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拾荒记

2019-06-20王文红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5期
关键词:城里人旧书生产队

王文红

在我小的时候,在我的家乡,拾荒是一道在那个年代特有的亮丽风景。

拾荒的内容很丰富,秋收后的麦穗,没有摘干净的豆角,埋在地里的没有挖完的土豆……当然这是指秋后。春天呢,主要是铲草,将大地上一切能吃的曲曲菜、苜蓿和一切牲畜吃的草全铲了去。冬天,主要是牲畜拉在庄稼地里的粪便,一个芨芨编的筐,用半截扁担一头挑着筐,一头空着搭在肩膀上,一手拿一个长把的铲,这是需要一些技巧的,有些人技术成熟,看起来顺眼,有些人功夫不到,姿势就不好,这半截扁担一头筐的挑法还真不好弄,我就属于后者。

零碎的秋货拾来供养人,绿草拾来供养猪羊,树枝拾来用来生火,粪便拾来供养自留地,废铁拾来还能卖几个钱……拾荒成了我童年、少年时期不可或缺的生存与生活方式。

拾荒也是有规矩的,比如,你就不能越过自家生产队的地盘去拾别的生产队地盘上的东西。有一次邻队的一个小伙子,就因为在我们队的地里拾了几泡牛粪,被我们的生产队长派人抓了回来当众一顿打。这样一来,拾荒也就有了可以遵循、不成文的章法,眼看别的生产队的地里有可拾的东西,但你不能越过地界,唯一的办法是白天看好,晚上去拾,其实也就是去偷,十有八九晚上去,那该拾的东西早被人家拾走了。有一年中秋过后,我白天看好有几个没有摘干净的玉米,决定晚上去拾,等到月亮西沉,我出发了,回来时,筐里是几只小小的玉米棒子,可以说是我一天的口粮,母亲知道我是去“拾”的,也没有说什么,只是轻轻地哎了一声。

一般情况下,母亲是不反对我们去拾的。但那时农村生活困难,所有拾荒的人便变着法儿带了偷的色彩。背一只芨芨筐,拿一把小铁铲,便是拾荒的象征,便是拾荒的样子,光明正大地拾,见缝插针地偷,我如此,和我一块儿拾荒的伙伴如此,大家如此,全社会如此,人们便也认可,便也不说什么,也就成了一种那个年代农村特有的潜规则。

但是我的母亲还是常常告诫我尽量去拾,不要偷。拾荒的人太多,以至于拾荒成了一种生活,一种习惯,一种生存的方式,谁家不拾荒,谁家的生活就捉襟见肘,谁家的猪儿羊儿就没草吃,谁家的地里就没肥施,因此,拾荒便也成了一种追求甚至是一种美。不偷,拾荒的效果就出不来,光靠拾,那是远远不够的,我嘴上答应,可拾起来的时候,还是要偷的。我至今都认为拾就是偷,偷即是拾。

全社会都在拾,农村的地盘是不够的,于是,也不知是哪个高人带头便拾进了城里。城里有什么可拾的?我第一次跟同伴进城拾的时候就带着这样的疑问。在我的印象里,城里干净,整洁,井井有条,什么东西都藏在城里人的屋子里……可是我错了,城里拾的东西比农村还要丰富。比如,城里人的粪便,便集中在露天的茅厕里。再比如,城里废弃的垃圾,里面的宝贝多着呢。还比如,你拾着拾着,城里人便邀请你去干一些重活粗活脏活,那时不像现在这样要算工钱,那时兴的是货物交易,于是,城里人穿过的旧衣裳破皮鞋烂袜子等等,对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对拾荒的人来说,这都是宝啊。当然,有时正巧城里人的饭熟了,大方的人家还可以赏你一碗饭吃呢,我就吃过几次,城里人的饭就是香!

我在城里拾荒,倒不是拾那些破衣烂衫和粪便垃圾,而是那些旧书旧报纸,而这些,偏偏又是我的同伴们忽视甚至不要的东西。久而久之,同伴们便知道我有一个爱拾旧书旧报的习惯,便把他们拾来的旧书旧报换我筐里的其他东西,有好几次我回家的时候,筐里除了破旧的书报,别无他物,母亲只是看上一眼,什么也不说。也正是这些破旧的书报,成就了我以后在语言文字上的优势。

最有意思的是,上学去的时候,用来拾荒的筐里就放着书包,进校门的时候,把筐和铁铲一放,谁是谁的位置,一排排,放的也很整齐。下课了,谁拿谁的,不乱不抢不争。回家的时候,筐里便有了东西,有时我们还要比一下谁拾的东西多,东西好,假如谁拾了满满一筐粪便,我们也根本不觉得脏,不觉得臭,脸上流出来的是羡慕和嫉妒。

我上初一那年,新来的校长见校门口一排排的筐又脏又臭,很不雅观,就下令再不准在校门口放置这些脏不拉几的东西,结果,第二天,这些一边上学一边拾荒的学生都不来上课了,校长无奈,只好在学校后边的空地上专门腾出一块地来,这才将准备专门拾荒而不去学堂的学生拉了回来。

八十年代的时候,拾荒的越来越少,到了現在,在农村拾荒的几乎绝迹了。去年,我去外县一个极其偏远的村子工作,忽见一老翁肩挑芨芨筐,手拿铁铲在拾垃圾,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拾荒思绪。我问大爷,为什么要拾荒,大爷回答我说,闷得慌,用来消遣。还是他的老伴说了实话,什么闷得慌,他这大半辈子就是靠拾荒生活过来的,他现在拾,纯粹是在回忆和享受过去的生活……

奥,我明白了,拾荒是一种生活更是一种享受。

猜你喜欢

城里人旧书生产队
旧书满新知
浅析生产队政治夜校对农民的影响
城里人
在全球,每两个人中就一个“城里人”
旧书报为什么会发黄
生产队的那些日子
生产队里开大会
岛田翰《古文旧书考》述考
乡下人与城里人
城里人 乡下人