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汉语》:让汉语“快乐”地走出国门
2019-06-20乐琦
乐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指出:“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站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国语言文化“走出去”,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人文交流,对每一位文化传播工作者而言,充满着机遇和挑战。
《快乐汉语》是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面向全球重点打造的一档大型汉语国际传播类电视节目。自2009年8月3日开播至今,该栏目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历程,以“学说中国话,朋友遍天下!”为口号,通过亚洲版、欧洲版、美洲版三种呈现方式在海内外落地播出。从第一季的“日常生活汉语”情景剧,到第二季的“旅游汉语”记叙片,再到第三季的“主题汉字”演播室教学,《快乐汉语》积极尝试改版创新,从引导力、影响力、传播力、专业性等四个维度全面提升,让汉语透过荧屏,“快乐”地走出国门。
作为一档现象级、元老级汉语教学栏目,《快乐汉语》已日益成为中央电视台传播中国语言文化、促进中外人文合作与交流的文化名片,它不仅受到了全世界华人的关注,也吸引着全球的汉语学习者,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增进友谊、加强人文交流的重要桥梁。
“空中孔子课堂”:助力构建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平台
2015年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伦敦出席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时强调:“语言是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孔子学院是世界认识中国的一个重要平台。作为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窗口和桥梁,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为世界各国民众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华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推进中国同世界各国人文交流、促进多元多彩的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快乐汉语》又名“空中孔子课堂”。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球154个国家(地区)建立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孔子课堂。各地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活动,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教育文化交流合作,发展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构建和谐世界,成为各国学习汉语言文化、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场所,受到当地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作为“空中孔子课堂”,《快乐汉语》致力于制作、传播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汉语国际传播类电视教学节目,使海外汉语学习者通过电视传播,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是助益汉语国际传播,让世界认识中国的有效途径。与传统教学相比,它具有生动性、趣味性、受众面广等优势,这为《快乐汉语》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成为国际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加之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强大的全球覆盖力,几乎每个在海外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师生们都会收看《快乐汉语》。从第一季到第三季,节目的中文语言难度逐渐提升,大致遵循着初级、中级、高级的发展脉络,它的发展历程,亦见证着汉语国际传播事业的蓬勃发展。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掌握汉语,就意味着抓住了机遇,跟上了时代,拥有了未来。
