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科举考试在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中的作用

2019-06-20何娟娟王军涛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5期
关键词:才子佳人科举考试才子

何娟娟 王军涛

摘  要: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作为当时风靡一时的流派,其爱情观与其它爱情小说有所不同,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玉娇梨》作为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品,在反应男女主人公自由恋爱、婚姻自主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而科举考试在才子佳人小说中亦占据着一定的地位。《玉娇梨》在反应积极的恋爱观的同时,又在一定的层面上表现出了封建礼教下的一些思想弊端。比如科举考试在其中的作用,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其消极的力量存在。

关键词:才子佳人;科举考试;《玉娇梨》[1]

作者简介:何娟娟(1993-),女,汉族,甘肃临夏人,西藏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元明清文学;王军涛(1973-),男,汉族,甘肃张掖人,硕士生导师,文学博士,现工作于西藏大学文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史诗学、民间文学、元明清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5-0-01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而至明清,小说则当之无愧地成为此期的代表文学。本文将以明清小说中较具代表性的才子佳人小说为研究对象。才子佳人小说作为封建社会末期的流行文学,其内容背景自然是源于生活的,那么就免不了关于科举的情节,因此整个才子佳人小说中流露出了较浓的科举情结。本文以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的代表作《玉娇梨》为例。

科举考试在才子佳人小说中作为才子、佳人及其家庭最为关心的内容之一。科举是否成功也就成为才子佳人能否结合的重要前提。明清的才子佳人小说虽影响深远,但是也存在它自身的弊端。其小说中对于男主人公的描写都是貌若潘安,才如子建,最终与佳人结合也是年少成名、才利双赢。但是据统计,清雍正以前,20岁以下科举及第者仅9人,士子们普遍中进士的年龄约在37岁左右,少年进士简直凤毛麟角。那为何才子佳人小说中的男主人公多为少年进士?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才子之所以可称之为“才子”,多因年少苦读,才如子建,下笔万言,其才只有通过科举考试这条道路方能显示。

《玉娇梨》中的苏友白就是这类才子的范例。女主人公白红玉之舅吴翰林无意中看见苏友白的题词,便觉此人定是“当今少年名士”,见了苏友白其人 “心下愈加欢喜”,但是又有忧虑 “人物固好,诗才固美,但不知举业何如。”所以在封建家长看来,人物、诗才固然重要,但是“举业”才是第一位的,“诗才”只有用于科举道路中才算是正途,这也可以看出封建家长的择婿观念仍是科举中第。

二、传统观念遗留下来的“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的思想。

《诗经》有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既是美丽贤淑的女子,必得一个真正的君子来与之相配。而真君子“有才”那是必备的条件,有才之人显露其才华的途径即为科举中第,这也回到了笔者谈到的第一条。

《玉娇梨》中的男女主人公有自己的一套择偶标准。白小姐是一个真正的淑女,自然也想求得一个真君子。当浪荡公子张轨如携了做的诗文来求亲时,听说其人才貌不相配,就觉得此人并不是自己的“可意才郎”。之后在看见苏友白时,又觉得他“有貌无才”不能称之为佳婿。苏友白对自己所寻求的伴侣也有一番见解“有才无色,算不得佳人。有色無才,亦算不得佳人。即有才有色,与我苏友白无一段款款相关之情,也算不得我苏友白的佳人。”从此处两人的言语看来,他们有着相同的择偶观,即才色意识浓厚。才子佳人要想结合,才与色成为这一时期的衡量标准。虽然男女主人公相识、相知、互相考察的过程较为波折,但是也最终在苏友白高中的情况下得以圆满结束了。

三、此时虽产生了对于功名利禄的淡薄意识,但还是不得不为才子佳人的结合而被动地走上科举这条道路。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士子对获取名利失望之际,自然对科举考试产生一种轻视甚至是反叛的情绪。《玉娇梨》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观,虽还没有完全摆脱封建礼教所带来的一些陈腐的观念,但已经出现了自由恋爱的意识。白红玉因“姿色非常,更兼性情聪慧”,且“诗才俊美,下笔成文,千言立就。”就算其父是“官又高,家又富”的太常,白小姐也不曾产生要配个门当户对之人的想法,且暗自立志要找一个德才兼备、品貌无双的人来与之相配,这算是封建社会下思想观念的重大转变。

苏友白是众多才子佳人小说中不思功名的才子之一。他说“不能看重富贵,看清佳人”,又说“婚姻乃是人生第一件大事。”从此处我们可以看出在明清之际士子已经不把事业当作人生中的第一件大事了,出现了轻视功名利禄的现象以及对几千年的封建教条产生了反叛的思想。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论《玉娇梨》,说它“重俊髦而颇薄制艺”。也就是说虽然他们很重视诗歌才能的表现,但是科举考试是必须经过的道路,即才子佳人小说中“凡求偶必经考试”。这也是《玉娇梨》中即使白太常与白小姐都不会刻意地去寻求门当户对的富家公子,但是最终苏友白还是走上了科举考试这条道路的重要原因。

注释:

[1]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参考文献:

[1]黎藜.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科举情结[J]. 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9,(11):13-16.

[2]梁苑. 才子佳人小说:从一种新小说类型到一种新文学样式[R]. 复旦大学, 2007.

[3]戴铭. 从《玉娇梨》与《红楼梦》看明清才子佳人爱情观的演变[J]. 安徽文学, 2018,(2):8-9.

[4]荻岸山人 编次,魏武挥鞭 点教. 玉娇梨. 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才子佳人科举考试才子
Images2Poem in different contexts with Dual‐CharRNN
科举考试答案解析
“科举考试”
才子的朋友圈更有料
论明清时期才子佳人小说的择偶观
才子的朋友圈更有料
浅谈《西厢记诸宫调》的创作思想
才子袁枚
中国科举考试“末班车”——光绪三十年甲辰恩科殿试二甲第二名林世焘之子林松年谈科举
科举考试的投考资格——从2016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第25题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