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文佳:不负芳华不负茶

2019-06-21文丨李龙江

遵义 2019年12期
关键词:苦丁茶湄潭制茶

文丨■ 李龙江

湄潭茶人郑文佳,从1991年开始和茶打交道,兢兢业业从事茶业研究近30年。如今,作为国家二级研究员、贵州省茶叶研究所副所长的郑文佳,为贵州茶内涵注入、品牌打造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研究硕果满枝,切实提升了贵州茶的知名度、美誉度。

不忘初心爱上茶

“条索紧细,汤色明亮,滋味醇厚。”5月5日,郑文佳在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茶叶感官审评室忙着对春茶进行品质分析,经过扦样、称量、开汤、审评、打分等环节,郑文佳对今年湄潭春茶品质给予了肯定。

像这样的分析研究,只是郑文佳日常工作的其中一项,28年如一日。1969年出生,生长在湄潭的郑文佳,从小对茶就有所知,大学期间通过在安徽农学院茶业系机械制茶专业刻苦学习,对茶的认知更加深化、深刻。“回到贵州工作还是因为家乡情结,想用所学知识,为家乡茶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郑文佳分享他的工作初衷,当时贵州在外的代名词就是贫穷落后,贵州茶的发展也正处于起步阶段,茶叶研究方面人才十分稀缺,于是1991年郑文佳大学毕业后,作出了那个时代异于常人的选择,毅然回乡工作。

“茶的研究,越干越喜欢,其乐无穷!”谈到对茶的研究历程,郑文佳爽朗地笑了。郑文佳刚参加工作时,科研经费缺乏、研究设备陈旧,“很多工作都是想得到,做不到”,面对艰苦的条件,郑文佳并没有气馁,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勤跑腿、爱动手、苦专研、勤学习,经过5年研究实习员的岗位锤炼,慢慢地这个年轻的小伙儿成了独挡一面的能手。同时,郑文佳在茶叶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困难、创新地获得成果,越发享受这一过程,找到了茶叶研究的乐趣。

2001年是郑文佳茶业研究生涯的一个转折点,当时由于科研经费紧张,实验室设备异常缺乏,茶业的加工和品辨,主要依靠手工和感官,郑文佳主动开拓思路奔赴沿海一线城市,用自己的制茶技术和推广能力与机械设备公司合作,他提出的要求就是公司的制茶设备必须给茶科所使用。“先进机械的引入,充实了实验室的设备,加快了制茶工业化的推进。”郑文佳说,这些机械设备投入使用以后,极大地拓展了研究方向,也增强了他从事茶业研究的信心。

深度研究贵茶香

“不断找技术难点,不断地想办法解决研究问题。对茶研究逐渐深入中,逐渐开始了解茶业的奥秘,在这个过程中——大概有四五年的时间,从内心讲,确实就喜欢上了这个事儿。”郑文佳从此坚定了对贵州茶业的深度研究。

在茶叶品牌打造和茶产业工业化上下功夫,加速贵州茶叶全面进入清洁化机械化加工新时代,努力推进贵州茶形成自己的产品特色内涵,具备和国内高品质茶业一争高低的能力,郑文佳一直为贵州茶的工艺提升努力着。

“给市场也好,给消费者也好。能够表述清楚贵州绿茶的品质特色是什么?又香又绿。能做到这一步的时候,对贵州绿茶本身产品特色的界定,或者说品牌的推进,应该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郑文佳在谈到贵州茶时,兴致盎然。

贵州茶“三绿一红”,湄潭翠芽是贵州绿茶的代表,湄潭翠芽最早的工艺是借鉴西湖龙井,追求的是扁、平、直、光、滑,借鉴西湖龙井制作工艺的过程中,郑文佳及其团队发现一个问题,贵州绿茶如果做到颜色翠绿,香味则不够,如果香味足够,颜色就偏黄,前者品质达不到,后者和龙井没有形成差异化特色。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茶科所通过改进加工工艺,改良生产设备,最终实现了贵州绿茶又香又绿,形成了有别于西湖龙井的差异化产品特点,具备了竞争国家高品质绿茶的能力。如今贵州茶叶面积已经是全国第一,大量茶业初级产品产出来的同时,郑文佳思考的是,把取得的技术研究成果推广给更多的茶农茶企,提升茶业加工工艺水平,提高加工效率,降低成本,拓展茶叶的使用范畴。

