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的《鸟》主题探究
2019-06-20徐少纯
徐少纯
摘 要:梁实秋的《鸟》以典雅动人的语言描绘了鸟和谐悦耳的声音,美丽可爱的外形。整篇文章带给人不一样的阅读感受,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理解,对鸟的喜爱之情。现实生活中,爱鸟的人很多,可这种爱跟梁实秋先生的爱一样吗?梁实秋的爱是一种怎样的爱?梁实秋先生又是怎样来表达他的爱的?本文将围绕着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梁实秋;鸟;主题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5-0-01
梁实秋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他的《鸟》以典雅动人的语言描绘了鸟和谐悦耳的声音,美丽可爱的外形。整篇文章带给人不一样的阅读感受,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理解,对鸟的喜爱之情。现实生活中,爱鸟的人很多,可这种爱跟梁实秋先生的爱一样吗?梁实秋的爱是一种怎样的爱?梁实秋先生又是怎样来表达他的爱的?本文将围绕着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作者是如何表达爱的
《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的语言准确、典雅、简洁、凝练而又生动有趣。作者梁实秋正是运用这样的语言刻画了鸟的美丽、可爱、多姿,表达了对鸟的喜爱之情。本文的文眼是:我爱鸟,其中“爱”是本文的感情基调,那么文中作者是如何表达爱的呢?从文章第3、第4段可以略知一二。
1.巧用修辞。
文章第3段描写的是鸟的声音。一般声音是最难描摹的,但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句,把鸟的声音比作“交响乐”,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鸟声的形式多样、和谐悦耳,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文章第3段则用了排比句描写了鸟的尾巴、长喙、颜色等,增强文章的气势,展现了鸟的各种美的姿态。拟人手法的运用,把鸟比作美人,一句“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用词典雅,把鸟优美的体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梁实秋的散文不仅简洁而且典雅,这份典雅得益于中国传统诗文”。[1]此时,出现在读者面前的仿佛是一位风华绝代的美女。“它不回顾,它不悲哀”同样用拟人手法写出作者的深情。
2.善于炼字。
好的文学作品一定是善于炼字的,有时一字之差,千差万别。文章中,作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非常高超。例如文章第4段中,“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一个“刺”字写出了鸟带给作者的喜悦程度之深。
3.色彩点染。
“有时候稻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蜷着一条腿,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釉绿的梯田。”“白”“青”“黛青”“釉绿”等几种颜色点染出清丽优美的背景,画面感很强,韵味深厚。字里行间,散发着作者浓浓的爱意。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了作者正是运用了准确、典雅、简洁、凝练、生动有趣的语言,刻画了鸟的美丽、可爱、多姿,表达了对鸟的喜爱之情。
二、寻根溯源,理解“爱”与“悲”的统一
既然“爱”是本文的情感线索,那么文中怎么会出现与“爱”这种情感相矛盾的词汇呢?如苦闷、酸楚、迷惘、悲苦。
回到文中,我们可以找到原因。作者感到“苦闷”是因为看到鸟儿失去自由;作者感到“酸楚”是因为与杜鹃的孤独产生共鸣;作者感到迷惘是因为觉得美好太短暂;作者感到凄苦则是因为看到凄惨的鸟儿从而产生同情。
总之,作者是悲鸟之悲,只有爱之深,才有悲之深,所以悲的来源其实也是“爱”。写悲也是为了表达爱,所以这两种情感并没有矛盾,写悲而突显的爱甚至比前面一种“爱”更深刻、更丰富。作者的爱,是真爱。为什么说作者的爱是真爱呢?我们来对比一下作者对鸟的爱及其它人对鸟的爱。
文章中,作者还提到其他一些爱鸟的人,如提着鸟笼霸占炫耀的人以及济慈、雪莱等。这些人对鸟的爱基本出于功利目的,而作者的爱则是真真切切的爱,作者的爱不是霸占炫耀,而是给予自由,作者的爱不是夹带功利心,而是单纯的,作者的爱是平等共存的,而不是旁观独乐。
三、主旨点拨,理解作者的“大爱”
作者在表达对鸟的喜爱之情的同时,是否还隐含着其他深意呢?这就需要联系当时的写作背景了。1938年的梁实秋因为几句话被人当做汉奸似的加以批判,因此感到束缚、不自由。就当时的社会背景来说,国家正处于抗战时期,百姓生活穷困,民不聊生。文章中提到“垃圾堆上的大群襤褛而臃肿的人”何尝不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呢?因此,本文作者在表达爱鸟情感的同时,还寄托了对牢笼般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作者希望建立一个能够发展个性和才能,能够实现幸福和美好的、没有饥苦、没有欺压的社会。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了作者运用了准确、典雅、简洁、凝练、生动有趣的语言,刻画了鸟的美丽、可爱、多姿,表达了对鸟的喜爱之情;作者在爱与悲的对比中诠释了心中对鸟单纯的、平等的爱;作者在表达爱鸟情感的同时,还寄托了对牢笼般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作者希望建立一个能够发展个性和才能,能够实现幸福和美好的、没有饥苦、没有欺压的社会。
注释:
[1]马红玉.简洁典雅 纯正幽默——谈梁实秋散文的艺术特色[J].井冈山大学学报,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