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徐州汉画像中的“树悬璧”图像

2019-06-20杨楠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5期

摘  要:在徐州汉画像中,树上悬璧的图像模式颇为醒目。树与璧的图像不仅美学价值很高,还拥有丰富的文化蕴含,是古人崇拜信仰的图像表达,体现出沟通天地、生命不息的文化内涵。“树悬璧”图像作为符号的组合,是古代人们用来彰显尊贵身份、寄托灵魂的信仰、表达对祖先的崇拜和永生的追求。

关键词:汉画像;树;璧;树悬璧;象征意义

作者简介:杨楠(1996-),女,汉,江苏徐州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方向。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5--02

在汉代,璧的使用方式多为悬挂,在墓室画像砖图像中经常与其他图像组合成套,形成寓意丰富的象征体系。在徐州地区的汉画像中,有一类图像描述了玉璧系于树上的画面,例如在徐州西汉早期墓葬中出土的一对刻有汉画像石的墓门(图二),高1.67米,厚0.13米,左右门均刻有长青树,各有两璧以丝带悬于树上。

汉画像石中的“树”、“玉璧”题材比例很大,富有深刻的寓意。对于“树悬璧”这一类图像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图像的組合意义,解释汉人的思想观念,也为解读画像反映的汉人的精神世界有着重要意义。

一、树悬璧图像简介

徐州地区树悬璧图像多为汉代早期出土,在造型上也多是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表达。图像整体形态是三角形结构,主体部分为树,中间以一条明显的线条为主干,主干底部有分叉以示树根,主干两侧是鱼刺形以示树枝。玉璧悬于树冠末端,一树或悬单玉,或悬对玉。玉璧中央有孔,整体为扁平圆形,造型简单大方,在画像中往往表现为两圆相叠,小圆示玉璧中间小孔,有的玉璧上有谷纹(图一),其形象具有高度概括性。

在这些几何风的图像中,树图像具有一种古拙之美。树冠呈伞状,图二中的树冠基部为圆形内凹,弧度优美。整体造型在线条上流畅大气,树纹明快简练,疏密有致。示意树枝的线条方向整齐向上,给人以蓬勃伸展生长之感,富有节奏。画像中元素不多,但双树对列,左右对称,尤其在图二所示图像中,玉璧成对系于树冠的相同位置,很有均衡之美。画像图形虽不复杂,但线条曲直交错,造型表现洗练,树与璧的组合和谐而有秩序感,颇具“和”的内涵蕴藉。这是汉人审美的体现,也是工匠精神的浓缩。简约的“树悬璧”图像造型大方优美,是汉代文化的重要遗存,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同时“树悬璧”作为象征意义丰富的符号,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具有深刻的历史研究意义。

二、象征意义

徐州汉画像石中几幅“树悬璧”图像中的树多为长青树,而其作为象征符号被赋予了丰富的意义。长青树又名甘木或不死树, 《山海经·大荒南经》:晋郭璞注:“甘木即不死树, 食之不老。”神话传说中的长青树, 生于西方昆仑西王母所居之处,人食之可得长生,亦可使死者复活。在神仙信仰与瑞祥思想兴盛的汉代,它往往作为富有祥瑞意义的仙境仙树出现。在西汉早期金雀山帛画中有仙山,山两侧屹立两株长青,可见长青树具有仙界树的象征意义。在中国的神话中,神树就是联系天地的“天梯”之一。《山海经·海内经》中记有:“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曰建木,百仞无枝,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皞爰过,黄帝所为。”在古人眼中,树木的作用便是绝地通天,它是通往仙界的“神道”,人们可以循木入天门,达到成仙的目的。

在有关神树的神话传说的演绎下,汉代的人们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树木崇拜意识。弗雷泽在《金枝》中描述了原始社会中人们对植物神崇拜的精神内核,他认为原始社会的人们把树木看作是人灵魂长期与临时的居所。杨赫在《汉画像石中树图像及其象征意义》一文中提出树与“人有命树”的关联。“人有命树”来源于《太平经》,大略是说世人各有命树,命树由神吏看护,人的生命临近终点时,树便随之凋零,神吏将树砍伐,人也便与世长辞了。古人朴素简单地看到人的生死与树木荣枯的相似性,而不同的是,树木随四季轮回彰显出旺盛的生命力,于是人们勾勒了一个生命轮回再生的想象,将生命之树看作“天下之齐(脐)”,人在树中孕育再生,求得永恒的生命。

玉器是古代重要的文化载体之一,《周礼·春官·大宗伯》中载:“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六瑞”皆为玉器,而玉璧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类。《尔雅》云:“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邢昺疏:“肉,边也;好,孔也。边大倍于孔者名璧。”玉璧形制质地本身反映了古人的宇宙观,圆以法天,方以法地,玉璧之圆形象天,光泽晶莹、纹如彩霞,故而玉璧与上天联系密切,被视为沟通上天的途径。古人敬天祭神往往手持玉璧之类的玉器,古人认为,玉璧作为礼天的信物,能够实现人神对接,彼此沟通,《尚书·金縢》就记载了古人立璧以沟通上天的典故。汉代人们对死亡的忧虑深重,神仙之说适时地出现为人们创造了长生无忧的仙人世界,在人们的思维中,人分魂、魄,“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至于如何死后魂归于天?玉璧以其沟通上天之用,被汉人看作 “升仙之门”,成为往生仙界的媒介。袁曙光、赵殿增先生在《天门考》中指出,汉代出土的棺椁铜牌、石棺上都装饰有门阙,上刻“天门”二字,这是古人对天国境界的追求。而天门之上大都饰有玉璧,穿过玉璧意味着进入仙界。“古人希望灵魂通过圆璧的中孔进入永恒不朽的境界”,邓淑苹先生正是从古人璧与天相连的心理基础出发,确立了玉璧的象征意义。