随着时间推移,郑文佳的研究也推陈出新,不断取得佳绩。主持完成的贵州茶叶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项目,提炼出绿茶长摊回潮杀青技术、珠形茶慢揉快脱成形技术、分次长摊提香技术等9项技术,其中获发明专利5项;提出的从安全要求和技术需要两个方面建立贵州茶叶加工标准体系,创新性地解决了茶叶生产加工安全问题,加速了贵州茶叶向全面清洁化机械化生产的升级换代;研究出的叠杀技术能将老嫩芽叶进行混合杀青,突破了传统绿茶初加工技术理论,并延长杀青叶贮存到11个小时,解决了长途运输茶青的问题。

天道酬勤果满枝

“这是我的第一部著作,系统地论证了苦丁茶的开发与利用。”郑文佳拿着他的处女作《苦丁茶资源及开发利用》,详细介绍他对苦丁茶的研究成果。郑文佳说,当时全省十分盛行苦丁茶栽种,根据苦丁茶的种植需要,与研究团队通过深入苦丁茶产区、实验研究,从苦丁茶的种类、药理和营养成分、保健价值、繁殖栽培等方面着手,历时3年,《苦丁茶资源及开发利用》一书于2006年出版发表。《苦丁茶资源及开发利用》一经问世,就获得了中国茶界的认可,奠定了他在小叶苦丁茶研究,以及新产品研发和名优绿茶工业化加工技术方面的国内领先地位。

成绩的取得,与郑文佳一直以来敬业的工作态度密不可分。“郑研究员对工作非常严谨,精益求精,是贵州省茶叶科研成果的‘领头雁’。”郑文佳的研究助手文小山见证了郑文佳严格认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他提出的‘面条机’模式制茶取代加棒式制茶,极大地提升扁形茶的制茶效率。”文小山对郑文佳在茶叶行业研究领域方面的许多超前理念记忆犹新,作为科研人员的他,在与郑文佳夜以继日的研究中也提升了自身的研究水平。

兢兢业业的研究,郑文佳硕果满枝。郑文佳先后主持各类茶科研课题近20项,获科技成果奖9项,授权发明专利7项,出版茶叶著作6部,发表文章30余篇,发布实施的行业技术标准13项,建成一支近20人的贵州省茶叶加工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在郑文佳及其团队对茶的深入研究下,贵州茶的加工、茶叶的研究等方面多项指标跃升为国内领先水平,有力地促进了茶的品牌打造和茶产业工业化。其茶的科研成果技术,在全省58个县(市、区)得到了有效推广,累计推广应用面积760万亩,受益农户70.69万户。

天道酬勤,各项荣誉也接踵而至。如今,“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茶叶科技工作者”“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百层次人才”,遵义市“15851人才精英工程一层次人才”等诸多荣誉身系郑文佳。谈到殊荣,郑文佳淡然一笑,立刻说道:每一项荣誉只是新的一个起点,更多是责任感。

“自觉把荣誉转化成更多研究成果。进一步强化对茶的研究深度,加大向茶农推广应用研究成果,提升贵州茶的科技含量、提升茶叶的品质内涵,切实增强贵州茶的市场竞争力。”郑文佳对下一步研究定下了新方向。

猜你喜欢

苦丁茶湄潭制茶
百年“荣茶”展芳华 匠心制茶传“非遗”——访晋商老字号胡氏荣茶第八代传人胡萍萍
陕西安康:小农制茶产业化 脱贫致富路渐宽
陕西安康:小农制茶产业化 脱贫致富路渐宽
湄潭茶园
鉴赏
PLC自动化技术在制茶中的应用
贵州湄潭:建管护运 四好通途 致富农村
苦丁茶
苦丁茶
苦丁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