目前,除中国(含港澳台)以外,全球学习使用汉语的人数已超过1亿,其中包括6000多万海外华人华侨,以及4000多万各国主流社会的学习和使用者。《快乐汉语》定期在海内外招募优秀学员,来自尼日利亚的范思齐,被选为学员后激动得合不拢嘴:“我要立即告诉我在尼日利亚孔子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他们可以在《快乐汉语》看到我啦!他们一定比我还激动!”原来,《快乐汉语》是范思齐在尼日利亚纳姆迪·阿齐克韦大学孔子学院学习时必看的中文节目,她说:“在尼日利亚的时候,每周固定的时间,所有同学和中国朋友們会聚在一起,打开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相约《快乐汉语》。大家都梦想着有一天能去中国,站上《快乐汉语》的舞台!”为了这个“中国梦”,她努力学习中国语言文化,获得了孔子学院奖学金,来到北京继续深造,并且报名参加《快乐汉语》的学员选拔,现在,她的梦想实现了!这就是《快乐汉语》的魅力:它鼓舞着远隔千山万水的异国观众们,努力学习中国语言文化,走近中国,读懂中国,爱上中国;它让中国语言文化带着自信,把言语不同、风俗各异的世界各国汉语爱好者和海外侨胞,透过电视荧屏,牢牢地凝聚在一起。
“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目前播出的《快乐汉语》第三季,是一档以演播室为主的大型语言教学类周播节目。栏目每期邀请来自中国的年轻人与五湖四海的“歪果仁”和华裔们作为学员,一起探讨汉字的古今演变、追寻古典诗词的深远意境、感悟中国传统与现代的魅力,甚至展开激烈的中文词语竞赛……值得关注的是:栏目注重展现学员的个人魅力,并且通过央视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进行立体宣传,打造了一批来自世界各国的“汉语之星”:会写甲骨文的俄罗斯才子大卫、能用地道的孔子乡音吟诵《论语》的欧朦熙、不爱汉堡偏爱煎饼的美国小哥申一鸣、说一口陕西绕口令的泰国小姐姐张、在中国戏剧学院读研的知性女神丽达、用中文吟诵《关雎》的意大利帅哥艾瑞克、哥斯达黎加学霸穆雷……在中国,他们代表自己的祖国进行交流、对话,而回到祖国后,这些学员却在讲述中国的故事。回到家乡,他们向同胞们介绍日益发展的现代中国,传授自己日益精湛的中文,讲述他们的中国梦和中国故事!当身处异国他乡的华人,看到世界各国的“歪果仁”讲述他们在中国发生的跨文化故事,并且有板有眼地学习中文的时候,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很多海外华人给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写信,分享《快乐汉语》带给他们的快乐。比如加拿大观众邓春写信说:“《快乐汉语》这档节目,我们全家人坚持看了很多年,这档节目为我们直观地学习汉语营造了非常好的氛围。新版的节目通过课堂的互动教学,以轻松愉悦的节目形式,丰富的知识点内容,让我们很快融入节目之中。近距离、亲切互动的方式,将汉语的博大精深用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展现给观众。主持人更是将自己与节目融为一体,使外国观众可以通过一种与众不同的视角去学习我们传统汉语。专家妙语连珠,让我们更加喜欢上了这档节目。”
值得一提的是,《快乐汉语》的这些“汉语之星”们,受益于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强大的海外华人观众群和强大的全球覆盖力,回国后很是风光,比如来自哥斯达黎加的嘉宾穆雷,回国后成了当地的明星,在自己国家的中餐馆享受“刷脸免单”的特权,不亦乐乎。穆雷说:“这要多多感谢《快乐汉语》,要不谁知道我是谁啊!”
在节目内容设置上,《快乐汉语》每期选取一个主题汉字切入主题,讲述这个汉字的来龙去脉,探讨其用法与现代意义,并通过生动形象的小故事来展现东西方习俗、文化的差异。在表现形式上,“外国学员为主体”的理念得到充分体现。外国学员们会围绕主题汉字,用汉语进行讨论,有时还会展开小型辩论。古老的中国和现代的中国、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中国,中国的语言文化、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通过这些年轻人的交流互鉴,在节目中一一呈现。比如,有一期节目的主题字是“安”。节目小片通过祝福语、传统习俗、地名、人民以及建筑理念等方面,展示了“安”字的来源,以及平安文化在中国人生活中的时代变迁。而后,六位来自世界各国的学员通过讲述自己在中国的真实体验,亦庄亦谐地交流了他们在中国的安全感——从“身安”到“心安”,并达成共识: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有一种安全感叫“我在中国”。这样的表现形式,真实、自然,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海外观众身临其境般领悟当代中国与社会文化,增进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进而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来自塞尔维亚孔子学院的学生安娜看了这一期节目,立即决定申请到中国攻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在申请书中,她满怀深情地说:“中国是一个发展日新月异的国家,生活在中国,我感觉就住在世界的中心,因此,我想在中国创造自己的未来!”在《快乐汉语》,外国人和华裔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新鲜力量,他们讲述的中国故事,开启一个全新的视阈,展现了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构建“《快乐汉语》+”:深入推进本土化、融合化、品牌化
