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国电影的底层叙事探究

2019-06-20辛鑫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5期
关键词:现实主义

摘  要:近年来,多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横空出世,底层叙事类的电影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受到大众的关注。但是,底层叙事类的电影在叙事和情感表达上流于表面,作家和导演受精英思想的影响无法深入社会底层对现实的底层做出描绘。本文以电影《我不是药神》为例,阐释新世纪现实主义电影的底层叙事。

关键词:现实主义;底层叙事;泛道德化

作者简介:辛鑫(1995.3-),女,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西方文学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5--01

《我不是药神》于2018年7月6日在中国上映。电影讲述了一个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贩程勇为了改变生存现状而售贩“假药”的故事。程勇起初售卖“假药”只是为了改善当时的生存环境,但是在后期的故事发展过程中,程勇的主观感情产生了变化,他对特殊的病友群体产生了巨大的怜悯,售卖“假药”不再是为了赚钱,更多地是为了“救命”。而后多次出售“假药”的程勇终于引起警方的注意,最后被警方抓捕。

在一定层面上,这确实这是一部在主题和社会影响力上能评9分的电影,但是从表达和电影叙事上看好像没有到达预期。电影故事情节确实感人至深,但是故事从一开始的场景渲染铺设到后期的故事展开,电影人物的悲剧化效果过于强烈,就其表达来说有种刻意为之的笨拙。

一.泛道德化的电影底层叙事

电影中很多小短句给人深刻的印象,这些短句往往在细节处给人动人心魄的力量,但就底层叙事的维度来讲,电影中某些“传神的小短句”恰是一种刻板化的表达。例如 “吃个橘子吧”、“为了救人命而违法有什么错”、“我不想死,我想活着,行吗”“你遇到的法大于情的事情还少吗?”。电影中的小短句感人至深但就电影表达来看,这些刻意的感动却让原本看似真挚的故事多了一层“表演的”意味,而这个意味就是电影底层叙事的那份人情味。

电影中也有人情味是种好事,它既能在顺畅表达故事情感的同时,也能给受众更多地“感同身受”。但此处的人情味却稍显刻意,当真正底层的人疲于奔命的时候,他们在情感上往往存在更多地麻木,他们往往忘记表达,甚至在眼底都不曾存在着多余的希望,更别说去表达那些活灵活现的小句子。简言之,《我不是药神》是一部人情味过于浓厚的电影,将原本诚挚的故事表现得过于浓墨重彩,故事里的人拼命活着,故事外的人拼命悲悯,如果电影只剩下“去活着”和“去悲悯”的角色,是会多骗取眼泪,但也永远失去了那份感召。电影艺术应當高于生活,如果仅靠孤独渲染生活表象赚取眼泪那根本无法带来根本的超越性。过度的感情渲染根本无法带来精神层面的追问。文学是照进底层生活的光,如果作家不再将“底层”的苦难与不幸简单地归结于贫穷,导演不再将电影里的感情推动仅仅依赖于人物的话语,那么电影的底层叙事将会更上一层楼。

电影中某些表达意象成为了一些符号式的存在,这也是一种叙事刻板化的表现。例如电影中的口罩就成为一种符号,成为了导演表达人性的一种仪式。电影最开始,病友群群主来见程勇时都戴着口罩,双方还就口罩的摘戴有过摩擦,这时候口罩是病人们的心防,双方就信任还未达成一致才会有摩擦。之后两处最明显的比较就是在老吕死后和程勇被抓时,口罩在此表现的是一种信任和尊重,口罩的另一个象征是人对自己生命的珍视。电影中的吕受益在最开始怕死的时候戴三层口罩,而最后真正将死之时却不再戴口罩了。电影中口罩已经是表达人性的一种符号,导演通过口罩的摘戴表达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和情感走向。是一种微妙却讨巧的表现。

二.微妙的平衡,人性反思的匮乏

电影《我不是药神》在迎合市场需求和过审之间取得了一种微妙的平衡。电影看似极具现实批判意义但却充斥着商业片的套路化表达,人物个性和心理的转折及情节设计也落入俗套。故事的承接也存在相当的问题,最大的方面就是男主角程勇的转变缺乏说服力缺乏震撼力度,电影人物似乎在一夕之间就得到灵魂上的升华,极大地精神上的差异让整部电影的感情承接显得生疏且无力,生活于社会底层的人根本无法在一夕之间完成这种精神上的升华,这也导致了电影中人性恶看不到,人性善也表现得很牵强。

《我不是药神》在描述“底层”人物所遭遇的生存危机时,表达仅仅停留在对“底层”生存状态的描写上,无法上升到探讨人性的高度。表现底层生活的电影应以呈现“底层”人物对命运的思考和反抗为前提,对“底层”人物应对苦难的意志和对待生活的态度进行书写,这才是作为电影作品所应传达出来的启示意义。真正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要让观众能在心底生出一种悲悯,与此同时,这份悲悯不能矮化为一种病态的心理平衡,而是应该激起人们心中最深层的温情,让人们反思人性,让社会更包容的前行。

三.结语

底层叙事还是不断完善发展的文学潮流,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影类型,其也在不断地完善发展之中。但是不论是作家还是导演都应该抛开本身与底层的隔阂,破除精英化的思想包装,真实客观地再现社会转型期底层人民的现实状况,面对复杂多元的社会作家应具有先锋探索精神,勇于突破自己切入现实,深入剖析了底层群体的现实焦虑,执着于探求其精神层面的苦难,以独特的艺术创作构建真实的叙述模式。

参考文献:

[1]穆彤.当代日本电影底层叙事研究[J].电影文学,2018(24):25-27.

[2]张光芒.是“底层的人”,还是“人在底层”——新世纪文学“底层叙事”的问题反思与价值重构[J].学术界,2018(08):43-57.

[3]孙大志.国产电影底层叙事现实主义风格刍议[J].电影评介,2018(13):70-72.

猜你喜欢

现实主义
骄傲的法国现实主义开创者
“建设性”法律现实主义——对卢埃林法律现实主义的另一种解读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新法律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与新中国70年戏曲现代化
现实主义对左拉文艺思想的影响
“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与十七年文学的现代化
新现实主义与中国
后现代语境下的现实主义
新现实主义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