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2019-06-20杨帅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5期
关键词:女性形象聊斋志异探讨

摘  要:《聊斋志异》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这部作品除了为我们呈现了一出出光怪离奇的故事,其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也倾注了作者很大的心血。而在《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又是其中的值得研究的内容,虽然《聊斋志异》中的女子大多是一些鬼怪狐妖,但是她们不入世俗,敢于打破当时的社会观念,勇敢地追之所求,爱之所爱,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这些形象的女子可谓“异”彩纷呈。本文主要从其中的某些角度来对《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浅显地论述。

关键词:《聊斋志异》;女性形象;探讨

作者简介:杨帅(1979.11-),男,汉族,河南南阳人,本科,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助教,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语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5-0-02

《聊斋志异》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古代小说,同时《聊斋志异》的出现,也是我国文言短篇发展的又一个高峰。由于作者蒲松龄本身是一位思想观念较为开明,对于世像百态有着自己想法的文人,因此,这部作品不仅在内容上已经隐隐约约流露出了反对传统、反对封建的色彩,同时,这种思想也渗透在了《聊斋志异》的人物形象中,尤其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她们往往不拘泥于传统观念和礼教,敢于打破当时的封建藩篱,勇敢地追之所求,爱之所爱,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这些形象的女子可谓“异”彩纷呈。虽然蒲松龄并没有完全摆脱封建男权思想的束缚,但是因为其思想中已经有了一些“叛逆”的色彩,因此,我们也从作品中的女子身上看到了不一样的形象风采。

一、善良的“异类”女性形象

《聊斋志异》采用了浪漫主义的笔法,塑造了一批不同于古代社会那些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式的“异类”女性形象,她们有的是那些处于最底层受压迫受侮辱的歌妓之类,更多的则是一些魑魅魍魉,女妖或者狐仙之流,但是与传统文学中那些作恶多端的鬼怪之徒不同,这些“异类”的女子形象往往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具有光明灿烂的人性之光,甚至比世俗中的女性更加善良。因此,虽然这部分女性在当时的主流阶层看来,可能是“不入流”的女子,甚至是不齿的一类,但是蒲松龄却在其中大胆地使用了现实主义手法,来将这些女性身上所具有的“真、善、美”大胆地刻画了出来,而这种思想,其实也代表了当时很多和蒲松龄一样的具有开明思想的知识分子对于这些被传统藩篱束缚、压迫的女性的一种关心和同情[1]。比如《荷花三娘子》中的狐妖,为了报答救命之恩,不仅帮助宗主获得了美好的婚姻,在宗主生子之后,又帮助他们照顾幼子,当恩情报答过后,又悄然离去。还有《小翠》中的小翠,也是为了报答恩情,甘心情愿嫁给了王家呆儿,并且在王家遭遇了不幸的时候,一次次和他们共渡难关。

二、悍妒妇形象

《聊斋志异》中悍妒妇形象的形象刻画众多,其中典型代表作品有《江城》、《阎王》、《吕无病》等。《聊斋志异》的悍妒妇形象中有虐待丈夫的悍妻,有虐待妾侍和幼子的恶母,也有虐待公婆的悍媳。悍妒妇的共同性格特点就是凶悍务必,以虐待他人为享受,擅长迁怒无辜众人[2]。悍妒妇出现的本质原因是一夫多妻的封建婚姻制度,在男女地位不平等的社会环境下妇女的精神与感情被压迫,妇女畸形的反抗造就了悍妒妇。《聊斋志异》中的悍妒妇反抗了封建礼教对妇女道德修养的要求,是对封建社会中长期受到虐待的反抗。如《江城》中的高生偶与婢遇,就是被江城怀疑有私情,则“以酒坛囊婢首而挞之”,还不解气,又“以绣剪剪腹间肉互补之”,让丈夫十分惧怕。从《聊斋志异》中悍妒妇形象可以看出,作者在一定程度上站在女性的角度发声,表达出自己对封建礼教的不满,在悍妒妇身上体现了一夫多妻家庭中妇女的不幸命运。

