名单。四座碑分别为“善村庙修复前后”序碑、“续修简志”碑、“修三清殿功德碑”和“塑三清尊身功德碑”。

三清殿在主庙前方约10米,为单层楼阁。三清殿宽约8米,径深约6米。殿门与主庙方向一致,门上方嵌入三块木刻,阴刻三、清、殿三字,为殿的名称。三清殿的门(柱)联为“三生昭日月道经璀璨耀金瓯,一炁蕴乾坤国教辉煌明广宇”,该联为中国楹联协会副会长、安场人冯明忠所题。殿内神台供奉道德天尊、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座像,神像两侧悬挂手书联内容与门柱对联一致。三座神像和颜悦色,衣着华美,造型精美。

“玉帝乘马踏春来,人欢马叫炮锣喧;风调雨顺诸神畅,人民安康舞翩跹;冰天雪地筹玉座,风和日丽设玉斋;六畜兴旺民欢欣,五谷丰登国泰安;玉皇座上灵霄殿,帝星照下万民安;尊像塑立速临降,身穿袍衣锁乾坤;腊梅春晓安玉皇,帝座九重放毫光。”三清殿落成,当地诗友作诗以记。

平时里,善村庙作为兴庄村老年人休闲活动的地方。做斋日子,信善、诗友们开展诗词创作,作为纪念,兴庄村的老人把这里称为“诗意般的活动园地”。始建会首冯兆铠系当地文人,从他题写山门对联开始,后人就留不少与庙宇或本地相关的文句,或碑刻之上,或庙内手稿。

善村庙处处彰显诗词的风采,是民间诗与词交流的园地。其诗词,达千余首。如:

“远观善村庙,近瞻佛宝山;众神座此地,人杰盛空前。”

“牛年孟夏晋宝山,喜任执事奉佛仙,朝夕虔诚拜菩萨,祈盼诸神保民安。”

“时逢盛世界做玉斋,万民欢庆喜心怀;国泰民安神人乐,缘为天公巧安排。”

“神州大地民富强,香客善友斋事忙;保境平安人财旺,凤凰托印任翱翔。”

“云开日照雾霾消,苗岭今朝景色娇;善庙今又添新貌,修身养性来熏陶;恒心攀泰登宝鼎,安定团结不可少。建设小康同心志,振兴文化是重招。”

“华章妙句实堪夸,手捧善册意境佳;劝化世民积善事,行善造德诚意大;经典善书信奉教,诸神降福保万家;福寿绵长天上赐,子孙代代乐无涯。”

“自信人生几百年,何不砥砺奋超前;若人修心净存意,个个皆得自身闲;”

“横断山边善村庙,来访参观兴偏稠;古庙耸翠疑天景,异草湾环古到今,缥渺俨若古佛地,恍惚顿觉碧宵吟;好景如斯不可负,留题须证黔中郡。”

在诗词的妙趣的欣赏中,善村庙还有一个“白马滚污泥”的历史传说。当地人冯玉堂,号兆满,善诗词,曾任四川省黔江县土司官(官厅尚存今五马庄境内)。冯玉堂慷慨大方,常捐助庙宇建设,是善村庙的会首。但他却以素餐招待县令,传为趣谈。据说,时有一县令外出办事,途经五马庄,在冯玉堂家停留,冯邻居佣人用小米作饭,豆花醮糊辣椒作菜下饭。县令认为接待太简,心生不快,问冯有多少石谷的收入。冯玉堂答道:“一下十三石(一次播种,需要十三石谷种)。”县令若有所思,即赋数句:“好个冯玉堂,一下十三石,落地一把沙,白马滚污泥。”县令以“落地一把沙”喻小米,以“白马滚污泥”喻白豆花醮辣椒水,作打油诗戏谑。善村庙诗与词的故事,至今流传。

民国七年,时人郑绍荣领修擦耳岩到绵草塘三尺宽的步道,善村庙会首慷慨捐以善资,给予支持。纪念修路的高碑,记录善村庙所捐金额,“集腋庆成裘行李往来传道坦,理财恢先绪词林冥漠乐孙贤” 。

“善缘结千村,通途顺民心;诗词连天下,遗风贯古今。”善村庙,在宗教烟火中升腾着诗的韵律。

猜你喜欢

正殿山门庙宇
新加坡的庙宇宗祠会馆建筑
被遗忘的角落:畅春园遗迹恩佑寺、恩慕寺山门考
清宫中正殿念经处如何选官
龙岩市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及舞台题记考述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
日本新天皇即位将“恩赦”55万犯人
“澳门历史城区”的中式庙宇与民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