由此看来,长青树与玉璧本身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而玉璧在古时多悬挂布置,其系于树上,二者就具有了更加深刻的组合意义。树与璧都被赋予沟通天地、人界仙界的功能,璧悬于树,形成了通天之道,寄寓着古人天人合一,死后通过璧树相连的媒介往生仙界的理想与追求。同时,古人认为人与树同命同理,以树作为永恒生命的象征,汉画像中有铜钱挂树以求财源滚滚,而玉璧润泽防腐,挂于树上,也蕴含生命不息、源源不止之意。

三、墓葬功用

古人政治生活曾一度用玉璧作为身份等级的象征,生活用玉也并不普遍。《白虎通·端贽》:“璧之为言,积也。”积,即财富累积,汉人的观念中玉璧也是财物的象征,即使无力陪葬玉器的墓穴也会雕刻玉璧图像。因而在“树悬璧”的图像中,玉璧的出现就有富贵身份的彰显意味或是祈求财富、地位的理想的寄托。信立祥先生在《汉代画像石综合研究》中表示,古人墓地植树成风,战国时植树数量的多少已成为墓主生前身份的象征,汉代墓地树木也成为墓穴代名词。由此可见,画像石上的“树悬璧”图像正是表示了墓主人的尊贵身份或打造了死后理想的尊贵世界。

前文提到,“树悬璧”的图像反映了时人的生死观与精神世界,它寄托了人们对生命永恒的追求。死亡是一种永恒的泯灭还是一种新生?汉人在思考中用石上之像表达了对生命延续的渴望。靳之林说,“人类的植物崇拜,是和人类的生存繁衍对于植物的依赖密切相关的联系”,而“树”,周而复始地发芽、生长、繁茂、凋零,结了种子来年继续孕育生命,在汉人眼中,树成为再生的符号,人们对树的敬畏便是表达期望能如树一般获得永恒生命。人们不仅幻想着永生,更期翼死后通过某种方式实现往生仙境的心愿,由此一世界到彼一世界,而树与璧就是通向仙界、获得永久生命的媒介。

汉代先民基于“万物有灵”的观念,对土地顶礼膜拜,而《五经通义》有言:“土生万物莫善于树”,于是“树”崇拜更为人们重视。《白虎通义·社稷》:“社稷所以有树何?尊而识之,使民见而敬之,又所以表功也。”“社树”在被附加的祖先观念之下,承载了宗族血缘为标志的礼制功用,祖先形归地下,长眠于族人所拥有的墓地并接受祭拜,族人期望逝者灵魂平安升天,永久安息,并能以祖先之德泽,保佑子孙、护佑家园。前文提到,玉璧具有相似的礼制意义,为古人敬天祭神所持。璧悬于树,是汉人对祖先的祭祀礼待,也是与先人的对话沟通,望亡人能升入仙境,庇佑生人。

玉璧挂树,也有趋吉避凶之兆。长青树的形象源于现实生活中的松、柏一类树木,孔子言:“松柏为百夫长,而守门闾”,有守护意;玉璧祥瑞,有防腐、驱邪功用,二者相合,有驱邪辟鬼之用。

综观以上所述,徐州地区汉画像石中的“树悬璧”图像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它是古人精神世界中的“神梯”,被寄予沟通天地、长命不衰的寓意,表达了古人灵魂的信仰、对祖先的崇拜和对长生的不懈追求,体现了汉代先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也体现了他们对生命的思索与追寻。

参考文献:

[1]信立祥.汉代画像石综合研究[M].文物出版社,2000.

[2](英)弗雷泽.金枝[M].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

[3]许慎.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2012.

[4]潘架丹.徐州汉画像石中玉璧图像的象征意义[J].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

[5]鲁大立.谈“升仙”思想在汉画像中的反映——以“玉璧”“常青树”纹饰为例[J].春秋,2014.

[6]任义玲.汉代画像中的玉璧及其蕴含的象征意义[J].中州古今,2000.

[7]杨赫.汉画像石中树图像及其象征意义探析[J].文物世界,1987.

[8]顾颖.试析汉画像中的“树-鸟”图像[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9]张学涛. 徐州汉画像石中瑞树图像研究[J].文物世界,2012.

[10]高明.漢画像石中“树”的图像[J].文艺研究,2010.

[11]郑同修.汉画像中“长青树”类刻画与汉代社祭[J].东南文化,1997.

[12]陈江风.汉画像中的玉璧与丧葬观念[J].中原文物,1994.

[13]刘芊.中国神树图像设计研究[D].苏州大学,2014.

[14]朱存明.汉画像之美[M].商务印书馆,2011.

[15]王志刚.汉画像石中树纹的审美特征[J].艺术评论,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