三、向往婚姻自由的女性形象

众所周知,在封建时代,婚姻自由往往是很多女性可望而不可求的权利,在哪个时代,女子的婚姻很大程度上需要受到父母亲的绝对主导,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梁祝的悲剧,正是在这样的主流观念主导下所酿成的,而在这种思想观念在主导地位的古代,女性往往缺乏独立自主的个性,可以说,这是一个时代造成了一群人的悲剧。但是在《聊斋志异》中,这些女性形象却得到了很大的扭转,她们不仅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藩篱和束缚,并且往往表现得较为独立自主,而且颇有讽刺意味的是,与之相对应的男性形象,却往往显得较为软弱,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小生,就是口若悬河、胸无点墨的无能之士,这鲜明地对当时社会的一类现象进行了另一种批判。尤其是在个人终身大事的问题上,《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勇敢地打破了当时“婚姻大事,父母之命”的封建保守思想,勇敢地追之所求,爱之所爱,这些思想和举动,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可谓是“离经叛道”,对传统的礼教提出了直接的挑战[3]。比如《鸦头》中的女主人公,当和自己的心上人的爱情遭到现实的阻挠的时候,毅然决然和他一起私奔。而这些女性这些挑战传统婚姻礼教的行为,其实正是蒲松龄个人婚姻观、爱情观的寄托,长久以来,在中国封建社会,无论男女,婚姻之事皆由父母做主,而人天性中对于爱情的追求则受到了很大的压制,这在当时很多人,尤其是开明的知识分子看来,是应当得到改变和解放的,于是,蒲松龄将这种思想幻化为了笔下的这些女性。

四、“女强人”的形象

在中国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占据了主流,比如在《红楼梦》里,“心較比干多一窍”的林妹妹正是意识到贾母内心这一思想意识,才自敛其才,虽然也有一些“女才人”比如李清照,但那毕竟是少数。而在《聊斋志异》中,作者就大胆地打破了这一对女性能力轻视和压制的观念,将女性的能力、强悍很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而相反,《聊斋志异》中的很多男性则在很多方面表现得不如女性,他们不是迂腐不堪,就是软弱无能;不是胆小怯懦,就是酒囊饭袋,和他们相对应的那些女性,则不仅有勇有谋,而且总是在灾难或者危险发生的时候,能顾挺身而出,帮助化解困难,成为整个局面的力挽狂澜的关键人物,二者相衬托之下,更加让女性勇敢、强悍的形象的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不如在《小翠》中,主人公小翠,面对自己智力有问题,几乎没有什么生活能力的丈夫,勇敢地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用自己坚毅不拔的个性将里里外外料理地井井有条;再比如,在《颜氏》中,女主人公颜氏的丈夫,求考功名,屡屡不中,面对丈夫的失败、失意,颜氏自己女扮男装,参加了科举考试,不仅夺得了功名,而且在官场上大显身手,最后做到了御史。

同时,在《聊斋志异》中,女强人的形象也表现在很多“女商人”的形象身上,而且在《聊斋志异》中,这些女商人往往更加给现代读者以惊喜,比如在《小二》中,女主人公大胆创办了琉璃厂,她创办的琉璃厂,不仅设计的琉璃工艺品款式新颖,而且在市场上十分热销,受到了一大批消费者的追捧,同时,为了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她制定了比较科学的休息制度和奖罚考核制度。这些思想,即便是在当下,也极为难能可贵。还有《黄英》中的女主人公,在人们嘲笑她卖菊花是“不雅”的时候,她不为所动,还将卖菊花当成了一份事业,销售十分火爆,做得有声有色,而且后来靠着卖菊花挣下的钱财,还帮助了马才子度过难关。《聊斋志异》中的这些“女强人”形象,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谁说女子不如男”在她们身上得到了印证,也为我国的文学长廊增添了一些别开生面的面孔。

五、结语

综上所述,《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有着鲜明的特点和各种“真、善、美”,在笔者看来,这部作品的作者蒲松龄之所以会刻画如此个性鲜明、不入世俗的女子,其实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受到了太多陈旧观念、传统礼教的制约,女权意识尚未得到真正的觉醒,而蒲松龄作为思想较为开明,对世相有着自己见解的人士,将所有对于女性的幻想、期待、联想都寄托于了自己的作品中,所以才会使得这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得以栩栩如生、“异”彩纷呈。而研究《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时代背景、理解作品、理解作者。

参考文献:

[1]庞美琪, 李赫女, 隋琳. 浅析《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J]. 科技致富向导, 2014(9):158-158.

[2]姜楠. 《聊斋志异·织成》与《柳毅传》女性形象比较研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4):134-135.

[3]郭英. 从历史的视野探析《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4):3.

猜你喜欢

女性形象聊斋志异探讨
《聊斋志异》:不一样的魑魅魍魉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论《聊斋志异》的悲剧意蕴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