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经》中的天文意象
2019-06-20马叶馨
摘 要:西周至春秋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广泛关注天文现象,《诗经》中大量天文意象的出现,证明人们已经开始有了较为系统的天文知识结构,并且自觉将其与人们的农事、情感相联结,其中蕴含的丰富天文词汇与特定含义,也极大影响到后世诗歌创作。
关键词:《诗经》;天文现象;农事观念;情感;影响
作者简介:马叶馨(1991.8-),女,汉族,四川省成都市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5-0-02
一、天文意象与人类生活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歌谣总集,里面涉及到诸多天文意象。有些星象较为特殊,也成为了古典诗歌的描述对象,折射出古人的生活观念与情感。
1、农事观念
在《诗经·豳风·七月》中,透露出农人一年四季的时序观念与天文常识。《七月》里开篇便写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1]。“流火”,即“大火星”,每到以夏历六月时,大火星会出现在天空的正南方,到了夏历七月,其位置开始出现偏移,向下移动,故而古人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流火”。天气转凉,人也该添衣,紧接着就应该“九月授衣”。我们从这首《诗经》中最长的叙事诗中可以管窥一年之农事盛况,由此,它也成为后人研究西周至春秋时期农事的重要文献。中国作为农耕文明发源地,以务农为一年之大事。古時在月份划分之前,古人通常通过天象和周遭自然的变化来判断四季和月份更替。王安石曾经评价说:“仰观星日霜露之变,俯察虫鸟草木之化,以知天时,以授民事,女服事乎内,男服事乎外……此《七月》之义也。”[2]由此可见,天文的观念在上古时期的人们观念中深入骨髓,靠天吃饭的农人几乎是尽知天象的。明代顾炎武曾经在《日知录》当中写到:“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3]毋庸置疑,农人熟知天文,自然,天文现象入诗也就是顺理成章的。
2、情感链接
《诗经》当中的天文意象也常常成为人类的情感链接。《诗经·陈风·月出》一诗算是最为典型的以“月”这样一种天文意象写情感的诗作: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4]
一位美人在月下瞭望明月,美好朦胧,然而其内心却始终处于相思煎熬之中。全篇通过“明月”这样一种天文意象来写女子备受相思之苦的内心。后世文人在写闺怨题材时,多以“月”这种天文意象作为情感联接的枢纽,《陈风·月出》仅仅算是一个雏形,它被视作是后世相思题材的滥觞,后来人们一写到相思、羁旅之情,就会不自觉地关联到明月。姚舜牧《重订诗经疑问》说:“宋玉《神女赋》云:‘其始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正用此诗也。”[5]
再如《诗经·唐风·绸缪》。此篇主要围绕着男女情感与婚恋展开。此诗写主人公在劳动之时,望着天边高悬的三星,由此触景生情。三章当中重章复沓出现“三星在户”,即是通过对于星象的反复吟咏,营造男女缔结婚姻关系的浪漫氛围。“三星”,即参宿三星,参宿中有三星连成一线。古时男女婚期举行之时一般以黄昏为期,黄昏时分,正当一天当中日月开始更替,阴来阳往之时,男女成亲。故而天文意象常作为人们情感的诱发,在营造氛围方面也起到极大效用。
3、象征意义
在《诗经》中还有一首描写星象之诗较为特别——《小雅·大东》:
“……或以其酒,不以其浆。鞙鞙佩璲,不以其长。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捄天毕,载施之行。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维南有箕,载翕其舌。维北有斗,西柄之揭。”[6]
《小雅·大东》是一首怨刺诗。诗歌前半段围绕西周苛政来讲,后半段开启了颇具象征意义的怨刺,诗中主要围绕二十八星宿中的启明、长庚、箕宿和斗宿来写。当箕斗二宿同时出现在于南方那个天空时,箕宿在南,斗宿在北。箕宿四星联系起来星象称为簸箕形;斗宿六星联系起来想象称为古代舀酒的斗形。此诗以“织女不能织成布,牛郎难以将车犁拉动,箕宿不能簸米扬糠,北斗也难以将酒浆盛起”来象征位高权重者难堪重任。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道:“下四句与上四句虽同言箕斗,自分两义。上刺虚位,下刺敛民也。”[7]所以,借由这星象所蕴含的特性暗暗讽刺在位者尸位素餐,不能将百姓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
除此之外,以天文意象入诗的情况不胜枚举:《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8];《郑风·女曰鸡鸣》:“子兴视夜,明星有烂”[9]以及《国风·召南·小星》、《诗经·大雅·云汉》等等。
据庄雅州统计:“《诗经》当中曾出现天文词的诗篇至少有五十余篇,扣除气象、历令、时律等属于广义的天文意象之后,所剩下的星占、运行规则、天体、天象等属于狭义天文意象的,也还有二十余篇。”[10]
二、天文意象广泛运用于《诗经》之因
为什么在我国最早的歌谣集《诗经》当中会出现为数不少的天文意象,究其原因:
1.先民的集体无意识。西方的心理学家荣格认为,人类具有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指的是形成神话主题象征的一种人类思想的遗传倾向,这些象征是变化多端的但没有失去他们基本的模型。”[11]在先秦的《诗经》中所反映出来的一些天文意象也包含了人们的集体无意识。例如,在《淮南子》中就有记载曰:“日中有乌。”[12]在中国上古时期,人们认为有太阳当中住有三足乌。在西方,同样也有太阳神鸟的存在。这其实也包含了人类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和上古以来的生殖崇拜有一定的联系。《白虎通·五行》中记载:“炎帝者,太阳也。”[13]在古时,天与帝几乎是同义的存在,那时的人们对于日月星象自然是有一种崇拜和敬畏。这种集体无意识也一直跟随着人们,他们对于天文意象有着天然的认同和感知,所以在《诗经》中以天文现象入诗也就不奇怪了。
2.农耕文明的发达及上古神话的流传对天文意象入诗的影响:根据现有的资料来看,我国早在殷商时代的一些甲骨文上,就已经留下了有关星名、日食、月食的记载。在《淮南子·本纪》有记载大量的神话情节含括着天文现象:“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14]在此时出现的“十日”被人们视为灾异儿存在。伴随着神话传说,一些天文意象成为了被后世作家沿用的典故。在《淮南子》、《穆天子传》、《山海经》等上古神话当中,就有许多与天文相关的情节,如后羿射日、夸父逐日、嫦娥奔月、苍龙星宿说等。不难看出,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时代,人们对于世间的许多现象还不能完全理解,有时便以丰富的想象力加以解读。