2018年3月26日,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在会见新华社专题调研组时指出:“坚持创新为要,着力增强融合发展能力、原创产品创作能力、对外融合传播能力,创新推动和实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提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快乐汉语》作为全球汉语国际传播类电视栏目的典范,按照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精神,坚持“创新为要、以变应变”,全力推进创新融合,打造“《快乐汉语》+”,不断提升栏目影响力,深入推进栏目本土化、融合化、品牌化。
首先,创新对外话语表达,实现国际传播本土化,全面构建“《快乐汉语》+本土”新格局。合作方能共赢,传播增进沟通。世界上很多国家,比如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都拥有服务当地华人群体的本土中文频道,各国本土电视汉语国际传播类节目也方兴未艾。栏目组广泛团结全球华侨华人,以华人群体为桥梁,通过联合拍摄、人员交流、网站互链等灵活务实的方式,“借船出海”,积极发展与当地主流媒体,特别是本土中文频道、本土汉语国际传播类节目的深入合作。本土化是跨文化传播最有效的方式,栏目组从本土角度,创新对外话语表达,采用融通中外的表述方式,深入研究海外华人和各国观众的习惯和特点,注重使用当地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提高本土表达能力,积极提升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力,努力寻求中国语言文化国际传播与本土民众需求之间的最大公约数,不断增强中国语言文化国际传播的感染力、影响力,全面推进《快乐汉语》的本土化战略,实现“空中孔子课堂”的本土化落地,构建“《快乐汉语》+本土”新格局。
其次,创新节目传播方式,全面发展“《快乐汉语》+融媒体”新业态。数据是新时代的能源,《快乐汉语》历经近十年践行,已拥有丰富的独家中国语言文化和跨文化交际内容资源和一流的制作能力,建立了强大的中國语言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视听说多媒体资源库。目前,栏目组正积极整合资源,以优质内容为核心,固本创新,发展“《快乐汉语》+融媒体”新业态。在目前的《快乐汉语》官网和“CCTV快乐汉语”微信公众号的基础上,栏目组打造了快乐汉语吉祥物“汉小语”,充分运用新媒体、人工智能新技术,赋予“汉小语”“生命”,综合运用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承载话语信息,开放移动智能终端APP学习交流软件,进一步丰富“汉小语”的内涵,将中国语言文化资源进行碎片化、移动化处理,打造系列微传播、轻应用产品,提升节目信息利用率。此外,运用互联网创新技术,进一步打造涵盖PC端、移动端和TV端的《快乐汉语》融媒体链条,上载《快乐汉语》多媒体视听说教材,积极推进内容、渠道、平台、品牌、用户的深度融合,丰富栏目立体传播的内容和形式,提升内容分发能力,助力节目触达更广泛的人群,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第三,拓展海外传播阵地,全面开启“《快乐汉语》+品牌活动”新局面。要进一步加强中外人文交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快乐汉语》不仅需要依靠节目内容创新,更重要的是带动各国民众一起参与其中,奏响多元并举、交流共享的“交响乐”。栏目组不仅把外国嘉宾“请进来”,还积极“走出去”,主动地走出国门。目前,由《快乐汉语》主创人员全面参与的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汉语桥等活动,通过海外海选、区域比赛,再到国内集中决赛的形式,在海内外反响热烈。下一步,栏目会进一步与中国驻各国大使馆文化活动处、央视驻外记者站、各国孔子学院等国家一线驻外文宣机构通力合作,走进不同国家,开设国别化专场录制活动,全面推进品牌化活动战略,将中国梦的阐释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具体实践中。在当地举办丰富多彩的中国语言文化品牌赛事活动,举办或参与举办中华文化年,拓展海外传播与交流阵地,拉近节目与观众的距离,增强文化国际传播的亲和力,树立开放、包容、合作的良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上指出:“创新是文艺的生命。”《快乐汉语》已经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汉语国际传播类电视文艺作品,在新时代的号角下,如何使世界各国人民进一步通过电视节目,关注汉语,了解中华文化,进而增强全球华人与世界人民的人文交流;如何深入推进栏目本土化、融合化、品牌化,讲好中国故事,助力孔子学院构建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平台,进一步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需要不断探索与创新的课题。
(本文受中国传媒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