三、《诗经》中的天文意象对后世诗歌的影响
《诗经》之后的文学作品中也有大量天文意象存在,丰富着人们的天文观念,也以其丰富的内蕴寄托着人们的情思,对于后世文学产生不可磨灭之影响:
1.丰富比兴的含义。汉代《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里“浮云蔽百日,游子不顾返”[15]之句将浮云蔽日这一种天文现象赋予了更多的意味:一说诗中的主人公受光怪陆离世界的吸引,蒙蔽了本心;另一说,白日象征贤君,浮云蔽日犹君被奸佞所蒙蔽。三国时期的曹操对于《诗经》的天文现象也有大量借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16]、“星汉灿烂,月出其中”[17],都有着隐喻色彩。由此可见,《诗经》以来,天文意象带给文学作品更多隐喻可能性。
2、丰厚了诗歌的内蕴,使得其中一些天文意象成为具有固定含义的标志。在被魏晋南北朝诗评家称为“五言之冠冕”的《古诗十九首》中,《迢迢牵牛星》,更是将天文意象发挥得淋漓尽致。开篇便是“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18],诗中的织女星是指天琴座的α星;牛郎指的是天鹰座的α星。唐代杜甫被禁于长安,其诗《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19],李白“月既不解影,影徒随我身”等都是将月作为了无处安放的情感的寄托。在后世的诗歌当中,每当谈到情感,都免不了出现与其自然而然相联结的独特天文意象。
注释:
[1(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毛诗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宋)朱熹著,赵长征点校.《诗集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3](明)顾炎武,黄汝成集释:《日知录集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4](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毛诗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明)姚舜牧撰.《重订诗经疑问》[M].明万历三十二年(1605年)六经堂刻五经疑问本
[6](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毛诗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清)王先谦撰,吴格点校:《诗三家义集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
[8](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毛诗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9](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毛诗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0]庄雅州.论《诗经》天文意象的多元价值[A].第五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1][瑞]荣格著《原型与集体无意识》[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年版。
[12](汉)刘安著,(汉)许慎注;陈广忠校点:《淮南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
[13](清)陈立撰 吴泽虞点校《白虎通疏证》[M].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版。
[14](汉)刘安著,(汉)许慎注;陈广忠校点:《淮南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
[15](梁)萧统编《文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16]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17]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18](梁)萧统编《文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19](唐)杜甫.(清)杨伦笺注《杜诗镜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参考文献:
[1](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毛诗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汉)刘安著,(汉)许慎注;陈广忠校点:《淮南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
[3](梁)萧统编《文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4](唐)杜甫.(清)杨伦笺注《杜诗镜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5](宋)朱熹著,赵长征点校.《诗集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6](明)姚舜牧撰.《重订诗经疑问》[M].明万历三十二年(1605年)六经堂刻五经疑问本
[7](明)顾炎武,黄汝成集釋:《日知录集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8](清)王先谦撰,吴格点校:《诗三家义集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
[9](清)陈立撰 吴泽虞点校《白虎通疏证》[M].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版。
[10]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11]庄雅州.论《诗经》天文意象的多元价值[A]. 第五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2][瑞]荣格著《原型与集体无意识》[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